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海
體育的概念是對體育本質認知的概括,是思維的基本單位。確立明確而合理的體育概念,不僅有助于在理論層面構建邏輯一致的體育學科體系,形成學術共同體,而且在實踐層面對體育運作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為體育參與者在其活動中,體育管理者在其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用到體育概念。錯誤的概念誤導認知,混亂的概念引發(fā)思維的混亂,缺乏共識的概念會帶來溝通的困難。
盡管體育的概念如此重要,而且每天為社會各界所使用,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關于體育概念的討論經(jīng)年累月,時隱時顯,從未停止,至今仍未取得共識。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什么是體育”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何以如何大費周章,而始終無法得到大家都認可的界定?這在其它領域是罕見的。事實上,體育概念之爭的曠日持久,定論之困難重重,不僅中國如此,國外也是如此,是國際性的。
國際上無統(tǒng)合體育的大概念,對體育概念多樣化理解及術語使用是當前國際體育界的基本狀況,這不僅見之于對體育實踐的表述中,相關體育政策文件的術語中而且體現(xiàn)體育學術領域及相關體育組織名稱。如在體育實踐領域,與體育參與相關的概念有:sport for all, physical recreation, physical exercises,fitness program,physical activity等;與競技運動相關的有 sport,athletics,high performance sport, elite sport, professional sport等;與學校體育相關的有: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in school, intramural sport, intercollegiate sport,sport pedagogy,physical training等。當前使用最多的三個術語是sport(體育運動),physical education(體育教育),physical activity(身體活動)。201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新的體育憲章,全稱為《國際體育教育、身體活動和體育運動憲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在體育學術領域,國際上無中文“體育科學”這樣的統(tǒng)合概念,曾經(jīng)用過及還在使用的術語有:Physical education,Movement Science,Sport sciences,Sport studies,Human kinetics等,這些術語尤其是Physical education也多用于高校中體育院系的名稱。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界對這種狀態(tài)越來越不滿意,如北美越來越多的高校體育院系認為physical education(PE),主要是職業(yè)培訓導向的,缺少學科應有的學術性,降低了體育院系的學科地位;此外,今天的體育科學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由眾多學科組成的學科群,其領域遠遠超出PE所能容納的范圍。于是自20世紀70年代始,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高校紛紛更名,主要是以“運動機能學”(Kinesiology)一詞取代PE?!斑\動機能學”是“基于研究身體活動及其對健康、社會和生活質量影響的學科 ”然而,即使在北美,這種“運動機能學”的更名潮流進行的似乎也不徹底,如“美國體育教育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Education),更名為“美國運動機能學和體育教育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其在啟用Kinesiology一詞的同時并未放棄PE。北美一些高校體育院系也未用Kinesiology的統(tǒng)稱,而是數(shù)語并用,如東伊利諾伊大學(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體育系的名稱是“運動機能學、體育運動和娛樂系”(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Sport, and Recreation);德州理工大學則有“運動機能學與體育運動管理系”(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Sport Management);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的體育學院全稱是“運動機能學、體育運動和娛樂學院”(Faculty of Kinesiology,Sport,and Recreation)
以“運動機能學”統(tǒng)領體育科學領域的倡導似乎也未得到全球響應。如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擁有世界著名的體育學院,但該院名為“體育運動、鍛煉和健康科學學院”(School of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s),而且其學科標為復數(shù),表明體育學科不是一個門類,而是一個學科群。國際體育學界似乎還沒有Kinesiology的國際組織,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體育科學組織是“國際體育運動科學和體育教育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ICSSPE),其名稱完全沒有“Kinesiology”的痕跡。
身體活動是人類社會最為古老,應用領域最為廣泛的活動。身體活動是體育最鮮明的外在特征,也是體育存在的具體形式,這使得體育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共性。然而,體育又是社會應用性極強的一個領域,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社會條件下,面臨的主要任務多有不同,隨著時代變遷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樣態(tài)。因此,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也處于持續(xù)變化的過程中,對體育概念的界定也相應呈現(xiàn)出階段性的特征。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環(huán)境全面而深刻的變化,激活了體育多種潛在功能,推動體育沿著教育、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等多種維度發(fā)展,進入諸多新的領域,并出現(xiàn)多維交織的復雜狀態(tài)。如,2015年聯(lián)合會大會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其文本第37款中專門列出體育的作用:“體育運動(sport)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我們確認,體育運動對實現(xiàn)發(fā)展與和平的貢獻越來越大,因為體育運動促進容忍和尊重,增強婦女和青年、個人和社區(qū)的權能,有助于實現(xiàn)健康、教育和社會包容方面的目標?!盵1]體育的經(jīng)濟能量也開始充分顯露,2017年全球體育產(chǎn)業(yè)的估計規(guī)模有1.3萬億美元之巨。今天體育的這種發(fā)展態(tài)勢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遠遠超出此前基于教育維度界定的體育概念所能容納的范圍。
現(xiàn)代體育產(chǎn)生于教育領域,其概念最初也是基于教育維度界定的,Physical Education就是“身體的教育”,其實施的對象是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實施場所是學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用于體育教育的手段,如physical exercises,sports等全面進入社會,其應用對象、實施場所、價值意義均發(fā)生擴散性的變化,不僅服務于教育,也服務于其它社會領域,這就為人們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等不同視角認知體育提供了可能。
就體育科學而言,試圖以Kinesiology一統(tǒng)學術領域做法,也因體育學術本身固有的多學科視角難以統(tǒng)合。如2014年美國運動機能學學會(The A-merican Kinesiology Association—AKA),提出“運動機能學”要成為囊括身體活動多維研究和應用的一個學科,并為該學科設置的四個基本領域:(1)“健康、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的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 wellness, and quality of life)、(2)“身體活動的科學基礎”“Scientific found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3)“身體活動的文化、歷史和哲學維度”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4)“身體活動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activity)。這種分類本身是否合理?已為學者所質疑,即便如此分類,其為體育概念的學術理解和解釋提供的仍是多種視角的可能。直到不久以前,仍有學者以構建共識不足的通天塔比喻“運動機能學”整合性的缺失。多視角的學術認知加上多樣化的體育實踐,使體育概念出現(xiàn)難以避免的混雜狀態(tài)。
概念是對事物相對穩(wěn)定的認知,它不僅揭示事物的屬性,也具有固化認知的作用。體育實踐的多樣性和變異性不僅使已經(jīng)固化的既有體育概念不合時宜,更使構建囊括體育領域的總概念成為奢望。
現(xiàn)代體育的概念源于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進入新世紀以來,體育多種維度的迅速發(fā)展,大大突破了教育的界限,導致體育共識的消解。體育概念共識的缺失,在客觀上給人們以 “自由”,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從實際出發(fā),處理各自領域的種種問題,由此造就了今天體育生生不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對體育概念要進行必要整合,體育概念混亂與沖突,使得全社會無法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也導致體育的各種功能相互補充以實現(xiàn)多種效益最大化時缺少理念支撐;此外體育多維并進、全面融入社會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突出了概念整合的迫切性,因為任何一個維度的發(fā)展越是充分,就越需要其它維度的支撐。于是分化中的整合過程業(yè)已啟動,以適應今天體育發(fā)展所急需的合作協(xié)同,這也是時代的需要。
然而這種整合在國際上并沒有催生一個體育全域的統(tǒng)稱概念,盡管2017年在喀山召開第六屆國際體育部長和高級官員國際會議(MINEPS VI)期間,有人提出以“physical culture”一詞涵蓋整個體育領域的建議,但這種重彈的“舊調”,似乎未能引起反響。
目前國際上體育概念的整合趨勢主是體現(xiàn)于體育概念間內聚性的關聯(lián)和包容,表現(xiàn)為對已有概念的更新和改造,從而在分割孤立的概念間建立關聯(lián),以適應體育整體性包容發(fā)展的需要,體現(xiàn)為:
在體育概念間建立關聯(lián),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是近年國際上廣為接受的身體素養(yǎng)概念。
身體素養(yǎng)(physical literacy)是指“為了生活而重視并承擔參與身體活動的責任所需要的動機、信心、身體能力及知識與理解?!盵2]這一概念基于身體活動與生活的關系,超越各種體育形態(tài)的界限,也超越體育與非體育的身體活動的界限,從而將各種體育要素及支撐要素整合起來。它既是體育教育的目標,也是體育運動和身體活動的基礎,為體育教育、體育運動和身體活動形成相互支撐的共生關系提供了理念共識,進而圍繞生活,為三者的良性互動提供可操作的概念框架。這一概念,在當下已經(jīng)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及諸多國家的政府所采用,在一系列重要的體育政策文件中已被用做核心概念。
隨著時代發(fā)展,與體育相關的諸多概念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三個概念是體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體育運動(sport)和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這三者構成當代體育的核心結構,其他體育形態(tài)及衍生形態(tài)均與這三者有關。
體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通常指“通過身體活動讓個人獲得最佳的身體、心理和社會技能及健康的過程。2008年英國體育教育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對體育教育的定義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采用,2015年該協(xié)會對其做出更加清晰而且與sport和physical activity相關聯(lián)的定義:“在學校課程表規(guī)定時間進行的向全體學生提供的一種有計劃、漸進式的學習過程。體育教育既涉及到‘學習運動’(即,具有更強的身體能力)和‘在運動中學習’(通過運動學習一系列超越身體活動的技能和知識,如與他人的合作)。體育教育學習的語境是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讓學生體驗包括體育運動(sport)和舞蹈在內的內容廣泛的各種活動?!盵3]
體育運動(Sport),通常的界定是“以娛樂、娛樂或獎勵為目的,由正式和非正式規(guī)則管理的身體活動,包括與對手或自己的比賽。”近幾十年來,Sport這一概念變動甚多,變化的基本趨勢是擴容。如《歐洲體育運動憲章》對體育運動的界定是:“通過隨意或有組織參與的,旨在表現(xiàn)或改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形成社會關系或在各級比賽中取得成績的一切形式的身體活動”。2003年聯(lián)合國“體育促進發(fā)展與和平的聯(lián)合國機構間工作組”的報告,將其進一步擴充,表述為“體育運動被理解為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互動的一切形式的身體活動,包括游戲、娛樂、有組織的、隨意的或競技項目及土著運動和游戲?!盵4]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是這些年頻繁出現(xiàn)的的一個熱詞,也是理解最為混亂的一個概念。近年來,人們試圖以更加清晰的語言對之加以規(guī)范?!吧眢w活動用來表述身體的運動、姿勢和平衡(bodily movement,posture and balance)等各種有能量消耗的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體育教育、體育運動和舞蹈活動。不僅如此,身體活動范圍比上述活動更加廣,還包括室內和室外游戲、與工作相關的活動(work-related activity)、戶外及探險活動、積極性的交通(如步行、騎車、輪滑、踏板)和常規(guī)和習慣性活動,如使用樓梯、做家務和園藝?!?/p>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此也有相似的表述:“身體活動可通過多種不同方式進行:步行、騎車、體育運動和積極的娛樂形式(如舞蹈、瑜伽、太極)。身體活動也可在工作中及在家附近進行。一切形式的身體活動,如果定期進行,并有足夠的時間和強度,就具有健康效益。
盡管身體活動的含義廣泛,但對其界定卻是基于體育視角的,表現(xiàn)為,其一,有益于人健康,其二,具有選擇性,是人們主動選擇參與的;其三,是體育行為的拓展,包括體育與非體育的行為,使體育進入生活,融入生活的一個重要通道。身體活動這一術語的引入,也對如何認知體育,確定體育的邊界提出新的挑戰(zhàn)。
在體育朝著多種方向,多種目標發(fā)展的今天,體育的實踐形態(tài)和理論認知呈現(xiàn)出鮮明的發(fā)散狀態(tài)。沿著教育、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等多種維度不斷產(chǎn)生新的體育概念。體育的界限日趨模糊,這既有助于體育在前所未有的平臺上發(fā)展其獨特的功用,也使體育在進入新領域,實現(xiàn)新目標時面臨異化的危險。體育一方面不能劃地為牢,將教育以外的領域統(tǒng)統(tǒng)排斥在外,保持自己的“純潔”;另一方面也不能放任自流,對已經(jīng)和正在產(chǎn)生的負面干擾聽之任之。要保持體育的本質屬性,不能將其僅僅限制在教育領域,而應依靠體育的價值,鑄造體育的靈魂,這是國際上出現(xiàn)的最重要的新動向。體育可以而且應當開辟新的疆域,只要高揚人文關懷的大旗,堅守其固有的核心價值,其形散而神聚,不斷向社會輸入正能量。
201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體育運動科學和教育理事會(ICSSPE)、國際公平競賽委員會(IFPC)、國際奧委會(IOC)、國際殘奧委(IPC)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等組織聯(lián)合,推出“體育價值教育項目”(Values Education through Sport-VETS),旨在通過體育培養(yǎng)和傳遞公平、團隊精神、平等、守紀、包容、毅力和尊重等重要的價值觀念。認為體育為學習這些價值提供了普遍適用的架構,有助于培養(yǎng)負責任的公民,從而為建設一個正義、包容、寬容、健康的世界做出貢獻。具體而言,體育價值觀教育的效益表現(xiàn)在:增強溝通能力;強化團隊協(xié)作;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決問題更有創(chuàng)意,思維更具批判性;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成績;更具參與意識;做事更加專注;對權利/責任的理解更為透徹。而學校則是實施體育價值觀教育的樞紐所在。
相對聯(lián)合國組織對體育價值較為泛化的表述,國際奧委會概括的體育價值更加簡約而明確。國際奧委會于2005年啟動“奧林匹克價值教育(O-lympic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me-OVEP),將體育的價值與身體活動融入文化和教育的框架,突出強調“卓越”(Excellence)、“友誼”(Friendship)和“尊重”(Respect)的三大奧林匹克核心價值。以其價值為指引,讓體育在多種領域發(fā)揮其作用,如同IOC主席巴赫所指出的:“體育運動不僅僅是身體活動,它促進健康,有助于預防乃至治愈現(xiàn)代文明的疾病。它也是促進認知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行為,助力社區(qū)整合的教育工具。”
雖然,價值很少進入體育概念定義的表述,但對于認識體育的影響卻是根本性的。體育概念的界定,表面上看是概念定義的邏輯學問題,但實質卻涉及到體育價值的判斷。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體育全面融入社會,體育的多種功能充分展現(xiàn),一個不同以往任何時候的體育新語境正在形成;與體育相關的新概念在產(chǎn)生,老概念在更新,呈現(xiàn)出紛繁混雜的狀態(tài)。然而,在混雜的表象下,一個新的體育概念體系正在形成。這個概念體系最突出的特點是概念間形成了相互關聯(lián)的共生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體育教育、體育運動和身體活動間的良性互動。身體素養(yǎng)在體育諸概念的共生關系構建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正在形成的體育概念體系結構復雜,內容豐富,構成要素的子概念多有不同。要保持體育概念體系統(tǒng)一性,體育價值至關重要。無論如何界定體育的概念,無論體育進入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等其他領域會產(chǎn)生多少新的概念,只要堅守體育的價值,尤其是體育的核心價值,它們就是統(tǒng)一的,相互補充的。
體育的多維發(fā)展,讓體育突破了教育的界限,同時又將體育教育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是因為體育教育以兒童少年為目標群體,而兒童少年時期是身體素養(yǎng)奠基的窗口期,學會體育運動技能敏感期和養(yǎng)成身體活動習慣的關鍵期。此外,學校還具有為兒童少年群體領悟體育價值的適宜環(huán)境,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言“學校是實施體育價值觀教育的樞紐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