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銀年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土門初級中學,甘肅武威 733102)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還能提高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標準。文本細讀是現(xiàn)在新興的一種閱讀方式,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觀、世界觀,是感情教育的一種滲透[1]。因此,探討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對語文閱讀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
學生可以通過文本細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針對一個角度解讀文章的內容,雖然能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一定的積累,但不能使學生體會到文章內容的美好,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文本細讀的開展,需要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重視文章內容蘊含的感情,制訂比較合理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閱讀教學真正的含義,這也符合新教改背景下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2]。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以主講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對學生做題技巧的培養(yǎng),忽視了其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影響了學生審美觀的形成,而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主要依托于教師的講解,自己對文章內容理解不透徹。隨著文本細讀的開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需要細細地研讀,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文本細讀具有可行性。
文章是用文字組合而來的,作者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一篇好的文章不一定擁有很多華麗的詞匯,但是文章里的每個詞的用法都非常準確,表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如果學生想要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就要進行細致的閱讀,反復推敲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具體到每一句話中,細細品味每一個詞匯的意義。例如,《散步》這篇文章,雖然語言通俗易懂,但內容豐富,耐人尋味,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對于“整個世界”的理解,引發(fā)學生思考。整個世界不是我們認為的整個世界,而是表達了作者的愛。學生可以從中學到文章所用的寫作技巧,這對自身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能被教材選中的文章肯定有自己的特色,表面看起來通俗易懂,語言簡練、平淡的文章,會被教師一帶而過。由于缺乏了對文章深一步的了解,沒有體會文本的價值,學生就會停留在簡單的閱讀思維中。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閱讀,深度挖掘簡單文章蘊含的深度意義,感受文章獨特的價值[3]。例如,《丑小鴨》一文,表面看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丑小鴨如何變成“白天鵝”的故事。要想讓學生在細讀文本時感受到努力的重要性,教師就應鼓勵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是通過怎樣的努力成為童話作家的。安徒生從小生活貧困,內心自卑,認為自己不僅相貌丑,還窮,但他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成為童話作家。對作者進行充分的了解,學生就會在細讀文章時對一個人是如何成功的有了更新的理解,才會深度挖掘、體會文本價值。
雖然初中語文閱讀內容滿足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需求,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只能通過教材對文章內容進行片面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找一些與文章類型相近的作品讓學生細讀,加深學生對此類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歐·亨利的《賢人的禮物》這篇小說,構思獨特,融合了諷刺、幽默的表現(xiàn)手法。教師可以從文章的結構、語言等細節(jié)入手,讓學生對文章有很好的領會。但文章內容有限,學生對文章的內涵不能更深入的理解,這時,教師就要推薦歐亨利的一些其他作品,如《麥琪的禮物》《慈善事業(yè)數(shù)學講座》等,讓學生細細研讀,并從中體會作品帶來的人格魅力。
一篇文章,經(jīng)過作者細致的描寫和巧妙的布局,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將文章的內容通過細讀進行還原,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提高細讀的質量。例如,在教學《觀潮》一文時,老師可以通過《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使學生想起以前的閱讀體驗,將文中的觀潮和原來理解的觀潮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提問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讀,如“作者描寫的觀潮和你們理解的有什么不同嗎?作者用到了哪些手法?”這樣,學生通過對文章細細的研讀,領會到了觀潮的壯觀景色,拓寬了視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感情經(jīng)歷。而教師講課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文本細讀就是要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理解文章、感悟文章,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師要將文章從各個角度進行解讀,讓學生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當前形勢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一說,學生的所想與教材答案不一致就會認為是錯誤的,學生的思考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會圍繞“標準答案”進行思考。所以教師不要以標準答案盲目地判斷一個學生的觀點對錯,而是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思考,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這樣既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又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塞翁失馬》一文時,有的學生對文章的背景不夠了解,只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就認為塞翁不夠精明,這時,教師應結合文章背景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
總體來說,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結合學生本身學習情況,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文本細讀幫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知識結構體系。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感知作者通過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并通過細讀、反復讀,掌握寫作技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