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春凱 鄭曉燁
《西廂記》被明代代表批評家王世貞稱譽(yù)為北曲的壓卷之作,是元雜劇中婚姻愛情題材的雋拔作品。綜觀中國的愛情故事文學(xué),不難見張生式的情種,鶯鶯式的女主人公,配角紅娘式的熱心腸,老夫人式的封建家長,以至鄭恒式的從中破壞作梗的小人;不難見《西廂記》式的愛情曲折起伏和大團(tuán)圓美滿結(jié)局。這種類型化現(xiàn)象恰恰反映了《西廂記》在愛情文學(xué)中的典范性。今學(xué)界大體上認(rèn)同《西廂記》的主題思想是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婚姻這種觀點;在近些年關(guān)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勝枚舉,但從元代婚戀雜劇這個角度研究女性婚戀觀的相比其他領(lǐng)域尚顯空白;王兆才在《〈西廂記〉:寫出人物靈魂的深處——崔鶯鶯心靈世界解讀》(《中文自學(xué)指導(dǎo)》2002年第6期)和牛曉霞在《〈西廂記〉中崔鶯鶯叛逆心理剖析》(《中國古代小說戲劇叢刊》2005年第9期)中認(rèn)為崔鶯鶯的心理是“想愛而不敢愛、不敢愛卻不由得不愛”,并指出長期的封建禁錮是迫使她沖破封建儒家文化的藩籬的重要緣由。本論文研究將立足于《西廂記》來研究元代女性婚戀觀,以希對在元代婚戀雜劇中觀照女性婚戀觀的細(xì)微探討能為其他元代女性婚戀觀的研究提供些微借鑒。
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愛情煥發(fā)的勃勃生機(jī),不得不讓人慨嘆:兩個不同階層卻有緣的人,看上去脆弱不堪的愛情,卻能沖破一切阻礙,擺脫世俗的羈絆,這真是人間最美的真性情。
“愛情需要機(jī)緣。崔張愛情的機(jī)緣是張君瑞博取功名和崔鶯鶯新承父喪。功名和父喪都是愛情的天敵,然而卻也可成為愛情的引信。真正的愛情是純美無暇的,是超出一切世俗之外的閬苑仙葩?!保?]張生第一次見鶯鶯便驚呼:“呀!正撞著五百年前風(fēng)流業(yè)冤?!甭牭晋L鶯說話又:“我死也!未語人前先靦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響恰方言?!毙睦韺W(xué)上:一見鐘情的重要因素是對方身上有良好的學(xué)識風(fēng)度、優(yōu)美的身體儀表、得體的進(jìn)退談吐等外顯人格特征。食色性也、欲望乃人之天性,不可抹殺,可以說一見鐘情都始于“色情”。鶯鶯是相國千金,相貌體態(tài)、舉止言行自是不凡,故張生見到崔鶯鶯時被迷得神魂顛倒,對崔鶯鶯尚一無所知,便開始從頭到腳細(xì)細(xì)打量飽了眼福是再正常不過了。這便是異性的相互吸引,張生對鶯鶯一見鐘情。
鶯鶯與紅娘夜里到花園燒香,與張生以詩相酬;此時鶯鶯被張生的才情所打動,正值花季,少女春心萌動,遇到此情此景,此時此刻又怎能抵擋,自此鶯鶯便暗生情愫,紅娘拉鶯鶯回去時,鶯鶯尚頻頻回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國古代把“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設(shè)定為最基本的人倫關(guān)系,這就與愛情追求之間如同水火一般不能相容。”[2]而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從小便教訓(xùn)鶯鶯:“汝為女子,不告而出閨門,偶遇游客小僧私視,豈不自恥?!边B閨門都不可輕易跨出的相國千金——鶯鶯,如今卻不顧封建規(guī)矩的束縛,“回顧而下”表現(xiàn)了鶯鶯對封建世俗規(guī)矩的蔑視,追求自我本性解放,我的愛情由我做主的現(xiàn)代女性形象和婚戀觀念。
第二本賊寇孫飛虎的出現(xiàn)推動了劇作情節(jié)的發(fā)展;“大家閨秀自小就被要求學(xué)習(xí)《女誡》、《內(nèi)訓(xùn)》等女子教本,對女性的品德和行為舉止進(jìn)行規(guī)范和約束?!保?]崔鶯鶯是相府千金,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封建大家宅中耳濡目染,但從崔鶯鶯口中卻出現(xiàn)了為封建女子道德規(guī)范所不容的話語:“自見了張生,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jìn)?!睆拇搡L鶯唱詞:“往常但見個外人,氳的早嗔;但見個客人,厭的倒褪;從見了那人,兜的便親。”這些令人面紅耳赤的情話從相國千金的鶯鶯口里說出來,束縛人性的綱常倫教被純潔的愛情所打敗,寫出了正值花季的崔鶯鶯對封建禮數(shù)規(guī)范的無視和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可以看出,鶯鶯不只是乖乖聽話的相家千金,而是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說出來”的具有自主婚戀意識的存在。
在張生深夜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之后,鶯鶯也隨后唱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睆您L鶯主動和詩這個舉動便可看出,出身名門的鶯鶯雖然從小受到封建道德倫理的教育,但憧憬理想愛情婚姻,追求自由的愛情觀深植她心。雖然紅娘在鶯鶯張生中起到了互通消息的中間人作用,但除了紅娘的幫助,鶯鶯的勇敢大膽地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在賊寇面前寧死不屈,在老夫人悔婚后為自己的愛情奮力反抗斗爭,最終沖破禮教束縛,毅然決然地為挽救自己的愛情以身相許。不得不說,鶯鶯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極力爭取是鶯鶯本身自主人格意識覺醒的必然的結(jié)果,是鶯鶯自由婚戀觀成熟的標(biāo)志。
張生鶯鶯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名門之女,一個家道中落的落魄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說是毫無交集。在張生獻(xiàn)計退賊寇后,老夫人卻一改前言,說:“先生縱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國在日,曾許下老身侄兒鄭恒。即日有書赴京喚去了,未見來。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莫若以金帛相酬,先生揀豪門貴宅之女,別為之求,先生臺意若何?”以“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和鶯鶯早已許配給尚書之子為由毀約。在封建大家長和封建禮教勢力之下,張生鶯鶯的愛情面臨巨大的危機(jī),兩人才剛萌芽的弱小的愛情之花即將被扼殺;這時,鶯鶯積極主動傳情,深夜和詩,傳信私會,最后深夜以探病為由,私自與張生幽會。挽救了在“凋零”邊緣掙扎的脆弱的愛情之花。
在門當(dāng)戶對觀念固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教規(guī)范的時代,突破道德倫教的束縛和長久形成的觀念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毅力,平常男女尚是如此,在名門大宅院中的鶯鶯面臨的困境更是嚴(yán)峻,一旦自己以身相許的是一個負(fù)心漢,那么自己將被拋棄,被人們唾棄,被封建大家族所不容,為世不容,最終無家可歸,結(jié)局何其悲慘可想而知。
但理智終究戰(zhàn)勝不了情感,鶯鶯最終還是以身相許張生。在張生的愛情攻勢下,鶯鶯淪陷在愛情之中,終于以身許張生??梢钥闯鳅L鶯追求的是能夠“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姻,是高于現(xiàn)實之上的純真愛情。
張生鶯鶯兩人在佛殿第一次相見,張生便有“正撞著五百年前風(fēng)流業(yè)冤”之語;“業(yè)冤”是指前世的冤家,是佛教用語,用在這里,表示是愛極反語,張生此言是向讀者和觀眾交代,張生見到鶯鶯第一眼就已經(jīng)被深深折服并心屬鶯鶯了。而從鶯鶯“自見了張生,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jìn)?!敝疇钜部煽闯鳅L鶯也已動情,芳心暗許。與紅娘月下燒香的時候,便祝告希望自己早日覓得如意郎君,其實是希望上天保佑她和張生兩人之間的愛情之花能結(jié)出愛情之果。所以,張生鶯鶯的愛情就此萌芽。
“封建社會,婚姻講求的是門當(dāng)戶對,是男女雙方家族的利益,與愛情沒有什么關(guān)系?!盵4]在封建道德規(guī)范嚴(yán)密的社會,婚姻講究的是門當(dāng)戶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雙方家庭的利益,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正如恩格斯在《愛情、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所說:“不論是哪種政治場合,婚姻都是由雙方的階級地位來決定的,所以它總是計較利害的婚姻?!痹诜饨ㄉ踔连F(xiàn)代社會,婚姻是一種政治行為,借助政治聯(lián)姻能壯大自己家族力量;很多時候,決定兩個人婚姻的是雙方家族的關(guān)系利益,絕不是個人情感,鶯鶯同樣此前被許配給了尚書之子鄭恒。封建社會,個人愛情凌駕于家族利益,階級關(guān)系之上的情況罕見之至。
張生與鶯鶯的愛情毋庸置疑,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得名天下知”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書生張生更是“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學(xué)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考取功名是張生未見鶯鶯前的最大人生目標(biāo),但他卻可以為了鶯鶯放棄多年的努力,向和尚求一間陋房,留下來追求鶯鶯;可見,張生對鶯鶯的感情并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情根深種,有真誠的情感基礎(chǔ)的。而張生的出現(xiàn),如在鶯鶯如一潭死水的心中投入了一顆石子,使得鶯鶯心中泛起了愛情的漣漪;遇到張生之時,紅娘拉她回去時,她還“回顧覷末下”,這回眸本就是對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也顯示出鶯鶯對封建禮教規(guī)范的不屑和蔑視。后來與張生深夜和詩,獻(xiàn)計退賊兵,半夜聽琴;兩人種種經(jīng)歷讓她也徹底愛上了張生,兩人情愫已生,愛情之花正茁壯成長。
但隨著兩人愛情之花的成長,不能免會和封建禮教勢力產(chǎn)生矛盾沖突,但隨著矛盾沖突的激化,兩人的愛情并沒有被封建禮教所扼殺,真正的感情總是能經(jīng)得起考驗的。隨著情禮沖突一個個解決,兩人的愛情之花也終將結(jié)成善果。
《西廂記》中鶯鶯是個自尊自重,自我意識鮮明,不卑不亢的敢于反抗封建時代的女子,她向往人格自由,爭取平等的追求愛情婚姻的權(quán)利,為爭取幸福愛情與自主婚姻堅定不移地斗爭。中國的社會史多數(shù)時間是“男尊女卑”的,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在家里無地位可言。孔子曾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笔ト硕紝⑴优c小人并列,可見古代數(shù)千年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是如何低下。元朝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要求婦女“若或全家果無男子,事有私下,不能杜絕,必須赴官陳告,許令宗族親人代訴”(《元典章》刑部卷之十五,代訴,不許婦人訴)。由此更是可見明文律法對女性地位的蔑視,女性是男人的附屬物,只能處于惟命是從,逆來順受的地位。
鶯鶯卻不是個甘愿惟命是從,逆來順受的女子,她大膽熱情,追求人格自由和平等的愛情,她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式婚姻?!安还苁谴摞[鸞、董秀英、李千金、蕭淑蘭這樣富貴人家的大家閨秀,還是王月英式普通人家的平民女子,都己經(jīng)將男性作為了評鑒的對象?!盵5]所以,在她和張生的愛情中,她從不看重功名利祿,不要求張生去考取功名,也從不將自己置于自己愛情中的下層,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戀。
崔鶯鶯把終身托付給張生,于是告誡他可不能拋棄自己;“妾千金之軀,一旦棄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它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盵6]可見,鶯鶯與男性贊美女性一樣,敢于直接地稱贊男性的容貌,同時又堅守對愛情和婚姻的忠貞矢志,并要求張生和她一樣,不背信棄義、不拋棄彼此。從側(cè)面也可以反映在愛情中女性要求與男人同居平等地位。
崔鶯鶯是一個具有堅韌的主體自主意識的女性,她追求自由自主的愛情婚姻,為守護(hù)自己的愛情婚姻敢于和封建勢力決裂。她追求建立于情感之上的愛情婚姻和自主平等的婚戀;體現(xiàn)了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女性的自尊自重。
在元代婚婚戀雜劇中,與崔鶯鶯同類的女性形象并不少見;他們在追求爭取自由自主的愛情和婚姻的過程中,都極其積極主動,勇敢、大膽,不為封建禮教所束縛。在婚戀雜劇中著力呈現(xiàn)并稱贊了元代女性的情感自主和人格獨立;在情與禮,情與義,禮與義的沖突下更是把女性獨立自主的主體意識和反抗封建禮教規(guī)范的女性群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藝術(shù)來源于現(xiàn)實,故元代雜劇作家塑造的這些女性的婚戀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元代女性的婚戀觀念。
注釋
[1]劉崗.《西廂記》:禁欲主義催生愛情之花[J].文學(xué)教育(上),2018(02):54-55.
[2]黃玥明.女性的自主意識與愛情追求——淺析元代“婚戀雜劇”的文化內(nèi)涵[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07(06):52-54.
[3]鐘翠紅.《女誡》之女性觀透視及其歷史意義[J].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2006(05):73-77.
[4]張蕾.《西廂記》崔張愛情的文化闡釋[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2008.
[5][6]車勇.元曲中女性意識研究[D].延邊大學(xué),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