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雯
(貴州省桐梓縣第一中學 貴州 桐梓 563200)
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文化,而這種精神文化是最先幫助現代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種精神文化。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學生們會明白在許多看似簡單的知識中其實蘊含著許多深厚文化的沉淀。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教育呢?
要強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滲透教育的效果,豐富內容是第一步。在教學之前,語文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把握教材知識的重點,除包含有大量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古詩文外,漢字的字形、書寫,介紹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技藝的說明文,飽含詩意的現代散文也可以是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材料。如“比”字的字形,就是面朝右并站著的兩個人,這兩個人緊緊挨在一起,這就是“比”字的本意。只有挨得很近才有比較的可能,所以產生了“比較”“好比”之意。又由“靠近”之意引申為“勾結”,如“朋比為奸”。又如郁達夫《故都的秋》一文中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教師可由此引導學生探究中國文學與“秋”的關系,可以搜集詩文,也可以撰寫感想,這就既豐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內容,也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氛圍,是不斷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學生每日長于斯,學于斯,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絕佳場所。因此,我們可以在校園里張貼古代先賢的經典語錄、反映傳統(tǒng)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播放一些古典樂器演奏的經典曲目,以社團的形式進行古典詩詞的吟誦、賞析和寫作訓練,邀請專家進行古典文化專題講座。
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課前三分鐘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推薦,充分利用讀和寫引導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如學習蘇軾的《定風波》,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讀、齊讀、自讀等方式,抓住畫龍點睛之筆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此句是本詞上片的結束句,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胸懷和抱負,也是全詞不同凡響的精彩之筆,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到作者在種種打擊和困難面前不氣餒、不退縮、不喪氣,泰然處之、樂觀豁達的心境。再如學習荀子的《勸學》,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排比論證的語言氣勢;也可以通過仿寫將本篇作為“借助外物、實現理想”、“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論據等。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不僅僅是體現作者的思想,同時還匯聚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內容。例如:司馬遷的《史記》,這部被后人冠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作,在這部巨作中包含了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結合相應的名篇進行講解。比如教師就可以用《史記》中的名篇《鴻門宴》作為切入口,這樣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地對學生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學。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我們知道了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與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使學生成為綜合發(fā)展的人。
在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滲透教育時,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設置探究課題。如《琵琶行》一詩,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奇特和比喻的豐富,并探究為何作者白居易會被琵琶曲感動到“青衫濕”。教師可以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幾段琵琶曲,讓學生在感受琵琶的藝術魅力的同時,對詩歌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詩人說,他聽出了琵琶女彈奏中的‘情’,這個‘情’是什么?琵琶女是怎樣借助她的樂曲抒發(fā)了內心的‘情’?詩人又為什么能聽出其中的‘情’呢?”要探究這個問題,就要把詩中所述的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經歷與琵琶旋律的變化對應起來進行分析。詩人能夠成為琵琶女的知音,一方面是由于詩人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詩人有著和琵琶女類似的經歷。琵琶女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無情,朱顏辭鏡,“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詩人也曾經歷過名揚京師、高朋滿座的輝煌,后來因為上書直諫,遭讒獲罪,如今臥病潯陽,孤苦伶仃。同病相憐,同氣相求,琵琶女指間跳躍的千變萬化的音符,不僅匯成了她自己跌宕起伏的心潮,也激蕩起詩人對自己平生遭際的回憶與感傷,琵琶聲在善奏者與善聽者的心靈互動中,自然地成為承載人物情感的媒介。
①確定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本著“匯知識之萃,補教材之缺”的學術精神,采用單元專題形式,按照“名著導讀”“經典誦讀”“傳說故事”“美文選萃”的體例,每一體例下設計以下幾個板塊:作者介紹、內容提要、注釋賞析、溫馨提示等。選文以儒學文化的精髓“仁、義、禮、智、信”構建教材的核心內容,同時兼顧近現代涌現出的精美篇章。
②鼓勵搜集相關資料:以作業(yè)的形式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搜集相關資料。搜集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成語故事”、“歇后語、諺語”、“廣安歷史人物事跡”、“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故事”。開學初,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后,交課題組匯編成冊。
總之,高中語文比起小學和初中語文來說,內容更加豐富,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較多,怎樣讓學生很好地去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老師們要切實增強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走近并喜歡傳統(tǒng)文化,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審美情趣,修養(yǎng)身心,達到人格更加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