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小麗
為治理黃河鞠躬盡瘁,卒于河道總督任上;道光皇帝賜謚“恭勤”,并為他建造了雕刻精美、規(guī)??捎^的漢白玉陵墓,有“民間皇家陵園”之稱;后人為了紀念他,為他修建了祠廟,拜他為“河神”;他的故事被改編成晉劇《大清河帥》搬上舞臺……
栗毓美(公元1778-1840)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治河專家,山西渾源人。他一生勤政為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他最大的功績是治水期間發(fā)明了拋磚筑壩法,為國家節(jié)省治河費用一百萬余萬兩。
對黃河水患的治理,歷朝歷代都在進行,嘉慶年間,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河患經(jīng)費使國家財政背上了很重的包袱,但都沒有很好地抑制水患的發(fā)生。
道光十五年,栗毓美上任河東河道總督。干得好名留青史,干得不好革職流放,在這樣的情形下,栗毓美站在了河南境內(nèi)黃河兩岸的大堤上,開始了他的五年治河之任。
當時,黃河下游河道兩岸均有不少灘地,尤其河南河段,河寬灘廣,每遇伏秋大汛,洪水漫灘,將灘面沖成許多串溝,首尾與大河相通,往往分溜成河,沖刷大堤,造成決口之患。栗毓美對整治灘面串溝隱患十分重視。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明拋磚筑壩法,簡單點說,就是把以前治理水患所使用的石料和草料換成了粘土磚,既節(jié)省人力、物力,又堅固耐久,是當時條件下卓有成效的壩坊工程技術(sh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身為治河總督,栗毓美經(jīng)常實地考察,每遇險情,必親臨現(xiàn)場。在寧陵遭黃河泛濫、墻倒屋塌、人畜死亡無數(shù)時,栗毓美脫下官袍,身著便衣,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到?jīng)Q口處查看險情,并帶領全縣人民堵住了黃河決口。河水過后,他一面上書朝廷免雜稅皇糧,一面組織群眾疏通河道,整修農(nóng)田,使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很快得到了恢復與發(fā)展。平日,栗毓美心中有一張治水圖,河道的曲直高低,河水的寬窄深淺,流速的快慢,他都了如指掌。每逢風雨即將到來,他立即到達險地。一旦水患發(fā)生,他又能親自指揮搶險,將水患降伏,很受當?shù)厝嗣駩鄞鳌?/p>
栗毓美在三十八年仕宦生涯中,始終堅持和繼承中國歷史上清官文化,恪守廉潔、愛民的為官信條。
嘉慶十八年(1813),栗毓美5歲的小兒子栗燿患脾弱癥且身體瘦小,醫(yī)生說需用陳倉米和藥一同煎汁服用可治。這時正逢栗毓美代理西華縣開倉賑災,長子栗烜請求栗公給弟弟帶些陳醋倉米治病,被栗公斥責道:“倉谷豈可顆粒入私,況現(xiàn)辦賑。汝弟以米和藥未必即瘳,而災黎減升斗之米,即少升斗之惠,何不曉事?!崩鯚@再三請求,栗毓美始終不許。
相反,對于勞動人民的疾苦,栗毓美則十分同情和關心,甚至為老百姓做主有時不惜得罪上司,不怕丟掉官職。還是在嘉慶十八年(1813)栗毓美奉檄代理西華縣時,因災情嚴重貧民嗷嗷待哺,栗毓美沒有等待批復,就先開倉濟民。上官怒其專擅,對栗毓美嚴加斥責,而他卻說:“某一日在官,不忍一日不盡民事,以此罷斥何憾!”
清代黃河工程費用浩繁,河工官員視此為肥差。嘉慶帝曾抱怨說:“河工連年妄用帑銀三千余萬兩,謂無弊案,其誰信之。” 栗毓美就任河東河道總督后,深知其弊,下車伊始,首裁供張浮費,嚴飭道廳崇儉黜華,親率文武員弁辛勤公事,慎事修防。蘭儀縣原是河督伏秋防汛駐節(jié)之地,一向商賈云集,珍玩雜陳。因栗毓美無一嗜好,遠方顧客也就不再來了,也無人再在此做這樣的買賣了。
栗毓美力禁鴉片,在1838年前后與摯友同僚林則徐等人并肩禁煙,肅清了山西、河南、山東等黃河沿岸的流毒。栗毓美還捐資修建義學320余所,重修貢院號舍12000余間。有統(tǒng)計的捐俸銀的數(shù)額達四萬七千多兩,而留給子孫僅有舊院一處,土地四十多畝還是祭田。他的這種做法,真可謂愛士恤民之心未嘗一日忘,而對于家人的生計全不系念。
栗毓美的老師曾問道:“何以居官?”他回答:“以潔己愛民濟之,以勤慎持之,以恒久實心實力,不敢茍且隨俗。”這句話是栗毓美廉政思想的發(fā)端,也是他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行動指南。
栗毓美任河督5年間,做到了精心防治,“河不為患”,沿河兩岸巨人安居樂業(yè)。由于他清正廉明,勇于執(zhí)法,以致觸犯權(quán)貴,遭到了陷害。后來官復原職后終因操勞過度,于道光二十年二月,卒于河道總督任上,朝野為之震動。栗毓美死后,道光皇帝敕封他為太子太保,謚“恭勤”,為他作了祭文,還派去修皇陵的工匠為他建造府第、陵墓。著名愛國大臣林則徐為他撰寫了墓志銘。當他的靈柩運回山西途中,百姓設供路祭,揮淚相送,千里不絕。河南沿河人民將他當做神來供奉。清史稿評價他“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chuàng)法可紀也”,而且在鞠躬盡瘁、身體力行、清正廉潔、堅持原則等方面也都被載入史冊。
至今,恒山附近的民間,還傳說著栗毓美是為了平息水患、拯救人民,竟不惜投身黃河,與愛國詩人屈原沉身汨羅非常相似。因此,渾源當?shù)氐亩宋绻?jié)下午,全縣男女老少前往栗毓美陵園瞻仰、憑吊一代治水名臣栗毓美,其盛況可與南方的祭屈原、賽龍舟活動相媲美。
為了紀念栗毓美的治河功績,大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鄧興亮執(zhí)筆創(chuàng)作了《大清河帥》,六幕劇從施粥到巡河,從拒絕貪官推銷的石料,到為治理黃河水患鞠躬盡瘁死在大堤上,塑造出了一個體恤百姓、心憂天下、敢效英烈的大清河帥的光輝形象。
為了傳承清官廉吏栗毓美的廉政思想和優(yōu)秀品德,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渾源縣在廉政教育基地專門辟出西展廳,利用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視頻技術(shù),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栗毓美發(fā)明“拋磚筑壩法”治理黃河水患、保障一方平安的史實,以及其它翔實的資料、圖片和展品。
“公之德兮,水盈豫州之澤兮。公之神兮,呵護豫州之民兮。公乎其來兮,天上狂瀾須回兮。公乎其去兮,蓋莫不如泣而慕兮?!弊屛覀円源藖肀磉_對栗毓美的深深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