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蘇州國際外語學校,江蘇 蘇州 215131)
教學做合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當明確“做上教、做中學”的教學思想,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并引入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手段加強對其教育引導,以此優(yōu)化并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實踐,提升其學習效率及水平。
教學做合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優(yōu)化教學手段來加強對學生學習思路以及思維的引導,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擁有自主探究學習內容的基本能力及技巧收獲高效的學習效果,并能夠擺脫對教師的教學依賴去自主解決英語問題,深化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水平。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通過授予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然后根據(jù)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來進行學習與實踐,滿足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目的。比如在學習六年級教材《Protect the Earth》時,教師便可將本課的文本內容作為閱讀資源展開教學探究。首先讓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自主閱讀,將整體內容分成幾個不同的討論點進行針對性分析,以此構建層次明確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全化展現(xiàn):教師首先授予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然后在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時加以對學生的教學指導,讓學生能夠拓寬學習思路針對復雜文本內容進行針對性分析,深化其學習效果與閱讀理解能力。
陶行知先生強調“教學做合一”這三者為一體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固有課堂被動化教學模式更注重于學生課堂的活躍度,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便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應當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比如選取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展開教學探究,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模式下自主解決英語問題,注重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其學習效率。
以六年級教材《Good habits》為例展開教學,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下為學生設置教學主題展開綜合性探究。教師首先應當全面考量教學內容進行主題的設置,并在主題下為學生設立多元化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能夠有所依據(jù),強化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以主題“How to develop good habits?”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并在此主題下設置多元化問題引導學生思維,例如:“What good habits do you learn by reading the text?”、“Do you have such good habits in your life?”、“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these good habits for people's life and learning?”以及“How can you form good habits in your later study or life by reading this lesson?”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內容展開學習實踐,根據(jù)問題引導主動從教學內容中進行重要信息的提取以及總結概括,并加以自身的觀點進行完全化敘述。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中主要強調于“做”這一教學原則,只有圍繞“做”進行重點探究才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對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的重點培養(yǎng),滿足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在“做”中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全面性進步。因此,通過“做”這一教學原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加強對其教育培養(yǎng),讓學生在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對于教學知識點進行深刻的運用,并注重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加強口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實力。
比如在學習《Asking the way》時,教師便可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半真實的情境體驗中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引路者和尋路者展開一系列的對話交流。首先,在文本內容中涉及到了眾多有關問路和尋路的詞匯、短語以及相關語言表達結構等等內容,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語言知識教學目標。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組來展開角色扮演,每個小組內部由幾個同學扮演引路者,幾個同學扮演尋路者進行情境交流,在交流中可以重點選取本課的語言知識點加以使用,加強對語言知識點的實踐應用能力。
總的來說,基于教學做合一的小學英語教學探究中,教師應當從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的更新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體驗。此外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以及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實力與水平,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