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胡涵韜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作為傳承上千年的文明古國,我國文化遺產資源異常豐富。除了許多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大量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人類文明進化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對于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保護和發(fā)展已成為必然的文化訴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隸屬湖南省,是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州內人文古跡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同時也是武陵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湘西鋼火燒龍,是流傳于湘西地區(qū)獨具特色的元宵節(jié)狂歡習俗,據記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當地民眾為了避免災情,得來吉祥,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都舉行隆重的燒龍盛禮式與慶典。早在1950年以前,每年過元宵節(jié)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的鋼火燒龍活動,由當地大戶人家集資贊助。2010年后,隨著文化的復興,非遺保護工程的推進,政府連年舉辦,鋼火燒龍活動逐漸復興。
按照傳統(tǒng)習俗從大年初三開始,龍就來拜年,拜年時要上廟祈福,遇山拜山遇廟拜廟,直到元宵燒龍前。意恐怕沖撞了神靈取不得風調雨順的兆頭。隨后去各家每戶拜年,舞龍的人左右騰躍,旋轉挪移,每到一家門前,鞭炮響起,主人開門,大吉大利迎接賓客。正月十五日下午,燒龍活動準備舉行。十幾條彩龍在主人家里準備出門,每家人出龍之前都要燒香燒紙祭酒禱告。出門時要求龍尾先出,寓意不要掃人門廳,破壞時運。出門后每條龍由人手持狼煙引路,去往集合點準備祭龍,一般集合點不是河邊就是當地的戲臺。龍在前面舞動,后面緊跟鑼鼓,穿過大街小巷,爆竹聲不斷, 鑼鼓聲鏗鏘有力。這天晚上好幾條龍燈同時在全鄉(xiāng)鎮(zhèn)游動,場面十分壯觀,到處鑼鼓喧天,火花耀眼,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燒龍隊伍隨著引導到達集合點,那里早早就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由當地政府的監(jiān)管之下,“祭龍”開始,在搭建好的戲臺之上,站著一位紅衣老道,面前放著香案和家畜祭品,老道頭戴八寶冠,手舞九環(huán)刀,口念祭龍文,大概是“我奉你龍游大海,你奉我榮華富貴”等等,旨在獻祭惡龍,消除業(yè)障。儀式完畢,由當地政府領導發(fā)言,要求人們注意秩序安全宣布燒龍活動開始,隨后就有人拿出兩大摞干竹篙點燃,燒龍開始。類似我國傳統(tǒng)喪葬道士安魂的步驟,只不過這里祭拜的是“龍”。
等聽到一聲震天的鞭炮響起,燒龍就開始了!經過特殊處理的龍,威風凜凜,生機勃發(fā)。十多條彩龍走到街上。開始瘋狂舞動,舉龍的人裸著上身,只穿短褲,頭上戴著黑色的小竹帽。短褲和小竹帽也經過浸水處理才不會著火。他們迎著鋼火腳踩爆竹,高聲吶喊。年輕燒龍手在當地有經驗的年老燒龍手的帶領下點燃鋼火筒,鋼火筒直接取自天然楠竹,竹子里面塞上硝、硫磺、木炭等火藥物,套在竹竿上。[1]點燃后,把竹竿舉起,鋼火四射,耀眼奪目,很是刺激。夜色降臨,周圍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身著盛裝同樣高聲迎合。 四周鞭炮鼓樂給足了架勢。舞龍人高舉彩龍旋轉奔跑。土家燒龍在這一刻到達了高潮,火花沖天,四處飛濺,場面聲勢浩大,美不勝收,熱鬧非凡。
十幾條龍在火花和人們的吶喊聲中被燒成灰燼,舞龍的漢子也滿身汗水,大家在組織人楊師傅的帶領下,把龍殘骸和灰渣丟入河中,大家都高喊著:“老龍歸大海,你去我發(fā)財”,“待得今日去,明年不要來”等祝愿,等到龍身徹底看不到了,才各自回家,準備明天在老年宮里輪換的長老家里聚餐,寓意“吃龍肉”。自此,燒龍才算結束。
土家燒龍在改革開放以后得到發(fā)展,同時燒龍的社會功能發(fā)生改變。從一開始的祈求風調雨順、防火避災的意識功能逐漸轉化為休閑娛樂的社會功能。[1]80年代,為發(fā)掘民族文化遺產,恢復調年燒龍,調年燒龍成為以娛樂為主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燒龍是土家最隆重的節(jié)日。[1]自從我國政府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當地政府為了發(fā)掘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將土家燒龍列為正式的文化娛樂活動,并對整個燒龍過程和內容進行了整理,維持燒龍活動的治安秩序,提供了相對保護,去掉了部分落后陋習,增加了表演趣味,以增強民族自豪感為主要精神,現在的燒龍儀式不再只屬于當地土家民族的傳統(tǒng)活動,而是面向了大眾,吸引更多的人去參與其中,感受氛圍。[1]
體育最初目的就是強身健體,而河溪鎮(zhèn)土家燒龍作為湘西地區(qū)民間體育形式的一部分,也是為鍛煉民眾身體為目的的。土家燒龍從一開始的祈求風調雨順、防火避災的意識功能逐漸轉化為休閑娛樂的社會功能。人們開始尋求開心快樂的情緒體驗,尤其是在節(jié)假日?,F在土家燒龍民俗活動的參與者已經不局限于土家族人,更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參與其中,得到身心的雙重滿足,脫離了原有的宗教祭祀功能,體育價值慢慢呈現出來。土家燒龍在歷史的傳承和發(fā)展中凸顯自己服務民眾娛樂民眾的本質和體育價值,少數民族民俗活動中的體育元素也在慢慢增加。
湘西地區(qū)的土家燒龍具有很好的觀賞體驗和藝術價值。在土家燒龍表演中,聲勢浩大,形象逼真。身在其中很容易帶動自己的情緒參與到其中去,讓人感受到燒龍文化的傳承和底蘊,其中土家人的口號和熱情奔放的動作,給人以視覺感受的同時又能給人心靈的震撼和啟迪。[2]根深蒂固的農耕文化。是土家族先民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和物質基礎的保障。土家燒龍與土家農耕文明緊密連接在一起。燒龍活動來源于土家人對風調雨順的美好期盼。因此,土家人對燒龍活動極為重視,正式燒龍的時間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晚,但在本地“老年宮”的組織下,從十月初就開始籌備計劃,包括選人和培訓以及技術編排都要認真安排。按照規(guī)矩每家每戶都要提供燒龍活動需要的物質需求,才能在燒龍調年的活動中得到祈福和庇佑。所以,河溪鎮(zhèn)土家燒龍不僅僅是一項民俗活動,更是土家人美好意愿的寄托,是土家人體育傳承的載體,才會有土家人精彩紛呈的藝術動作得以流傳。
像土家燒龍、德夯苗鼓、苗家擺手舞等,地方民俗活動來源于于生產力落后的背景,是封建制度和農業(yè)社會的產物。河溪鎮(zhèn)大部分為農業(yè)人口,屬于多民族聚集地區(qū)。原始社會土家人主要以狩獵為生,勤勞勇敢的土家先民常常面對兇猛的野獸,因此,崇拜絕對的力量,這就是尚武精神的來源。又從清政府劃地分流以后,土家人受到壓迫排擠,為了對抗當地土司和清政府的打壓,民間自古就有習武之風。因此土家燒龍中舞龍人赤膊上身,面對鋼火和炮竹無所畏懼,熱情奔放,敢打敢拼的行為精神就是土家人尚武精神的真實寫照,燒龍活動就是土家人尚武精神的重要載體。
河溪鎮(zhèn)鋼火燒龍的傳承人大多年齡偏大, 通過走訪可知:河溪鎮(zhèn)鋼火燒龍全靠這些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鋼火燒龍傳承人支撐著。[4]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土家族燒龍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從原有的祛災祈福逐漸向閑適取樂意識功能轉型,體育價值也慢慢呈現。不過河溪鎮(zhèn)一直保留著民間運營模式,沒有從民間轉到公辦,當地政府的重視不足,企業(yè)商業(yè)運營不足,沒有與當地旅游業(yè)相關聯(lián)起來 不如馬頸坳鎮(zhèn)的運營。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效的組織管理是體育運動能夠長遠發(fā)展的保證。在訪問河溪土家燒龍參與者得知,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作為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在民間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在民間熱情雖高,但缺乏有力的組織和管理,是通過村莊社區(qū)之間比較有威望的老年人組成的老年宮進行管理,沿襲了傳統(tǒng)文化習俗。沒有和現代社會接軌,導致了組織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善,不科學。這阻礙了河溪土家燒龍興旺發(fā)達的發(fā)展。目前,雖然河溪鎮(zhèn)年年都舉辦燒龍活動,但社會功能和意識形態(tài)更偏向于傳統(tǒng),沒有主觀的服務娛樂大眾,缺乏長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
在經過實地調查和訪問得知,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在湘西地區(q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大的群眾基礎,并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作為湘西地區(qū)的文化載體,蘊含著團結進取,樂觀向上的優(yōu)秀價值觀念,這些寶貴文化傳承都沒有被完全開發(fā)出來。致使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都處于半埋沒的狀態(tài)。
通過走訪調查得知,河溪鎮(zhèn)土家燒龍現在處于民營化階段,燒龍文化和氛圍只局限于當地和極少數的游客參與了解,沒有私人和企業(yè)參與其中,缺乏宣傳和資金投注。所以,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的成功舉辦與長遠發(fā)展離不開資金的扶持,離不開私人和企業(yè)的管理支持。如果不能商業(yè)化,那么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就只能固步自封只能傳承無法發(fā)展。
湘西河溪鎮(zhèn)龍文化氣息濃厚, 利用當地鋼火燒龍的推崇與熱愛, 結合當地的特色, 積極加強與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合作。應該完善政府和社會公共政策,探索新的形式來保護和發(fā)展民俗體育。[3]
在如何保護、開發(fā)、利用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文化的這方面,研究認為首先要充分發(fā)揮政府的導向性作用,構建民俗文化傳承人人有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人參與的保護機制,形成以專家學者為主體,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局面,其次,充分調動企業(yè)的積極性,開發(fā)保護并利用湘西地區(qū)燒龍文化促進當地的旅游景點及人文景點的發(fā)展。
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有其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更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建議在燒龍廣場修建祠堂,寫上燒龍的淵源背景,文化意義。并在每逢節(jié)假日開放表演,不僅僅特定于元宵節(jié),跟當地旅游景點相結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品牌和徽章。
可以通過與當地的知名企業(yè)合作,每年邀請市里與省里各大媒體對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進行轉播采訪,這樣既有利于提高企業(yè)的知名度,從而提高產品銷量,又有利于提高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外,湘西地區(qū)土家燒龍可以自行組建舞龍隊伍以比賽形式與湘西各地區(qū)交流表演,通過參加各地所舉行的比賽,進而提升影響力,走出湘西,面向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