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東
(作者系東臺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當前,政治體檢中存在體檢內容空泛、結果偏頗、施用不足等問題,應當從指標體系、體檢程序、組織評判、結果運用等多方面完善政治體檢工作,確保落實處、見實效。
【編者按】 從嚴、責任、規(guī)范,成為新常態(tài)下黨建工作的關鍵詞。新常態(tài)下,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增強問題意識,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分析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黨建工作轉型升級。為此,本刊特設“問題探討”欄目,竭誠歡迎廣大讀者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遇到的新問題撰寫成文,長短不限。
目前,在政治體檢工作實踐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重視和解決。一是體檢內容有些“虛”。雖有5項指標,但不易精準把握;雖有正負面清單,但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尚未明確,結論不易定性。比如,政治體檢反向測評,得到多少票、占多少比例為“亞健康”或“不健康”;得到多少票、占多少比例需進行核實調查、誡勉談話等。此外,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表現(xiàn),更多是內在化、隱形化的,結論往往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顯得空泛。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干部,缺少相應具體細化的指標,籠統(tǒng)地設置一些選項,導致缺乏實感、沒有實措、失去實效。二是體檢結果易于“偏”。政治素質更多地體現(xiàn)為抽象內在,有時僅從干部的一些外在言行,并不能真正體檢出政治品格。加之少數干部善于偽裝,有時挖空心思造假,給干部政治體檢上的甄別帶來難度,不同程度存在體檢結果“失實”、群眾在測評中“失語”、對體檢結果“失信”的現(xiàn)象。三是體檢執(zhí)行過于“單”。對于政治體檢,更多地是對干部的任前體檢,缺少平時工作的常態(tài)化。對于如何用好體檢結果,還缺少明確的具體辦法,比如對診斷為“亞健康”“不健康”的,下一步如何把握尺度、如何處理等,都需要上級組織部門給予針對性指導。同時,體檢結果轉化運用的渠道還偏“窄”。往往與后續(xù)教育管理脫節(jié),動態(tài)管理監(jiān)督的效能和激勵鞭策的作用沒能真正發(fā)揮出來。針對上述問題,應精準施策、有效破解。
指標體系“嚴實具體”。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好評價”,實現(xiàn)干部政治表現(xiàn)“對號入座”。例如,圍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5個維度,設立相應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并賦予分值、明確權重,實現(xiàn)體檢項目評價、計分的可視化、精準化。二級指標可設置“借放高利貸”“違規(guī)炒房”等指標,從“私搭亂建”“車輛違章”“拖欠物業(yè)費”等指標,看干部遵章守紀和社會公德;從“背后亂‘嚼舌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業(yè)余愛好”等指標看干部行事作風和個人修養(yǎng)。注重典型引路,吸收各地在政治體檢上好經驗、好做法,方便各地組織部門把握尺度、對照運用。
體檢程序“嚴格規(guī)范”。在具體操作上,從“任前體檢”到“日常體檢”,既重“一時”更重“一貫”,通過日常調研、談心談話、以事察人的方式,整合培訓、考核、民主生活會等方面情況,確保評價結果準確客觀、公平公正;從“多方評價”到“量化打分”,在“個人檢”“領導評”“群眾議”“組織審”的基礎上, 可按照1∶2∶5∶2 的權重計算分值,將“亞健康”“不健康”的檢出來;從“關門測”到“開門問”,在任前體檢、考察談話中,對發(fā)現(xiàn)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延伸談話觸角,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過。
組織評判“嚴謹審慎”。強化多維研判,拓展“單方診”為“聯(lián)合診”,全方位架起識別干部政治表現(xiàn)的“探照燈”。推行政治鑒定“雙簽字”制度,由單位黨委(組)書記和派駐紀監(jiān)組長對擬提拔對象的政治表現(xiàn)和廉潔自律情況進行鑒定。組織紀委監(jiān)委、巡察辦、政法委、住建、審計、市場監(jiān)管、信訪、銀監(jiān)等部門,對擬提拔對象進行聯(lián)合“坐堂會診”,多方印證比對,逐一分析是否存在政治方面的問題。探索建設干部管理信息集成系統(tǒng),及時錄入歷次考察考核、干部檔案審核、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核查等方面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碎片化信息,不斷提高識別干部政治素質的精準度。
結果運用“嚴管厚愛”。充分發(fā)揮政治體檢的導向、評價和監(jiān)督作用,結合落實“三項機制”要求,強化政治體檢結果運用。對診斷為“健康”的過硬干部及時提拔或重用;對“亞健康”“不健康”的,實行一票否決,取消提拔重用、評先評優(yōu)或主體班次教育培訓等相關資格;對“不健康”的進一步分析研究,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的及時進行組織調整。注重抓好“健康管理”,對體檢中發(fā)現(xiàn)的輕微問題,在干部任職談話時及時提醒整改,對問題較多的函詢誡勉。日常管理中,可采取有針對性地選派干部參加黨性修養(yǎng)專題研修班,幫助“補鈣壯骨、健體強身”;組織到招商引資、房屋征收、信訪維穩(wěn)以及重大項目、重點工程一線實踐歷練,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政治能力,增強斗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