楊 雁
目前,全國高校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可是集中了全國最強力量重新編寫的,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高度重視。在思想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校內(nèi)實踐教學可謂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對高?,F(xiàn)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校內(nèi)實踐教學進行了分析。
在我看來,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很是尷尬。因為,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提不起半點興趣。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使得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玩手機、睡覺,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學生們的及其不配合,也使得老師不愿意講課,所以老師就會只想著完成教學內(nèi)容,照本宣科的進行“灌輸式”教學。這就更加讓學生不愿意聽課做筆記了,就想著在考試前突擊一下,不掛科就好,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課本枯燥的宣讀,無疑不會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也就不會將注意力放在講臺上,只能任由老師唱“獨角戲”了。這樣老師辛苦,學生連講到哪一頁都不知道,甚至連書都沒有翻開。所以,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更新教學方法,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
例如: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講述長征時,以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作為開頭,這首耳熟能詳?shù)脑姼杈洼p而易舉地將同學們的注意力聚攏了起來,在之后的講解中又穿插了許多長征過程中的小故事。其中的跌宕起伏,更是讓學生們興趣橫生。同時,老師在教學中給同學們放一些于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在視頻結(jié)束后隨機點名提問,并記作平時成績,這樣不僅能提升同學們對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材中大多都是理論講解,枯燥乏味,再叫加上老師的理論教學方法(照本宣科),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大學不同于小學和中學,只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大學更加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師生同教學,同學習,同提高。
例如:老師可以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課本的任務,各個小組利用課下的時間做好搜集資料,制作課件等準備工作。上課的時候,由小組派出代表講解相應的課文內(nèi)容。并且將講解同學的成績與小組成員的成績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主動性了,也能形成教學主客體平等參與、互動學習的良好氛圍。
雖然信息化生活在高速發(fā)展,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很多內(nèi)容對與大學生來說依然不是很熟悉和了解。所以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更能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而且,大學生這一群體常常會因為剛接觸的社會環(huán)境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對于一些現(xiàn)實和尖銳的問題也感到束手無策,教學內(nèi)容和社會實際的結(jié)合能讓他們有所啟發(fā),認清自己的現(xiàn)狀,找到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個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棟梁。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設的重要意義。
例如:可以在將學生分成小組,在校園內(nèi)組織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中的“大道理”就在身邊,深入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校內(nèi)實踐教學的興趣。
進行校內(nèi)的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zhì)量、改善課堂氛圍的不二法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習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的目標。讓新一代大學生學會站在正確的立場、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在校內(nèi)的課外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能直觀和系統(tǒng)的學習到道德與法律知識,更加了解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社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