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既包括我們已知的未來,也包括未知的未來。而這個“未知”,有相對性,你的未知,和全人類的未知,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四五年前,我去了一趟NASA,體驗他們的一些訓練,然后參觀太空博物館,參觀阿波羅登月計劃,還有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戳艘院?,感覺非常震撼。我又認識了幾個航天員,和他們聊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去太空,原來在我們中國的教育體系里,是封閉的,是放在軍工國防里面的,普通老百姓并不怎么接觸,所以對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未知的。因為未知,我們就不想這個事兒,也就失去了很多機會。
換句話說,如果你被遮蔽,你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窄,你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少的時候,你的未知領(lǐng)域就擴大了,你可能就面對著一個未知的領(lǐng)域。
當你的未知領(lǐng)域擴大以后,你的決策、你的未來的可能性就變得很小。
我在NASA看完以后,對我而言,這個事兒就變成已知領(lǐng)域了。我覺得這事不太復雜。在美國,那么多小孩天天跟航天員聊天,對于他們來說,那都是已知領(lǐng)域。美國有人專門研究地外生命,地球以外的生命;有人研究怎么在月亮上采礦。
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么要帶一百萬人上火星的是馬斯克,不是咱們,我們中國沒有人想這個事兒。對咱們來說,這事兒屬于未知。因為未知,所以遲鈍。
后來我在英國的福斯特設(shè)計公司看到了在月亮上設(shè)計的房屋,我被震撼到了。這個事兒原來離我們?nèi)祟愡@么近,對他們來說就是常識,很多人可以做。
最近我又看到在火星上的房子也設(shè)計好了。因為馬斯克要把一百萬人挪上去,他總得研究這個事兒。而且我在英國愛丁堡又看到在火星上工作的機器人也已經(jīng)做好了。然后又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現(xiàn)在人類的火箭的速度已經(jīng)這么快了。我們到月亮只需要兩天半的時間,到火星需要六到八個月。大約一百年以前,從上海到美國坐船的時間要六到八個月,大體上就是這樣的,以前我們未知,我們的“未來”就被屏蔽,就到這兒止住了。所以,一定要學習,要打開想象,讓未知的部分越來越少。
知道了這個事兒,我就覺得我也應(yīng)該試試,就去折騰。所以去年1月份,在酒泉發(fā)了國內(nèi)第一顆私人衛(wèi)星。接著又去折騰。對我來說,這個事兒已經(jīng)變成已知了,不是那么復雜,所以我就想換一個方式,我想把我的基因放到太空去。去年10月,我們在太原又發(fā)射了一顆衛(wèi)星。
2018年10月25日,御風旗下的曼為科技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成功發(fā)射了人類第一個太空基因庫,把我們篩選的一些基因樣本發(fā)射到950公里的軌道上,可以存放975年。
這個事兒成了以后,我找到一個朋友,我說我們設(shè)定一個新的使命,為人類的太空移民做一件事情。我說,我看馬斯克的太空移民這件事情,我認為他技術(shù)上還是先進的,但是他有一些不靠譜的地方。
第一,把一百萬人挪到火星。你知道100萬人有多重嗎?假設(shè)一個人100斤,那么100萬人就是5萬噸重?,F(xiàn)在的火箭載荷最大60噸,火箭從地球到火星要飛行6到8個月?,F(xiàn)在的技術(shù)還不能做到每次都成功返回。且不說成本有多巨大,只說如何用6到8個月時間,把這5萬噸活物,以及人們吃喝拉撒所要攜帶的食物及排泄物運送到火星,都是巨大的難題。所以說按照目前這些火箭的載荷與速度,送100萬人到火星是不靠譜的。
第二,把哪些人挪到火星上去呢?中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歐洲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中東人也好,如果這100萬人到了火星之后,還是地球人的社會形態(tài),他們見面吵架還在吵地球的事,我們有必要費這么大力氣把他們挪上去嗎?難道我們把他們運上去的目的是讓他們把在地球沒有吵完的架繼續(xù)在火星上吵,把在地球上沒有進行的戰(zhàn)爭跑到火星上真的進行一次嗎?所以人跟人的關(guān)系,一定不是復制地球上的關(guān)系。
第三,人類對火星已知到什么程度?在20年前,已經(jīng)有探測器到火星了。在火星上的探測器,工作時間最長的超過3年。我們對火星的了解已經(jīng)很多了,它的地表溫度、地貌特征等已經(jīng)研究得很系統(tǒng)了。
根據(jù)已經(jīng)知道的這些信息,地球人上去,皮膚、肌肉、骨骼肯定適應(yīng)不了。那就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弄一套特殊的衣服,就像我們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樣;另一種是,我們能不能通過基因編輯改造人?比如說,到了西藏,你的心跳、你的血液循環(huán)都會發(fā)生變化,你的皮膚也變得粗糙一點。如果基因編輯以后,你的皮變得厚一點,骨頭硬一點,不就能適應(yīng)火星環(huán)境了?
所以我們就想怎么解決這三件事兒。首先是第一件事兒,如果大家想做火星計劃的志愿者,自愿移民到火星做實驗,你可以把你的基因交給我們這個公司,他在約定的時間,給你放到太空保存起來,將來條件成熟時再把這些基因在你同意的情況下,運送到火星,用基因編輯的方法把你造出來。
這就相當于你把你的東西、錢存在銀行,把你的寶貝放在保險箱一樣,你交給我保管費,然后你成為人類去往火星的志愿者。等到未來的一個時間,你可以選擇去火星。
在這件事情上,我由“未知”變成“已知”,我心目中的未來,開始有一個畫面。剛開始說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相信。我說服了一個老板,然后我們倆一起投錢。當我把這件事的詳情告訴大家的時候,慢慢地,這個公司的人全部相信了,然后生物學家、火箭專家……慢慢地可能也信了,最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更多的人知道、接受并相信這件事可以做成。
所以,同樣的一個未來,為什么有些人會因為所謂的“短視”或者說“視野狹窄”而看不到?就是對某種知識的缺乏,或者因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內(nèi)心的局限給遮蔽了。一旦你打開這些遮蔽,看到了這些早已存在的研究,你的未來就大了。
就像日本人經(jīng)常說,“男人創(chuàng)造幸福,女人等待幸?!?,我們也常說,“偉大的人創(chuàng)造未來,普通的人等待未來”。企業(yè)家就是要創(chuàng)造未來。我們不是漫畫家,隨心所欲地畫一個東西給大家,我們是要做出一個未來,是把想象中的未來變成真實的未來,最后能夠給大家?guī)碡敻?,滿足某一方面的需要,改善某一個經(jīng)濟環(huán)境,同時也推動社會某一個方面的進步。
所以我們圍繞著“未來”,翻來覆去地講,其實就是一件事情:通過學習、研究、交流,開闊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在基于“未來”做決策時,把不確定性的東西變得確定,讓被遮蔽的東西打開,把狹窄的視野拓展開來。
開懷篇
鑒寶
有個鑒寶節(jié)目一直熱播。
有一次,上來個持寶人,小心翼翼地端著大瓶子。主持人讓他說說是從哪兒弄來的。那持寶人害羞地回答說:“哦,其實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得到這件寶物的?!?/p>
主持人一聽,覺得有故事嘛,趕緊追問。只見那持寶人抬起頭,笑呵呵地說:“那是大前年吧,我逛廟會的時候套圈圈,就把它給套回來了。”
手勁兒
老公辦了張健身卡計劃減肥,健身一個月后,他欣喜地對我和7歲的兒子說:“你們看你們看,我的皮帶以前只能扣在第一個孔,今天可以扣到第二個孔了。”兒子看了看,高興地說:“爸爸,你的手勁兒果然大了?!?/p>
相親成功了三分之二
男子問朋友:“聽說你談對象了。”
朋友答:“是的,成功了三分之二?!?/p>
男子疑惑道:“此話怎講?”
朋友解釋道:“媒人同意了,我同意了,但女方?jīng)]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