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2019年初,紀(jì)錄片《四個春天》全國公映。
它很“輕”,導(dǎo)演陸慶屹是個從未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45歲北漂大叔,整部電影由他一個人完成,設(shè)備是一臺破舊的數(shù)碼相機,記錄的是很日常的種種:貴州小鎮(zhèn),山野風(fēng)光,砌滿白瓷磚的小院里,唱著民歌的老夫婦;同時,它在某些人眼中又重逾千鈞,許多人看完后感動、流淚。有人說:“它不是最好的電影,卻是讓人看過之后最想家的。當(dāng)我們被快遞和外賣包圍,沉迷于追劇和游戲時,它試圖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面貌。”
生活,這正是這部私人化的影片最想講述的。陸慶屹說:我覺得人需要去凝視自己的生活。人就是自然的產(chǎn)物,人應(yīng)該愛自然,這個自然不止是世間產(chǎn)生的,包括時間帶給你的變化。人應(yīng)該接受它,就是再爛的狀況中,你可以憤怒可以怎樣,但你應(yīng)該知道所有的這些事情的發(fā)生是必然的。
紀(jì)錄片直擊窮山惡水黑社會是一種力量,記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一種力量。凝視生活,反思生活,瑣事中有生活最本真的滋味,俯下身子去擁抱它,你才能無限接近詩意。
春來桃花滿樹開/一葉小舟蕩波來/今天同觀那西湖景啊/笑在眉毛喜在懷。
這是陸慶屹的媽媽在做活時經(jīng)常哼唱的歌。她自稱是山歌界的“扛把子”,大笑時總會帶上語氣詞“哉呦”。她喜歡唱山歌,有事沒事就會哼起歌來,興之所至還會扭幾個舞步。
山歌種類多,空閑時間,母親還會想方設(shè)法學(xué)習(xí)新歌。在她的世界,好像沒有什么特別要緊的事兒,所有時間都可以凝固,停下來唱支歌。
和母親的開朗比起來,父親更含蓄一些,話不多,聲音小。他曾經(jīng)是物理老師,后來也教起了音樂,會演奏20多種樂器,會砍竹子制作長笛,用廢棄的鼓制作二胡。
你以為兒子給他們拍紀(jì)錄片是什么新奇玩意兒嗎?實際上,從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他們就開始拍攝家庭錄像了,父親還自學(xué)剪輯軟件。所以,他們在鏡頭前從容自得,因為攝像機從來都是這個家庭里的一部分。
記錄·有趣
除開對音樂的熱愛,兩位老人難得的一點,是他們身上沒有久經(jīng)歲月沖洗的寡淡,而是始終保持著對生活濃濃的好奇心和熱乎勁。鏡頭每次掃到他們身上,呈現(xiàn)的畫面都是溫軟的:在自家庭院里,他們一個拉著二胡,一個翩翩起舞;郊外踏青,他們常說的詞話是“這樣才顯得鬧熱”。爸爸講以前經(jīng)歷過的困難的事,結(jié)尾常常是“好玩”“有意思很”。明明是艱難憂愁的事,就這樣輕輕地在帶一點笑意的喟嘆里過去了。鞋子脫了底,他拔一根枯草作繩,把險些脫落的鞋底捆住,邊捆邊自顧自地笑,皺紋擠成一團(tuán),“好玩得很”。
屋檐上的燕子每個春天都飛回來,全家人都愛,父親開心得看了又看,母親也開心,“一梭就下來,一刺就飛到天上去,又昂到高頭邊去,哉喲,最好看哦”。但一邊又惦記著,“我喊你爸少高興一點,到時候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guī)滋臁薄?/p>
【個中滋味】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一定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對山歌、對音樂的熱愛,不僅僅是一家的愛好,也可以說是一地的風(fēng)氣和氛圍,歌聲中滿滿的都是活潑潑的樂觀與勤勞堅韌。歡聚別離、諸多磨難,都在明亮的心中消弭于無形。生活之美,不是小資的小情小調(diào),而是日?,嵥榈纳罾?,每一刻對生命本真的表達(dá)。
【素材運用】興趣;熱愛;音樂改變?nèi)松?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生活的藝術(shù)……
記錄·傷痛
第二個春天,姐姐慶偉回來了。在團(tuán)聚的日子里,她唱歌、跳舞,在年夜飯上向父母敬酒,陪著父母去登山、踏青、掃墓,走親訪友,她走到哪里,哪個角落好像就有了光。
可生活哪里會一成不變?時光流逝,鏡頭下父母的皺紋在不斷加深,腿腳愈發(fā)不靈便,生老病死更是逃不過的宿命。在第三個春天,慶偉不幸離世,整個家庭都好像失去了元氣。大家上墳去看姐姐,在她的墳頭栽種花草。陸爸爸經(jīng)常呆坐在電腦跟前,回顧以往的家族影像。
女兒不在了,他們把愛都寄托在外孫身上??墒钦l也不知道,他多久才能回來一次。
送外孫回東北時,母親站在門口,向外孫遠(yuǎn)去的方向張望……
過完年,又一個春天就來了。他們?nèi)ゴ蚶砼畠旱哪贡谂畠旱膲炃?,他們唱起了女兒喜歡的歌。
病痛給這個家留下了傷疤,但這個坎終究得邁過去。天上云飛,地上魚游,日子還在繼續(xù),生活還得繼續(xù)。
【個中滋味】生活由不同的層面構(gòu)成,A面是開心的,B面是不開心的,但不管開心和痛苦,都是我們平凡的一生。生活本身不會停留在任何事情上,活著的人就要跨過一道道坎。但那些打不倒的,終將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就像黑夜映襯出黎明的可貴一樣,那些流逝的人和物都終將會讓我們更加珍惜人生。
【素材運用】直面生活;堅強與自愛;生活的勇氣……
記錄·復(fù)蘇
因為姐姐的離開,陸慶屹一度停止了記錄,最后還是媽媽鼓勵他繼續(xù)下去。于是,在影片后半部分,你能看到爸爸媽媽是如何從喪女之痛中緩慢復(fù)蘇的。爸爸拿起笛子說“一年多沒摸啦,都灰完了”,嘟嘟試吹了幾聲。讓人想到,1999年家中意外失火,父親從灰燼中先找出自己的小提琴,獨自在天井井臺上拉起來,聲音殘破,卻讓人內(nèi)心平和。年年過年要熏的香腸,在停了一年之后也熏了起來。
逢年過節(jié),他們吃飯會給姐姐添一副碗筷;在姐姐的墳前,他們種上一排辣椒——這樣吃草的牛就不會過來搗亂了……
生活永遠(yuǎn)沒法恢復(fù)到姐姐去世前那種完滿的歡樂,但相互陪伴的人還是要重新?lián)焓捌鹂鞓返钠?,并把這快樂告知泉下的人,要使其也不寂寞。就像那種在墳上的七八朵一起開的桃花,“好多哦,那時你沒看見,這蓬花漂亮得很……”
記錄·奇跡
第四個春天快來臨時,陸家小院天頂上栽種了瀑布似的迎春花。父親說母親本就是個思維跳躍的人,這邊做著飯,就忽然想起要澆花。母親得了一捧金銀花,插進(jìn)玻璃瓶,愛不釋手,低頭嗅了一下又一下,連連感嘆“真香呦,好安逸啊”。
一部影片觀看下來,讓人記憶深刻的總是她的笑,眼睛瞇成兩道弧線,牙齒雪白,極有感染力。陸慶屹把母親笑著的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有人留言說“很久沒見到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了”。
這瑣屑但溫柔的種種,就好像在印證是枝裕和說過的話:“生命本身就是奇跡?!?/p>
【個中滋味】與其說生活是一個網(wǎng)、一個圓圈、一個復(fù)雜且難以參透的集合,不如說生活就是一如既往的重復(fù),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歲歲年年中重復(fù)那些看似繁復(fù)的日常。陸家也是如此。導(dǎo)演不厭其煩地紀(jì)錄這些,沒有強勁的戲劇沖突,但點點滴滴都充盈著愛的張力。有時候,世界的紛擾讓許多人叫嚷著乏味,卻忘記了父母輩這種浪漫又務(wù)實的時刻,才是平凡生活底色上令人心安的閃光。
【素材運用】平凡的詩意;珍惜人生……
分享·底色
陸慶屹的老家,在貴州南部獨山縣一個名叫麻尾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上只有一條街,和一條小溪相伴。離開家鄉(xiāng)20年之后,他愛上了攝影,用照片的形式記錄貴州老家的街道和鄰居,沒想到引起了強烈反響。這讓他重新反思自己與家鄉(xiāng),以及自己與世界的關(guān)系。他開始用春節(jié)回家的機會,自覺地記錄起父母的日常瑣碎生活。他提到一個電影中沒有拍攝到的細(xì)節(jié):“有一次,媽媽唱山歌去了,當(dāng)晚住在別人家,爸爸在那坐立不安地等,聽見開門聲就迎過去,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媽就樂了。爸爸才發(fā)現(xiàn)我在旁邊,臉羞紅了,進(jìn)房間去躲著,像小孩。”他想分享的,正是這一份“安逸溫暖”的生活底色。
分享·傳承
提到“原生家庭”,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陰影或創(chuàng)傷。但導(dǎo)演的父母,卻給了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但盡情地生活,對待生活有超乎常人的樂觀、豁達(dá)、堅忍與感染力。陸慶屹回憶,小學(xué)時自己喜歡賴床,但母親有絕招,不掀被子也不揪耳朵,就挨近兒子的臉輕笑,很快笑容傳染,他忍不住大笑著起床。母親在做活時,常念叨著:以后如果我們不在了也好,要記住家里的傳統(tǒng),再怎么有錢,也要考慮居安思危,不要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這樣的父母,家便成為了真正具有傳承力的鮮活的所在。
分享·離別
因為生活,人們離開故土去外面打拼,父母年輕時為了生活離開老家,后來定居于此,三個子女由西南小城出發(fā),分別住在沈陽、杭州和北京。每年春節(jié),都是歡娛與陣痛交織。孩子離家前一天,父母會起個大早,把要給他們帶走的東西列出單子。忙到夜深,一家人圍坐在廚房的爐邊閑聊,誰都不忍心開口說出那句“去睡覺吧”。
陸慶屹把這些都拍攝下來,有意無意間提醒我們,陪伴對于親人的意義。最后,他在電影海報上,寫下了八個字,這句話也是他顛簸半生后最深的感悟:“跨越山海,勿忘回家?!?/p>
【個中滋味】陸慶屹太懂,要想收獲真實的感動,就得呈現(xiàn)生活的毛邊。天井中的小水池、母親的發(fā)型、屋檐上的燕子、陽臺上的花,甚至智能手機、電腦、家庭錄像,這些有意無意間飄忽的鏡頭,展示的都是生活的毛邊。它不精致,但真實而有質(zhì)感。因為有悠長的時間作為積累,各種各樣的情緒得以從鏡頭前自然而然地蓬勃而出。
【素材運用】生活的底色;傳承;離別與陪伴……
思考·內(nèi)涵
四季,三餐,二人,一生。
和其他紀(jì)錄片相比,《四個春天》的內(nèi)涵更為本真:勸人停下來,回到生活之中,將得以寄托的東西從一成不變的日程、可以衡量的物質(zhì)與淺薄的關(guān)系中退回來,去凝視生活,先意識到自己最終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才能認(rèn)識到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本質(zhì)和最為細(xì)膩的感情,很可能你想要苦苦追尋的幸福不過就是一蔬一飯,從清晨到日暮,有人陪著你對抗生活的苦難,共享活著的快樂。
生命就是一季又一季的輪回。若要四季都如春,須得有兩樣?xùn)|西,一是對生活一如既往的熱愛,二是內(nèi)心恒久不變的溫柔。
思考·解讀
文學(xué)有三大主題:生死、戰(zhàn)爭、愛情?!端膫€春天》的主題也有三個:一是這對老夫妻在花式勞動與自娛自樂中所創(chuàng)造的融洽晚景,二是人與當(dāng)?shù)厥澄?、?dāng)?shù)丨h(huán)境、當(dāng)?shù)亓?xí)俗的關(guān)系,三是這個家庭中難得的內(nèi)聚力。導(dǎo)演用最平凡的生活片段闡述了人生的重大命題哲學(xué):生死、別離,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這些都使人深信,真實的生活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
思考·速用
◎片段速用一:
“天堂地獄,一樣是啞口無言,唯人間可以嬉笑怒罵,再加上恬淡的嚕蘇、險惡的雄辯,至死尚有話說的烈士、隱士,都使人間豐饒可戀,雖云如夢,其味逼真?!敝挥形覀兩钤谶@一片藍(lán)天下,有山巒巋然,有大河湯湯,有人群熙攘……這就是俗世生活的可愛之處。
我們總是有所牽掛,心心念念所向,即是生活繁華所在。因為時代的緣故,這世上少了傳奇與神話,大約人生的悲喜,也不會有太多大開大合的面目。生活的強大與薄弱處,皆因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人于是學(xué)會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執(zhí)著。正是由于這份本能的執(zhí)著,一切灰色都重新有了色彩,一切沉寂都重歸熱鬧。在百無聊賴的歲月里,這份執(zhí)著是一切樂趣的來源。這份執(zhí)著讓我們哼起古老的歌謠,拾起陳舊的樂器,撿起泛黃的書頁,在寂寞里遠(yuǎn)眺,在孤獨里歌唱,在破碎中復(fù)蘇,在絕境中重生。它讓我們記錄下生活最本真的模樣?!端膫€春天》告訴我們,萬般情懷總是詩,我們完全可以活成最恣意的篇章。
——江蘇省揚州市公道中學(xué) 李惠嫻
◎片段速用二:
人生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正因為如此,承受不起太多的我們才更應(yīng)該學(xué)會放下,努力去撫平心中的溝壑,讓凈水沖淡煩惱憂愁帶來的苦楚。真正的生活態(tài)度應(yīng)該是緬懷但不沉溺,感懷但更期待。因為我們真正能把握的只有現(xiàn)在,總是追憶過去有什么意義呢?這只會讓你活在過去,結(jié)果喧喧復(fù)囂囂,停停又走走,讓“現(xiàn)在”又變成下一段“過去”。走過了就別再回頭了,大千世界正在前方向你招手。若司馬子長放不下煩惱糾葛,如何成就皇皇巨著?若昭君糾纏于宮廷爭斗,又何來芳名千古?沒有誰能一世無垢,不如將過往拿來奉酒,深諳聲色不過皮毛骨肉,過去的事早該塵封,悔恨與煩惱不值得銘記。隨過往云煙散去吧,如此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最本真的樣子。正如《四個春天》中所提到的,“人心緩慢的復(fù)蘇過程,如同深冰的河流,總會在又一年春天裂開縫隙,灑進(jìn)光?!鄙畋揪褪且粋€巨大的圓圈,醒來時,一切都會完好無損,在起點再次遭遇最初的美好。
——江蘇省揚州市公道中學(xué) 牛永旗
(指導(dǎo)教師/江蘇省揚州公道中學(xué) 吳正兵)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