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溫麗珍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也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這樣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而這些目標的制訂與達成,都和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息息相關。不論是教材內容精挑細選的課文,還是廣泛的課外閱讀書籍,都能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文學與精神食糧,增加知識的力量。
課文閱讀尤為重要,課內的教材資源總是有限的,現(xiàn)在語文教學正在提倡由教材轉變?yōu)橛媒滩?,就是要將孩子從課內的有限閱讀引向大量的課外閱讀。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課外閱讀越多知識越廣泛,課內知識學得越輕松,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同時,課外閱讀還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國內各地開展的課外閱讀實踐也證實了課外閱讀的價值。(1)促進個性健康發(fā)展。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的學生,往往文化修養(yǎng)比較深厚,生活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2)形成課內外知識的有機連接。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機途徑。(3)鍛煉了思維,提高了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的必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課外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變通,最持久的學習方式,是人類吸收文化財富,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閱讀可以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課外閱讀應該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想讀書,想識字的愿望。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乔О倌陙砣祟悮v史文明的寶貴財富和智慧結晶。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好的學習途徑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因受年齡和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局限,現(xiàn)在用“行萬里路”的方式來認識世界不盡可能,而“讀萬卷書”卻可以做到。讀萬卷書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還可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量的增加才能成為可能。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必須從低年級做起。拼音是識字的基礎,識字是閱讀的前提,學生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拼音教學完成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拼音閱讀淺顯的兒童讀物,這既可以鞏固拼音,又可以通過隨文識字快速增加識字量,是拼音與識字教學的合理有效的結合。另外,孩子因年齡關系,好奇心強、好勝心強、記憶力也很強,閱讀興趣比較容易培養(yǎng)。
低年級的孩子在入校之后,語言能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已經具備把自己聽來的故事講給比如聽的能力,此時,他們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若有充足的讀物供他們閱讀,將能培養(yǎng)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挑選讀物很重要,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如果太深奧或距離孩子的生活太遠以致難以理解,這樣會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和老師不妨從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來推薦和挑選讀物,由易到難,水到渠成,有些時候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則不達。
(1)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
在校園里,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簡便易操作,成效明顯,比如:要以身示范,博覽群書、知識豐富,與學生共讀時,給學生讀書,講故事或和孩子進行讀書接力比賽;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閱覽室以及班級圖書角的作用,經常更新圖書,增加閱讀量;每周用校內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班級文化的布置與形成要凸顯課外閱讀成果;校園內走廊上、教室內墻壁張貼名言警句,課余常組織學生閱讀。
(2)薦讀優(yōu)秀篇目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歌德也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庇捎谛W生年齡小,閱歷淺,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讀物的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而優(yōu)秀篇目應首推我們的傳統(tǒng)經典——古詩,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朗朗上口,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不必重視理解,重在反復誦讀體會。教師可結合季節(jié)特點或者節(jié)日、社會環(huán)境等推薦的相應的古詩。得當?shù)墓旁婇喿x,有助于增強小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現(xiàn)代兒童詩也是孩子課外閱讀的最佳選擇,作品通常是兒童所作,年齡相仿,志趣相投,都是從兒童的視角來描繪所看到的現(xiàn)實世界,語句簡潔精練、語言自然清新、語義健康美好、道理簡單明了,孩子們讀出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其樂融融。
其他的讀物,比如經典的童話、神話、民間故事以及一些圖文并茂的卡通、漫畫故事,還有一些神奇的自然百科,繪圖色彩艷麗,語言簡單易懂,都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從國內到國外、從古代到現(xiàn)代,課外閱讀給孩子展示了一個豐富而美麗的世界。
(3)開展多樣活動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不光要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和薦讀優(yōu)秀篇目,還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與之相結合,如: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評選識字、寫字大王、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以賽促讀,提高閱讀興趣的質量。
家庭里的課外閱讀要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使學生家長首先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號召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家庭讀書環(huán)境,一間書房或一個學習角落,一張安靜整潔的書桌是必不可少的,經常和孩子一起逛書店,和孩子一起挑選一些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的書;讓孩子掌握選書的主動權,比如謎語故事、百科小故事、現(xiàn)代兒童詩、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等,都可以讓學生嘗試去讀,每天陪孩子讀一會兒書,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孩子課外閱讀當中主動識字的漢字,增加孩子的成就感,每晚為孩子講一個名人小故事……通過這些方法,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也能加強親子之間交流與溝通,益處多多。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朗讀還是講故事,都盡量用普通話和書面語。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可能聽不懂或看不懂書面文字和語言的表達,喜歡給孩子用口語翻譯或解釋,這是不好的習慣。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接觸的大部分語言本來就是口語,在語言書面表達上會受不規(guī)范語言的影響。如果我們一直有意識地用規(guī)范、優(yōu)美的書面語言,孩子看得多、聽得多,需要時會自然而然地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這樣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
老師和家長還應重視孩子的閱讀要與社會相聯(lián)系,讓孩子們留心觀察周圍的閱讀因素,比如每天看新聞、動畫片;在游樂場看游客須知;逛街時讀街道二旁的廣告牌;在動物園、植物園時認識各種動植物的名稱;閱讀各種產品使用說明書……這樣,綜合身邊一切有利因素,提供盡可能的學習材料,使之成為課外閱讀的延展,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識字量擴大了,想象力豐富了,情感發(fā)育完善了,更重要的是讀書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自覺自愿地去享受閱讀的快樂。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覀儾粌H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更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合力,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注重逐步培養(yǎng)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個人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增加知識、了解社會,在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的同時,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