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玲
(海南省瓊海市嘉積第三中學,海南 瓊海 571400)
隨著時代發(fā)展,除對科技創(chuàng)新及應用、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外,國家、社會越來越多地更為注重文化傳承及創(chuàng)新、關注教育。好的教育依賴于豐富的教育方式,如何正確高效地運用教育方式是當代教師應當關注的焦點所在。本文主要討論小組合作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代最為廣泛應用的教學策略之一,對于優(yōu)化學習效果是卓有成效的。心理學相關理論指出,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與行為能力要想獲得有效增強,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渠道就在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小組合作學習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與溝通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除能夠極大程度地讓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之外,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良好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小組交流,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需通過傾聽來獲取所需的信息,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任務。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形成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時候,傾聽是溝通交往的第一步。
2.培養(yǎng)學生學會質疑。在小組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個人理解的不同,有時難免會產生質疑。質疑并不是不好的習慣,相反這代表學生有自主思考的過程,代表學生對于他人所傳達的信息有所分辨、選擇,從某個角度上來說,質疑可以說是辯證思考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表達。小組合作學習的團隊合作性質是促使學生學會表達的基本條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必須要去表達:表達認可、質疑又或是提出建議。每一次的溝通交流,都在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1.科學劃分小組。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最基本的前提要件是小組的構成??茖W地劃分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可持續(xù)進行的良好前提。
首先,科學劃分小組,從劃分合理的小組人數(shù)開始,具體一般是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情況來劃分;劃分的組數(shù)不宜過少,一般至少要有三組以上;若劃分為兩組,盡管小組間的競爭意識會更強,但也容易造成過于爭鋒相對的局面。
其次,科學的小組劃分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各組之間的成員學習情況不宜相差過大,需合理、均衡地搭配;組內成員的情況要有所不同,性格、學習情況都要有所參考,以求組成優(yōu)勢互補的組合。
2.明確組員分工。一般來說,一個小組至少要有一個小組長;人數(shù)較多的小組,一般也會有副組長。小組長是負責監(jiān)督貫徹教師指定的學習任務的角色,多數(shù)時候也是負責匯報小組學習情況的角色,副組長是輔助小組長完成指定任務的角色。小組長和副組長的選舉最常用的是兩種方式,教師制定或者學生推舉,而且是較為固定的。但其實,采用輪流擔任小組長的方式才是能夠鍛煉每個學生能力的最好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也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興趣。
3.小組學習任務的分配、小組學習競賽的設定。在初中數(shù)學領域,解題方式往往已不僅限于唯一的一種,一道題目,可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求解。在小組學習任務的分配中,可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小組盡可能多地寫出不同的解題方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也能開拓思維、不拘泥于一種思路。
在多數(shù)題目只有一種解題方式的情況下,可設定“以量制勝”的小組競賽,在指定的時間內能解出更多題目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這種方式則是不僅可鍛煉學生的解題速度,還可加強學生對知識點運用的熟練程度、加深記憶。
對于不同小組的錯題,可讓小組間進行自主交流。比如說A組的學生會解某一大題而B組學生不會的,可讓A組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以達到加深A組學生理解的同時,B組學生也學習到解題新思路的效果。
除更多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拓展之外,教師要注重建立科學、合理、公平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一般可結合多種評價方式來增加學生對評價結果的認同感:教師評價、小組互評、組間互評、學生自評。不論是哪種評價,都要注意不要出現(xiàn)惡意的差評,要就事論事,就題論題。
小組互評、組間互評要提倡簡明扼要、友善的基本要求。學生自評可不限定形式,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反思即可,否則容易產生排斥情緒。小組互評、組間互評按一定周期來做評價,教師評價應當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在做教師評價時建議學生做反思互評。
把小組合作學習推進初中數(shù)學教學是豐富教師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可根據(jù)班級具體學習情況等來開發(fā)更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