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卓
踏入小園,忘卻身后的喧囂,細細凝視,一片片熱烈的色彩有種神奇的魔力,它讓我的心緒變得冷靜而又起伏。這里,是我人生開始的地方。
尋著一抹清涼,走到井旁。這口井,還似過往一般,深沉,平靜,悠遠。古井,是沉默的,但它,會在沉默的時光中,喚醒好多故事。
爺爺彎著腰,將水桶放進老屋旁的水井,“嘩啦”一聲,水桶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泛起一片清涼。我剛有記憶之時,就記得爺爺手里的水桶,牽著纜繩,穿過深邃的井壁,又被爺爺拉起。擔起水桶,爺爺哼著他喜歡的農家小調,腳步隨著調聲,緊緊慢慢,緩緩急急,將水桶擔進屋里。放入碧綠的大西瓜,然后點上一支煙,坐在臺階上,爺爺與我講過往年歲。我心里想象著井水的冰涼浸入瓜身……
爺爺抽完一支煙,拿起菜刀,只聽“咔嚓”一聲,紅瓤薄皮,清香撲面而來。我大口啃著西瓜,顧不得從嘴角流出來的西瓜汁。老屋里充滿爺孫的笑聲。
老屋里還彌漫著淡淡的書香,老屋是我跟國學結識的地方。三歲,我初識國學,爺爺領著我走進書房,陽光似孩童一般雀躍著,打在那一排排經典上,《詩經》《孟子》《老子》……在清朗的朗誦聲中,國學溫柔而又虔誠地融入了我的血液,陽光微移,淡然不覺。
哭聲也曾震動老屋頂的瓦片。十歲,正是浮躁的年紀,那還未讀熟的《禮記》早被扔在一邊,書頁上涂鴉出了小雞、小馬還有怪獸、魔王,心頭掛念著園中的蟲蟻,樹上的楓葉。爺爺對我的學習總是親自把關,他檢查我的背誦,他又高高舉起戒尺——“啪!”鉆心的疼。也曾在心里不停責怪那個疼愛人的爺爺變成了“壞”爺爺……
轉眼四年已過,十四歲的我在背誦經典中成長起來,之前背書的點點滴滴,了然醒悟,這一本本晦澀難懂的經典,就像一株百年老樹,早已扎根在那數不清的歲月里,在沉默中悄悄地改變著我。
爺爺漸漸老去,老屋漸漸頹敗,老井卻依然清涼。老井、老屋、爺爺,還有一起編織在記憶里的經典詩文,已經在我的心中扎根,發(fā)芽——時光易逝,留下的是歲月,留下的是回憶,正如井繩的痕跡,必將久久難忘吧?
歲月,留痕。愿歲月靜好,更愿時光不再老。(指導教師 張奎)
點評
文章意蘊悠長,作者仿若歲月的講解人,以獨特的回憶視角,特殊的寄情之物,串起這段質樸溫馨的童年時光。文筆淡雅清新,選材新穎素凈,中心主題直達人心,引起共鳴,勾起大眾對童年時光的追憶。(點評教師 陳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