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棋旭
以前一聽說上英語課,同學們都談虎色變。自從楊老師擔任我們班的英語老師以來,大家都興趣十足。因為楊老師讓我們四個小組相互PK,同等答題條件下勝出的一組每個同學都可獲得榮譽的象征—小印章。于是乎,整個教室像一個充滿硝煙的戰(zhàn)場,四個小組隨時都有可能“兵戎相見”。如果哪一組有成績差的同學,同組的同學會在課前幫助他復習,以免他拖后腿。
瞧,又是一節(jié)激烈的英語課—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課文情景表演PK。上課的鈴聲淹沒了所有聲音,教室里充滿了火藥味。老師一聲令下,第一組上場,領隊的是號稱“英語大王”的學習委員,他們準確的發(fā)音和熟練的程度真的是無可挑剔,老師滿意地點點頭,這無疑給其他組的同學施加了心理壓力。
有著“英語神童”之稱的副班長領著她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走上講臺,先來了句小組口號:“我們組必勝,我們組必勝!”激揚的聲音充分顯示出他們的自信。他們的表演也是天衣無縫,老師臉上顯出為難的神情。到底哪一組更出色呢?老師打了個手勢,示意第三組上場。
教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天啊!“英語超人”—班長帶著她的子弟兵閃亮登場,比起前兩組來毫不遜色,而且還加了動作和表情。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這對于我們第四組的同學來說猶如肩負千斤重擔??!
再說我們組,因為有“英語達人”涂楚修,以前都是勝多敗少,他幽默風趣,點子多,學什么像什么。他低著頭,用書遮住頭部,領著我們跌跌撞撞走向講臺,走了一半忽然拿開書面向大家。哇!大家差點把中午吃的飯全部吐出來,有的笑疼了肚子,有的笑出了眼淚。再看看他,扎了兩個小辮子,頭戴發(fā)夾,用蘭花指手勢夾著張衛(wèi)生紙,左搖右晃地甩過來劃過去,左腳纏著右腳走貓步,“優(yōu)雅”的姿勢活像京劇中的角色。然后,他一句娘娘腔英語“Whats ?this?”鎮(zhèn)住了教室里的喧鬧,我們緊跟著一起讀起課文來:“Its a book.”大家加上了練習了很多遍的動作,把課文演繹得出神入化,連老師也微笑著拍手,第一名的小印章自然被我們收入囊中。其他三組一齊做鬼臉:“不服,耍小聰明!”我們連忙應戰(zhàn):“不服,下節(jié)課再來??!”
就這樣,同學們每天都你追我趕,期末考試時,我們都考出了好成績。原來,PK不是目的,讓我們在競爭中掌握知識才是老師的最終目標。怎么樣,我們班的新鮮事是不是很酷?
指導老師:李先碧
【點評】小作者生動地介紹了班上的新鮮事—英語課上四個小組相互PK,再現(xiàn)了課文情景表演的“戰(zhàn)斗場面”,突出了楊老師教學方法的獨特。文章詳略得當,語言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