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逸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當情感澎湃,想象天馬行空時,人們常覺自己才華橫溢,能夠?qū)懗鼋^世好文,但真正動筆時,卻發(fā)現(xiàn)能表達出想象的一半就不錯了。的確,寫作時的那支筆也許你以為是一雙翅膀,但它不一定能帶你飛過文字的高山大海,遇見絕美盛景。如果能讀一些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書,沿著書中所給的道路前進,這條路就會變得相對明朗多了。
《寫作這回事》:恐怖小說之王的“大師班”
《寫作這回事》出版之際,美國《娛樂周刊》歡呼了一句:“Long live the King!”這句話一語雙關(guān),既是“國王萬歲”,又是“ 斯蒂芬·金萬歲”, 可見這本書及其作者在美國是多么受歡迎。
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聲名鵲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xiàn)代驚悚小說大師”。他以恐怖小說著稱,也曾寫過科幻小說、奇幻小說等其他小說類型。他的作品深入內(nèi)心、逼問人性、展現(xiàn)靈魂,是位不折不扣的文學大師。
這本書一半是作者的人生回憶錄,另一半則是文學大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談兼寫作大師班。作者手把手教有志于寫作的文學青年要備好哪些必要的裝備,如何像發(fā)掘恐龍化石一般將一個好故事發(fā)展成型,如何“關(guān)門寫作,開門改稿”,甚至于少用被動語態(tài):“通往地獄的路是副詞鋪就的”等諄諄教導。這些經(jīng)驗之談全部從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出發(fā),將眾多金氏名著的創(chuàng)作過程公之于眾,坦陳自己的私心好惡。
除此之外,本書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生涯當中還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意義: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時遭遇車禍,傷勢危及生命。而當時這本回顧和總結(jié)自己一生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書還沒寫完,差一點真成了斯蒂芬·金的絕筆。在鬼門關(guān)轉(zhuǎn)了一遭后,斯蒂芬·金在髖部粉碎性骨折、身受巨痛的情況下重新?lián)炱鸸P來,艱難地續(xù)寫《寫作這回事》,他坦陳:“寫作對于我來說好比是一種信念堅持的行動,是面對絕望的挑釁反抗。此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在這樣的精神中寫成的。正如我們小時候常說的那樣,是我拼著老命寫出來的。寫作不是人生,但我認為有的時候它是一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成為作家》:放下枷鎖,開始寫吧
什么人能成為作家?寫作需要天賦嗎?《成為作家》可以為我們解答。這本書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論的誤區(qū),認為一個人能否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認識上的問題。另外還指出,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而且這種魔力可以傳授。作者教誨諄諄,直面問題本質(zhì),帶領(lǐng)讀者踏上一條成為作家之路。
作者首先掃清了成為作家的攔路虎,在決定寫作之前,我們常在這樣的問題中徘徊:我能不能寫呢,我能寫好嗎?無數(shù)次的口頭論證,終究無處找尋答案。所以放下一切枷鎖,現(xiàn)在開始,就寫吧。
就算知名作家也有寫不下去的困境。有記者曾問一名著名作家,寫不下去怎么辦?他說,還是寫,哪怕拿著筆佯裝寫字,也要寫下去。而這本書也給了一些方法。清晨起床,立即拿起手邊的紙和筆,開始寫字。想到什么寫什么,想到哪寫到哪,直接寫到規(guī)定時間為止。清晨的寫作可以挖掘那些無意識的思考、想法,這些近乎神助的文字,可能是一部小說、一個故事的源泉。書中還建議,每天找一個固定時間寫作,比如四點開始,到了約定時間不管在做什么都要放下手頭的工作,投入到寫作里。這就像藥方,開了兩種藥,要同時服用才能效果更佳。
書中還提到成為作家總要有一些獨到之處——“學會用五歲孩童的眼睛看世界”。多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于用成人的思維和眼光看待世界,給原本復雜的世界更添一抹深遂?;氐絻和瘯r期,用探尋的、天真的、稚嫩的眼光再看看周邊的人、事、景,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而你看到的這一切,將是成為作家之路的必備素材。寫作還要學會獨處,每天找出一段時間,安靜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其實,這就類似于冥想。什么是冥想呢?就是什么也不想。這很難做到。不管我們在做什么,大腦總是不停地運轉(zhuǎn),思緒萬千。所以,要學會安靜地待著,享受那份孤獨。
這本書不是寶典——從來就沒有寶典,它更像一本實用手冊,告訴你寫作的技巧和方法,用了這些方法,以后的路途可能會更順暢些。所以,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開始寫。
《文心》:讀與寫,都要有心
葉圣陶和夏丏尊兩位先生,運用自己的博學多識和精美文筆,別出心裁地為當時的學生寫了這本以語文學習為主要內(nèi)容的書,其中不僅僅包含了學習語文的方方面面,還時時不忘教給學生許多做人的道理,可以看出兩位先生對教育的嚴謹和對學生的關(guān)懷。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八十多年,但這本書在今天依舊是越讀越新,對于目前的語文教學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兩位先生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的。
“文心”兩個字,看上去很簡單,細品卻有無窮意味?!拔摹笔侵攸c,但“心”更是。
“文”,這本書里指的是讀和寫,都與文相關(guān),所以第一個字就是“文”?!靶摹?,讀和寫都要用心,這本書,也體現(xiàn)了兩位前輩的用心。就因為有這心,所以從1934年初版,一直到現(xiàn)在,本書仍在流傳。雖然是歷經(jīng)這么久的時間,書并沒有過時。
“心”,還包括了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個道理,不管是在民國,以及更早的年代,還是現(xiàn)代,都一樣適用,雖然很多道理因為世易時移而被人鄙棄,但這不是因為它過時了,如同很多珍貴的傳統(tǒng),它們不再被重視,不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被置于故紙堆中塵封。
這本書里有很多國文常識,且相比教科書里的正經(jīng)和嚴肅,這本書是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地講述出來。從中也可以看出夏丏尊、葉圣陶兩位老先生的功底,如果不是功力深厚,真做不到這樣舉重若輕。所以,在讀的時候,甚至會非常感動,他們把自己的心思融入在內(nèi),所以文中有心。
閱讀和寫作,都是樂趣,如果當成任務(wù),就沒有樂趣可言。書中借助人物的際遇,給出不同的應(yīng)用場景,如同看故事般,獲得了知識,這是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作為熱愛閱讀和寫作的人,在讀的過程中也會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