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勁松 安徽理工大學體育部
隨著體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大學體育課的種類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選擇體育課時,學生大多會選擇擊劍、滑冰、瑜伽、健身操等新興的、較為輕松的運動方式,田徑運動這中老舊的、較累運動方式,總是無人問津,長期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田徑運動長期受到大學師生的輕視。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全面均衡的體育鍛煉,大大降低了身體素質,使得學生體能測試的達標率越來越低,肥胖的比例卻與日俱增。高校通過全面推廣田徑運動,讓大學生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和更好的身體素質。本文通過田徑運動的概述、田徑教學對大學生健康的重要意義、大學中田徑教學的發(fā)展現狀、田徑教學在大學中優(yōu)化的策略,這四個方面對田徑運動對大學生體質提升做了深入的研究[1]。
田賽、徑賽和全能比賽合在一起稱之為田徑,競走、跑、跳躍、投擲等四十余項組成了現代的田徑運動,其他的任何體育運動都是以田徑運動為基礎,衍生而來的,田徑運動是更好的進行其他鍛煉的基礎。簡單、便捷、成本低、適合年齡范圍廣,是田徑運動的特點,因此田徑運動適合全民參與。慢跑、快走、跳遠等都屬于田徑運動,田徑運動能夠通過豐富的鍛煉形式,讓身體得到全方位的訓練,促進身心健康。
由于長時間缺乏系統(tǒng)性的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很快,長此以往下去必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高校的學生可以通過規(guī)律性的進行田徑運動,提高自身的基礎代謝率、協調身體各個系統(tǒng)之間的均衡關系、維護身體各個器官和內臟的安全,讓自己脫離亞健康和肥胖的困擾,為自己所有課程能夠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大學生由于課業(yè)比較重,會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時間處于高壓狀態(tài),尋找不到合適的解壓方式,會使得情緒變得不受控制,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幅度降低。積極參加田徑運動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體育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加田徑運動,釋放自身的壓力,讓心理變得更加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持續(xù)有規(guī)律的參加田徑運動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忍耐力、爆發(fā)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田徑教學的廣泛開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通過溝通可以排解更多的不良情緒,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利于田徑課堂的深度開展[2]。
大學期間的教育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輕視學生的體能鍛煉,田徑教學基于這個原因和自身的原因,導致被教育部門忽視,這對田徑教學在高校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約束力。大多數的體育課程通常會從視市場經濟方面來考慮,實現利益最大化,讓學生、教師、領導及體育工作者們都能夠有所收獲,可是這導致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過于片面,使得田徑教學的開展受到很大的阻力,體育教學課程相關管理人員在對田徑課程進行安排時,沒有對學時、授課教師、參與人數等進行統(tǒng)籌兼顧,使得田徑課程不被學生所青睞。上述原因導致田徑課程的發(fā)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于田徑課程不被推崇,很多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為了尋求更好的出路,都投入到其他熱門的教學領域中,而新走入教學事業(yè)的體育教師,多數畢業(yè)于體育學院,有各自學習的重點,對于田徑運動的了解不夠透徹、詳盡,沒有辦法做出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在任教田徑運動時并不能夠完全勝任。不能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合理的運動量、教學內容枯燥、教學資源匱乏、教師和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辦法端正教學和學習的態(tài)度,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田徑教學前進的腳步。
大多數高校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模式對田徑可進行著考核,通過某項單一的分數作為標準,來判斷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是不科學、不全面的,田徑課程評價制度的不完整,導致學生失去了上課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的態(tài)度,這不利于田徑運動的發(fā)展。
學校的領導者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向學生普及田徑運動的益處;組織所有的體育教師,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共同編撰適用于本校的田徑教材,將現代化的體育教學理念同田徑運動進行合理的融合,增加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深刻認識, 從而增加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對于在編撰教材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學校定期開展關于田徑知識的講座;體育館內不定期舉行田徑比賽;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授課,建設一個討論平臺,讓全校師生都能夠參與到課程的討論中。通過上述幾點,加強廣大師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認可,從而達到擴大課堂的規(guī)模、全面推廣田徑運動的目的[3]。
教師是一門課程的靈魂人物,帶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影響。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老師,需要做到下述要求:從外形來看,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擁有飽滿的精神、得體的外表、強健的體魄;從內在來說,教師需要掌握體育專業(yè)和基礎理論等知識。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使得體育教學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利用田徑教學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將自身的體驗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經驗進行融合;參加一些專家的演講和技術討論會;報班參加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解剖學,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對田徑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制定符合現代大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在課程中與學生共同練習,讓教師重新回到課堂,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師生能夠在更加融洽的課堂氛圍中不斷的進步。
田徑教學涉獵的內容比較廣泛,大多數的內容都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不適合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在講解田徑課程是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優(yōu)化,將一些不適合的項目,通過分解和重組,使其變成大眾能接受的項目,增強了田徑教學的實用性,從而進一步推廣田徑課程。為了讓田徑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體育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法對田徑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對于水平較低的大學生應讓其參加經過整改的項目,在得到鍛煉的同時又能提升學生的自信。通過這樣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大學生在田徑運動過程中,得到全面的鍛煉。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不一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通過再多的努力也不能夠將這種先天的差異性縮小。因此在田徑教學上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素質,進行分層次的評判,將學生自身的能力,納入評測的標準中,盡可能的讓評測公平些。通過比對學生參與訓練前的身體指標和參與鍛煉后的身體指標,得出可信度較高的結果,對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后,再進行系統(tǒng)的評測。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授課,能夠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對于田徑課程的排斥感,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核的內容應該是全面性的,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4]。
田徑運動作為經典的運動方式,采用合適的推廣模式能夠讓它發(fā)揮出更多的能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綜合能力成為了體育培養(yǎng)中的重點,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大學生需要全面的發(fā)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升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田徑教學的深入推廣對大學生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促進大學生體能的迅速提高,讓學生的抗擊打能力大幅度提高;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的應激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因此,各個高校要將發(fā)展的重心放在體育教學中,重視田徑教學的普及,讓田徑教學的人物任務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田徑教學的全面推廣,利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