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宋文錦 楊曉波
摘要 ? ?利用1980—2012年熊岳國家氣象站觀賞山桃花物候期觀測資料和氣象觀測資料,采用回歸分析對旬平均氣溫、降水、相對濕度、日照、地溫、0 ℃積溫等要素與山桃花花期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氣溫、0 ℃積溫、地溫對花期的影響顯著;通過篩選預報因子,建立了觀賞山桃花花期預報模型。通過33年資料檢驗,模型與花期擬合較好,滿足氣象服務需求,可為旅游景點提供可靠的觀賞山桃花花期預測。
關鍵詞 ? ?觀賞山桃花;花期預測;氣象條件;遼寧營口;鲅魚圈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685.9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0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鲅魚圈區(qū)位于遼東半島中部的渤海灣東岸,是一個港口旅游城市,是遼寧省著名的水果產(chǎn)地。鲅魚圈區(qū)屬于暖溫帶亞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yōu)越。近50年平均氣溫為9.3 ℃,降水量為630 mm,日照時數(shù)為2 737 h,非常利于經(jīng)濟作物生長。隨著鲅魚圈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綠化觀賞樹種越來越多,以各種賞花為主題的地方節(jié)日也越來越多,吸引了大量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為了做好旅游氣象服務工作,開展觀賞植物花期預測尤為必要,也為地方各種主題節(jié)日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本文采用1—4月旬平均氣溫、旬相對濕度、旬日照時數(shù)、旬降水量、旬地溫和0 ℃積溫等氣象要素作為預報因子,分析與觀賞山桃花花期距平的相關性,研究了觀賞山桃花花期預報模型,為旅游活動提供花期預報,有利于旅游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
1 ? ?資料來源和研究方法
1.1 ? ?資料來源
氣象資料數(shù)據(jù)來源于熊岳國家氣象站1980—2012年氣溫、降水、日照、相對濕度、地溫等氣象觀測資料,據(jù)此計算出相關氣象要素的旬平均值及0 ℃積溫值。
物候觀測資料來源于熊岳國家氣象站1980—2012年觀賞山桃花的物候觀測資料。該資料是按照物候觀測標準,始花期為觀測植株開出第1朵花的日期,盛花期為觀測植株50%以上花朵開花的日期[1-2]。由于始花期與盛花期相差的日期較短(一般為2~3 d),本文采用始花期物候觀測資料進行花期距平分析,花期觀測資料如表1所示。
1.2 ?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Excel軟件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等功能,采用統(tǒng)計、相關分析和回歸等常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提取營口市鲅魚圈區(qū)觀賞山桃花的花期預測預報因子,建立預報模型,滿足α=0.05的因子引入,α=0.1的因子剔除[3-4]。將預報模型進行相關檢驗。
2 ? ?結果與分析
2.1 ? ?氣溫對花期的影響
統(tǒng)計結果表明,1980—2012年觀賞山桃花的開花始期平均為4月6日,最早出現(xiàn)在2002年3月25日,最晚出現(xiàn)在2010年4月18日。2002年,從進入2月開始氣溫明顯偏高,通過0 ℃氣溫日期為3月4日;2010年,2月上中旬氣溫明顯偏低,通過 0 ℃氣溫的日期為3月19日。
利用1—4月旬平均氣溫與花期距平做相關性分析得出,旬氣溫與花期距平成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956 947(表2)。其中,冬季氣溫影響觀賞山桃花休眠期需冷量的積累,但進入2月以后,如果氣溫升溫快,溫度越高越有利于花期提前;反之,如果氣溫升溫慢,溫度越低,越容易造成花期延遲[5]。
2.2 ? ?0 ℃積溫對花期的影響
對1980—2012年1—4月>0 ℃積溫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0 ℃積溫與花期成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999 199(表2)。因此,0 ℃積溫對花期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2.3 ? ?相對濕度與降水對花期的影響
觀賞山桃花不同生長發(fā)育期對水分有一定需求。通過1—4月旬相對濕度與開花始期相關性分析,相對濕度與開花期成高度線性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830 273。通過1—4月降水量與開花始期相關性分析,降水量與開花期成不顯著正相關(表2)。
2.4 ? ?日照對花期的影響
觀賞山桃花在生長發(fā)育期間需要一定熱量促進生長。通過對1—4月旬日照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日照時數(shù)與開花期成中度正相關(表2)。
2.5 ? ?地溫對花期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作物根系生長發(fā)育和吸收養(yǎng)分對土壤溫度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數(shù)作物根系生長最適宜土壤溫度為15~25 ℃,而在吸收養(yǎng)分上,土壤溫度在0~30 ℃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上升,吸收養(yǎng)分的速度加快,吸收的數(shù)量也增加[6]。因此,將1—4月地溫與觀賞山桃花花期進行回歸分析,地溫與開花期成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僅次于氣溫。
3 ? ?預報模型
3.1 ? ?預報因子的選取
對氣溫、0 ℃積溫、相對濕度、日照、降水、地溫等氣象因子與觀賞山桃花花期進行相關性分析,其中0 ℃積溫、氣溫、地溫與觀賞山桃花花期相關性顯著,但氣溫和0 ℃積溫代表同一要素,因而選取相關系數(shù)高的0 ℃積溫和地溫(2月上旬至4月上旬)作為預報模型的因子。
3.2 ? ?預報模型的建立
利用Excel軟件對觀賞山桃花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
y=8.350 83+0.039 253x1-0.259 55x2-0.175 77x3-0.288 31x4-0.593 45x5-0.506 32x6-1.234 74x7-0.589 25x8
式中,y為觀賞山桃花花期距平,x1為0 ℃積溫,x2~x8分別為2月上中下旬、3月上中下旬、4月上旬平均地溫。該方程的R2=0.950 332,F(xiàn)檢驗系數(shù)為6.76×10-10,完全滿足回歸要求。
3.3 ? ?預報模型的檢驗
利用所建的花期預報模型方程,對1980—2012年的花期進行檢驗,與實際花期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預報模型花期與實際花期平均誤差為1.3 d,其中有14年模型花期與實際花期吻合,有13年模型花期與實際花期相差1 d,有3年模型花期與實際花期相差2 d,2000年、2002年和2010年模型花期與實際花期分別相差3.7、3.8、3.0 d。
通過查詢氣象資料,2001年1月的最低氣溫為本站有氣象資料以來的歷史極低值,發(fā)生了大面積凍害,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并影響了2012年春季觀賞山桃花的花期。
4 ? ?結論
(1)對氣溫、0 ℃積溫、相對濕度、日照、降水、地溫等氣象因子與觀賞山桃花花期進行相關性分析,其中0 ℃積溫、氣溫、地溫與觀賞山桃花花期相關性顯著。
(2)本文建立的觀賞山桃花預報模型擬合度較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3)通過預報花期模型建立,為地方政府、旅游部門提供了花期預報,從而為地方政府開展各項旅游活動提供科學依據(jù)。
5 ? ?參考文獻
[1] 張玲,趙黎,張明慶.牡丹的花期預測研究[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24(2):77-79.
[2] 李榮平,周廣勝,王笑影,等.不同無后期模型對東北地區(qū)作物發(fā)育期模擬對比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12,28(3):25-29.
[3] 王曉默,李憲光,董寧,等.濟南桃花花期預報模式[J].農(nóng)學學報,2014,4(12):104-106.
[4] 董海濤,劉洪林,左小強.桃樹花期預測[J].北方果樹,2017(2):6-10.
[5] 繳麗莉,喬鶴,孟永紅,等.兩種觀賞桃花花期預測[J].中國果菜,2018,38(9):76-78.
[6] 董海濤,譚麗靜,劉洪林,等.基于積溫模型丹東地區(qū)桃樹盛花期預測研究[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18,34(1):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