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暉
寒地水稻近年來已經成為幫助東北地區(qū)廣大農民朋友增收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寒地水稻由于其種植地域的特殊性,種植時有許多需要深入總結和注意的地方。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做好管理實現寒地水稻高產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對農民朋友和農業(yè)技術人員有所幫助,更好地促進農業(yè)增收。
黑龍江地區(qū)氣溫較低,是我國各省份當中緯度較高的地區(qū)。為此,應該在把握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有效措施進行科學管理,實現寒地水稻種植的高產量和高質量。
1、做好種植前的基礎性準備
這里所說的基礎性準備,主要包括進行品種選擇,抓好種子處理和準備合適的苗床。
(1)選擇與當地相適應的水稻品種
對東北地區(qū)來說,由于氣溫上升較晚的原因,一般情況下,選擇那些屬于中晚熟一類的水稻品種較為合適。多數情況下,要求種植的水稻植株高度要高控制在90~110 cm這個區(qū)間是較為適宜的。同時,在選擇時還應該注意水稻抗病性要較強,分蘗率較高。 同時,還要做到不早衰,有較高的稈強度。從當前看,優(yōu)秀的品種較多。
一般來說,要在初春時節(jié)進行選種,從經驗來看,這也是選種的最佳時間。先要進行曬種,時間大約控制在2d左右。這樣做,可以有效增加種子的總體上的發(fā)芽率水平。曬種之后,還要以比例為1.0∶1.1鹽水進行浸種。這樣做的目的是把那些不飽滿的種子清除掉。選種后,要洗種,就是使用清水,把種子上殘存的鹽份洗掉。洗種之后要進行包種。包種時主要使用一些藥劑與清水混合。常用的藥劑有:百克、施保克,并注意使用的清水要經過晾曬,以使其溫度適宜。包制種衣這一過程要控制好時間,一般約為72~96 h,隨后要轉入催芽,應控制好種子的吸水量,最佳量通常是:吸水量與自身重量比為1:4。
(2)腳踏實地準備好水稻苗育苗床
水稻育苗床對于通過科學管理實現水稻的高產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否做到科學標準,會對秧苗的質量產生十分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后續(xù)的生產。在苗床準備上,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總體要求一般包括:既背風,又向陽,既要有充足的水源,又要兼顧排水方便和管理方便。根據經驗,是以平川地為苗床最佳選擇。一般來說,每1 hm2的種子,需要準備大約面積200 m2苗床。在準備營養(yǎng)土時,要按制好其成份的比例。通常情況下,草炭土與腐熟的農家肥及當地無害優(yōu)質土壤三者間的比例為:30:10:60,并要均勻混合攪拌。一般情況而言,每1 m2苗床施用的營養(yǎng)土為10kg左右。制作苗床時,也要選好季節(jié),一般秋季是最好的時機。在進行床面平整時,床土要翻松并達到約15~20 cm深度,以達到提高它的通透性和有效增加床土溫度目的。此外,防水也是應該重點注意的。特別是育苗大棚,要在它的四周挖好符合標準的排水溝,冬季時要注意及時清除床面積雪??傮w是要保證棚內土溫適宜,一般3月份左右扣棚。
2、加強管理有效育出水稻壯苗并科學插秧
(1)科學抓好水稻的前期育苗
這一階段,主要是要做好第一點,水稻壯秧劑要提前配置好并均勻撒入水稻育秧盤。第二點是保證苗床土的平整。多用平板,將布于床面的土進行刮平和刮勻及時清除多余的細土,適量播種后使用厚度約0.5~0.7cm的營養(yǎng)土均勻覆蓋。第三要保證澆足澆勻水,多以微噴形式來實現澆足澆透。視苗床無積水時,使用待封閉滅草劑。多使“丁撲乳油”,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所示標準控制好使用量。
(2)抓好科學的煉苗和移栽
要使水稻秧苗生長的健壯,應該控制好溫度,重點是一至三葉期的溫度。經驗表明,這三個時期較合適的溫度區(qū)間分別為:25~32℃, 25~28℃和20~25℃。隨后進入到通風煉苗階段。為做好溫度控制,多使用放風控溫器并通過加強觀測來實現。要將其置于距地面60 cm左右高度并使其位于高擋風膜的上部。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要重點加以控制,并對秧苗易發(fā)生的青枯病和立枯病重點預防。如已經發(fā)生,要及時以農藥治療,如噴灑立枯凈。通風一般在5月份開始,并在移栽前適當補充氮肥(50g尿素/m2)和一次性澆足澆透水并保證均勻撒施。撤膜時間一般為5月中旬,開始露天式通風和煉苗。水稻秧苗在進行移栽后當天內要施用移栽送嫁肥并以磷酸二銨為主,通常用量是100g/m2以免發(fā)生秧苗肥害。此外,還要控制好栽種標準,機械法插秧,應將秧苗數控制在24萬~28萬穴/hm。水田基肥應該在旋耕整地前施用,以實現全程化施肥和深層施肥。
3、抓好水稻生長后期科學管理
這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收獲。
(1)水肥的科學管理
水稻田水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淺水灌溉法、曬田法、深水灌溉法、間歇灌溉法”。用的最多的是第一種,實際多結合使用。在科學施肥上,以腐熟的農家肥為最佳。如為農家肥,通常施用的標準為15t/hm2。當水稻進入到抽穗期前18d左右(7月的中下旬,視水稻幼穗為長度約1.0~1.5cm),可施入尿素(37.5 kg/hm2)和硫酸鉀(75 kg/hm2)。
(2)病蟲害防治及收獲
在防治病蟲害時,總體應該堅持以防為主,以先防后治原則進行。要多觀察,早診斷,診斷準,早治療。在收獲方面,要把握好時機,切不可過早或過晚。一般情況下,要視90%的稻粒黃熟即可。在收割后,將其捆成小捆,用人字架形擺放,實現快速風干。當水稻籽粒含水量降低至15%~16%水平時,可進行脫粒。
總之,寒地水稻要實現高產,科學管理的作用切不可小視。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增產增收。
(作者單位:158418黑龍江北大荒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