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一只小鳥見到食物就吃,不管干不干凈,它不能抵御食物的誘惑,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嗎?”在禁毒課程展示主會場,來自垂楊柳中心小學的老師以“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為主題,通過“視頻+講解”的形式,與孩子們實時互動。隨著視頻的播放,屏幕上一直吃食物的小鳥,變得越來越胖,越來越黑,最終整個屏幕都成了漆黑一片。
“其實,‘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在吃之前,要學會分析選擇,做出正確判斷。”在課程最后,老師道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育目的:讓孩子明白“貪吃”會危害身體健康,路上撿的東西、陌生人給的東西、街邊的三無產(chǎn)品等來路不明的食物不安全,要懂得學會自我保護。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毒品的概念相對模糊,因此我們沒有一上來就教如何拒絕毒品,而是先讓他們學會拒絕貪吃?!痹诮逃?jīng)驗分享環(huán)節(jié),“禁毒教育實驗?!敝坏拇箺盍行男W書記鄭丹娜表示。
學校在前期調(diào)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獲取禁毒知識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和網(wǎng)絡(luò),而該渠道的信息相對零散、碎片化,孩子們的辨析能力弱,反倒可能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嘗試的欲望,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潛在危險?;趯η嗌倌晟娑粳F(xiàn)象的關(guān)注,垂楊柳中心小學從2015年開始,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攜手進行“毒品防治分級教育及培訓計劃”課題研究。4年來,研究團隊開發(fā)出一整套、成系列的“小學分年級禁毒教育課程”。
據(jù)介紹,該課程根據(jù)6個年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確定了6套不同的主題課程和教學體系。包括一年級的《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二年級的《吸煙的危害》,三年級的《吃藥講科學》,四年級的《火眼金睛識毒魔》,五年級的《禁毒教育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六年級的《拒絕青春成長路上的誘惑,奔向我的2049》。
鄭丹娜說,學?,F(xiàn)為“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朝陽區(qū)禁毒教育實驗?!?。從2015年至今,學校先后有25位干部教師加入到核心研究團隊中,包含語文、數(shù)學、德育、科學、信息技術(shù)等多學科教師。學校收集了10個禁毒教育經(jīng)典教學案例及教學課件,開發(fā)出一套小學禁毒教育分級教材,填充了小學生禁毒教育的空白。
(摘自《北京青年報》)
【素材解讀】
“毒品”二字,看似與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領(lǐng)域毫無交集,但據(jù)資料顯示,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沾染毒品,最初的動因源自于對其懵懂的好奇心。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怎樣在花朵的培育期科學地施肥和養(yǎng)護,是家長、學校和社會永恒不變的關(guān)注話題。而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階段正確地科普毒品常識,進行禁毒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客觀規(guī)律,以生動形象、寓教于樂的形式代替生硬枯燥的說教,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接受和理解;其次還要讓未成年人客觀地認識毒品,不要因毒品的危害性而將其視作敏感話題,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避而不談,只有使未成年人正確地看待和認識到毒品對個人和社會的巨大危害,他們才會真正意識到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時刻保持對毒品說“不”的警惕性。
【適用話題】
禁毒教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