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彤
清涼如水的夜,翻開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一股悲憫的氣息撲面而來:貝多芬的一生是讓人嘆息、令人敬佩的一生。
貝多芬一生和音樂休戚相關(guān),他的作品集磅礴大氣、激越昂揚、浪漫典雅于一體,對世界音樂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的作用,他是當(dāng)之無愧的“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出身貧苦,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貧窮伴隨著他的一生,在他心靈深處留下永恒的傷疤。在他很小的時候,貝多芬就得為全家明天的面包而操心;十七歲,他就被迫擔(dān)當(dāng)起一家之主的重任;即使在他創(chuàng)作的盛年,也常被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弄得疲憊不堪。他曾在信中寫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還得裝出日常生活并不窘迫的神氣……”
然而,折磨貝多芬的不僅是貧窮,疾病也向他伸出了魔爪。1796年,貝多芬患上了耳咽管炎,后來發(fā)展成嚴(yán)重的中耳炎,耳朵日夜作響,聽覺日益衰退,不久,他的耳朵完全聾了?!拔矣袝r覺得是在度著殘破的生命,足足有兩年了。我避開了社會上的一切集會,因為這種情形不可能去告訴別人……”可以想象,一個音樂家,耳聾對他是多么致命的打擊,隔著漫漫光陰,仍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間的無奈和絕望。
除了肉體上的痛苦,愛情也給了他沉重的一擊。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仿佛黑暗中的一縷光明,朱麗埃塔的到來,給受病痛折磨的貝多芬?guī)砹藷o限希望。他狂熱地追求,熱切地盼望,幸福地憧憬,然而自私的朱麗埃塔只是利用他、欺騙他。愛情遠去了,在他累累的傷痕上撒了一把鹽,留給他失落、痛苦、絕望……
面對生活的苦難,貝多芬沒有選擇屈服,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戰(zhàn)勝了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樂曲:昂揚的《第二交響曲》、鏗鏘的《英雄交響曲》、純凈的《第四交響曲》、夢幻的《田園交響曲》……他為人類貢獻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不論生活如何,他總是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是的,他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音樂家,但也是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更是一個扼住命運咽喉的巨人。
靜夜里,讀完貝多芬的故事,我在心里刻下一句話:決不辜負(fù)人生!(指導(dǎo)老師:王明?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