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 Sparrow:藝術史狂想曲
以毛氈作為主要材料對日常物品進行仿制是Lucy Sparrow的慣常創(chuàng)作方式。其作品所擁有的獨特表現(xiàn)力和幽默氣質(zhì)使Sparrow獲得了從倫敦、紐約到洛杉磯的廣泛關注。由木木美術館團隊和藝術家共同策劃的“藝術史狂想曲”是她在亞洲的首個展覽項目,在這場專為此次展覽空間量身打造的沉浸式視覺狂歡中,Sparrow的創(chuàng)作潛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
時間:2019年7月6日至10月7日
地點: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2號院D-06木木美術館
喬瓦尼·歐祖拉:我若解釋,你不會懂
喬瓦尼·歐祖拉早朝從事時尚攝影,其藝術創(chuàng)作涉獵多個學科,其作品充滿對光和色彩的敏銳感知,善于激發(fā)觀者新的感官體驗,為觀者營造獨特的共鳴空間。本次他展出的作品根據(jù)復星藝術中心空間特別設計,為觀者打造了日夜共存的奇妙體驗,以攝影、雕塑和視頻裝置等多媒介作品在空間和時間維度,與大都市上海及其所在語境展開對話,表達了其對光、色彩、時間、人與自然和探索未知的思考。
時間:2019年6月22日至8月18日
地點:上海黃浦區(qū)中山東二路600號復星藝術中心
Leandro Erlich:太虛之境
近年來享譽國際并備受關注的阿根廷籍藝術家Leandro Erlich,于央美美術館舉辦目前體量最大的個人展覽。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將共同營造作品間的對話,以“小說”敘述式的邏輯,作品在“每一章”呈現(xiàn),讓觀者閱讀并完成自我詮釋。
時間:2019年7月10日至8月25日
地點:北京花家地南街8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黃一山個展
空間結構、敘事邏輯以及對材料的思辨,是黃一山在作品中持續(xù)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黃一山的作品在突破慣常探索繪畫異形結構的同時,廣泛使用了浮雕式的形象建構,賦予作品多面的維度和物質(zhì)間性,同時亦截取和復現(xiàn)藝術史上具有重要范本意義的圖像和畫面,其中與藝術家之間實存的關系,在細膩且內(nèi)化的推敲中衍生出歧變與新意。
時間:2019年7月20日至8月28日
地點: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D區(qū)6棟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一空間
何人說夢
策展人姜節(jié)泓邀請到活躍在國際舞臺并領銜挪威當代藝術界的5位藝術家,帶來7件作品。除了多變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豐富的創(chuàng)作語言,藝術家們在媒介選擇上具有一定共性,最終呈現(xiàn)在展覽中的故事以聲音和時間為載物,圍繞夢境、潛意識與記憶鋪陳開來。其中,藝術家Ignas Krunglevicius的作品《噪聲比率》(Signal to Noise Ratio)邀請觀眾步入一個巨大的金屬走廊,徘徊在機械性重復的市場中,猶如夢境。
時間:2019年7月7日至9月8日
地點:上海靜安區(qū)文安路30號OCAT上海館
經(jīng)由時光的九次旅程
本展由余德耀美術館和Alcantara合作呈現(xiàn),從今年4月在米蘭王宮里舉辦的同名展覽演變而來,由樂大豆(Davide Quadrio)和MassimoTorrigiani于2018年構思并共同策展,呈現(xiàn)了一組才華出眾的藝術家作品,9條藝術道路匯集于此,他們采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語言表達各自的愿景。這些作品體現(xiàn)了從繪畫向時尚的轉(zhuǎn)變、從數(shù)字設計到音樂的變身。
時間:2019年7月3日至10月7日
地點:上海徐匯區(qū)豐谷路35號余德耀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