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娜
(新疆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第一小學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所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是培養(yǎng)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語言的情趣,感悟文字的意蘊?!皶暚槵槨币呀洺蔀榻處焸冊诼犝n、評課、磨課過程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
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從學生剛入學時,就采用適當?shù)姆椒ㄖ笇麄兝首x,讓學生邁好朗讀的第一步,為今后語言文字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那么除了提高興趣之外,老師還可以做些什么呢?
檢測學生朗讀能力的標準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一年級的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對學生來說,文章中會出現(xiàn)許多生字和新詞。因此,要想正確朗讀課文,他們首先面對的攔路虎就是“認識生字?!?/p>
所以,“預習”是提高朗讀能力的第一步。預習工作并不難,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先在課文中圈出生字,按照拼音讀一讀,思考記住生字的好辦法;再初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生字和詞語時,借助拼音讀一讀,邊讀邊記;最后再次朗讀課文,試著把整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如果學生能在學習課文之前做好預習工作,那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指導就順利地邁出了第一步。
其實用什么姿勢朗讀,并不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要求。但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天生活潑好動,手眼協(xié)調能力較差,有時候眼睛看到一個詞語,但嘴巴讀出來的卻是另外一個詞語。那么怎樣有效避免這些情況,讓孩子讀正確、讀流利呢?這就需要教師對孩子的朗讀姿勢進行有效引導。
2.1 指讀是遠航的起點。學生的口語經驗已經使他們對句子結構和語句節(jié)奏等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識,當課文中出現(xiàn)了具有書面語特征的詞語和句子結構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讀錯。因此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教師要引導孩子進行“指讀。”
指讀,即在孩子閱讀時一邊用手指著字,一邊讀出字的音,手指要指準那個字,并且眼睛要看著那個字。指讀時孩子的眼、手、口、腦并用,在思維控制之下多個器官齊力合作。
2.2 劃讀是前進的拐杖。指讀的優(yōu)點很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文字和語言一一對應的關系,有效避免孩子因手眼協(xié)調能力較弱導致的添字、漏字、錯字。但這種朗讀方式更適合于初級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朗讀方式漸漸影響孩子的朗讀速度。有的孩子甚至一字一點地讀完課文之后,仍不了解文章內容。這是因為“指讀”容易造成學生把課文當成一個個孤立的漢字來讀,而不是一句句完整意思的句子和文章。
因此,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教師應倡導他們由“指讀”改為“劃讀”。所謂劃讀,就是用手劃著讀書,遇到詞語連讀連詞劃讀,眼隨字走,而不是把詞語和詞組割裂開進行朗讀。
如教《明天要遠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意群劃讀。課題可以讀成“明天/要遠足”,把“要”和“遠足”連起來讀,就變成了一個詞組。再比如“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這句話,可以指導學生讀成“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同學”和“說的”兩個詞語連起來成為一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孤立的詞語,“真的像”和“潔白柔軟”也是以詞組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不是單個的字詞。老師幫助學生把句子劃分為一個個詞組,指導學生嘴里讀這個詞或詞組時,眼睛要看到下幾個詞或詞組。
2.3 捧讀是成功的橋梁。經過“指讀”和“劃讀”階段,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并不意味著在“劃讀”止步。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扔掉拐杖,拋掉用手指的習慣,取而代之的是“手握書的兩側,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沿一拳”的捧讀。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習慣了用手指劃讀后,一下子不用手,會非常不習慣。因此這一階段,學生最容易出現(xiàn)眼口不一致,添字漏字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抱著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耐心地對待這些錯誤和問題。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漸漸就能達到手眼一處,眼隨著字走,注意力集中。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朗讀提出明確要求:“能按照標點停頓,能讀出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的語氣。”因此教師應該抓住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指導,如問句、感嘆句等。
例如《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為了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老師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森林里比賽尾巴的情景,讓學生充當裁判,選擇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學生朗讀、評價之后,教師也進行范讀。
師:我也來讀一讀。請你注意問句的讀法,請大家仔細聽,聽聽老師讀問號和句號有什么不一樣。(范讀)
生:問號讀的時候聲音更高一點。
生:問號讀的時候往上揚,句號不往上揚。
生:問號讀的時候聲音抬起來,句號就是這樣平平的。
師:是啊,同學們都發(fā)現(xiàn)了兩者的不一樣。問號讀的時候語氣要上揚(動作:手往上抬起來),那你們想不想再試一次,讀好這些問句呢?
生:(再次練習朗讀)
學生在仔細聆聽和比較之后,逐步明白問號和句號朗讀時的不同語氣,體會到問句朗讀的時侯語氣上揚。相信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學生一定能夠對典型標點的作用和朗讀方法有一定認識。
總之,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朗讀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就像牙牙學語的嬰兒一樣,幾乎是一張白紙。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神奇的畫筆在孩子們這張朗讀的白紙上填上五彩的底色,然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畫筆為自己畫上色彩斑斕的圖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有的一線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