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大學關工委副主任、離退休處處長 王云
高等學校開展關工委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載體一詞在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含義,而我們開展關工委工作的載體可以定義為:能承載并傳遞、完成關工委工作內容有效的工具和模式。
設計好開展關工委工作及活動的載體,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有效形式寓教育與活動中,才能取得好效果。
一些好的關工委工作載體,得到青少年的喜愛。大家以主動參與的心態(tài)接受并參與其中,不僅能有效地傳達關工委工作的精神內涵,還能迅速形成有生命力的關工委工作品牌,這對長期開展關工委工作有了很好的保障。
選擇和設計針對性與操作性強的載體,不僅可以為關工委工作提供平臺,且能激發(fā)廣大離退休工作者和離退休老同志的參與熱情。
高等學校開展關工委工作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對于關工委工作載體的設計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設計了很多工作、活動載體,不僅攤子鋪的太大,占用組織者和青少年大量的工作學習時間,久而久之,各方參與者的積極性會受到不良影響。
如果為了選擇看起來“高大上”或追求時尚的工作載體,特別是有的載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或物力的,就不適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此外,不同地區(qū)、民族等,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工作載體。
這類載體形式上以受眾在相對固定的空間中進行,主要以報告會、講座、座談會、沙龍等形式開展,是關工委工作載體的基本形式,只要選題符合青少年特點,是比較高效的載體形式。我們在2018年正式成立了老教師報告團。在這之前,許多老教師做了大量工作。老教師們在新生入學后不久就在校學生處的安排下,在旅順校區(qū)文體中心對全校新生舉行起航報告。例如:薛鈺芝教授是我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創(chuàng)辦人,擔任著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和老教授協(xié)會會長的工作,她針對新生學習目的問題,在全校新生大會上講述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辯證關系,鼓勵學生學好專業(yè)課;宋寶韞教授是我國連續(xù)擠壓技術與運用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又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他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向學生講述人生的奮斗史,鼓勵學生立下科技報國的志向;兆文忠教授見證和參與了我國高鐵的六次大提速,他以自己的研究方向為題,向學生們介紹學習方法和科研工作的入門知識;李國礎副教授多次走進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工程”課堂,通過生動的事例講述校史和國史、黨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老教師報告團成員還通過報告會、座談會,為青年教師傳承教學法和科研工作的經驗,參加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進步。
2017年,關工委按照離退休處提供的需要重點照顧的離退休老同志人員,開展老同志和大學生幫扶結對子活動。大學生走進老同志家中,幫助做一些老同志需要幫助的事情,例如教老同志操作電腦、整理資料、家務勞動、讀報紙等;老同志為大學生傳承革命傳統(tǒng)專業(yè)知識,指導學習方法。特別是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因為參加活動的大學生都是志愿者,老同志也愿意接受大學生的愛心幫助,所以這個載體受到雙方歡迎。
近年來,關工委的老教師們針對低年級學生考試不及格的人數增加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原因是:學習目的不明確,認為基礎課不僅難學而且將來沒有什么用處;學習方法不當,學不會;有的學生有心理障礙問題等。根據這種情況,部分老教師們走進大學生中間進行指導,對學生幫助很大。今年,學校關工委在全校關工委工作要點中,把精準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為校關工委和各學院二級關工委的工作任務進行試點,希望這個載體能夠幫助更多學習困難的學生。
通過媒體介紹關工委工作和宣傳關工委工作先進典型是關工委工作載體的重要形式。2017年,新華社新媒體客戶端、新華網、《新華每日電訊》三次報道我校退休教授萬維明支教貴州山村小學的感人事跡,在全國引起高度關注和廣泛反響,傳播和弘揚了交大教師關愛學生、奉獻社會的大愛精神。 2016年12月25日,遼寧衛(wèi)視新聞《遼寧先鋒》欄目以“兆文忠:我為高鐵‘強筋健骨’”為題報道了學校退休老教授兆文忠的先進事跡,肯定了兆文忠教授在科研創(chuàng)新、教書育人、服務高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關心大學生和青年教師成長的事跡給予了高度評價。
采用文集、辦刊物等方式是通過文字進行關工委工作的重要載體形式。2016年,校關工委組織編撰了《求索的足跡——大連交通大學老教授治學文選》,青年教師對老教師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精湛的教學科研心得給予了高度評價,從中深受教育和啟發(fā)。
建立規(guī)范、適合青少年群體的微信群和公眾號是今后關工委工作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載體形式。特別是微信平臺載體的互動功能,更加顯示出教育功能的及時性和便利性。特殊的情況,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隱私問題,可以由關工委工作者和青少年單獨進行微信溝通,解決青少年面臨的困惑。
校關工委從2016年開始和校團委聯合舉辦師生書畫攝影手工藝作品展。主辦老教師和大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座談會,老教師們通過這個載體,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也在文藝載體中傳承。
校關工委宋立老師根據我校老年大學手工藝術專業(yè)的特點,在大學生女生中嘗試剪紙藝術的傳承。藝術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進行試點,老教師在剪紙技藝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故事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傳承做人做事的道理。2018年根據魯迅的小說《一件小事》創(chuàng)作了剪紙系列作品,2019年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我和祖國共命運》,受到廣大學生和青年教師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