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光海
一篇新聞稿的發(fā)布,離不開人,應以人的視角出發(fā),著重描寫人物的相關特征,并合理運用大特寫、大透視的方法來進行創(chuàng)新性寫作,以此來突出新聞事件中的個體生命特征。筆者以自身采訪過的《“幫扶一個人 溫暖一個家”——文山市多措并舉促進殘疾人就業(yè)》這篇報道為例,如果采用傳統(tǒng)新聞的寫作方法,其新聞內(nèi)容顯得有些僵硬,既不能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還會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從而影響新聞的傳播性。因此,筆者從殘疾人的視角出發(fā),拉近他們與受眾的距離,并密切聯(lián)系受眾的經(jīng)驗,以此來闡述相應的殘疾人事例,并反映和揭示出相關問題和政策。但由于新聞事實部分的內(nèi)容有著較強的抽象性,讀者看過以后對新聞事實依舊不能了解,所以將新聞運用故事化的方式寫出來,從新聞事實入手,加入一些個人的情感、思想和命運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切實反應新聞事實,讓個人成為一種映射,來反映相關群體的真實情況,這樣受眾能感覺到與之相關的群體就在我們中間,進一步提高新聞內(nèi)容的傳播有效性。
在新聞故事化寫作過程中,還需要對新聞事實中的人文因素深入挖掘,對個人的生存境遇詳細描述,以此來將人性的真善美展示出來。在上述報道中,筆者就以殘疾人故事作為講述的重點,對他們的生命活力、人性光輝等進行捕捉,在平凡之中傳播正能量。
在新聞故事化寫作過程中,不僅要對故事的整體脈絡有清晰的認識,還要在寫作中把握好寫作的切入點,從而生動地描述故事情節(jié),以此來增強新聞故事的吸引力,使新聞報道整體有較強的可讀性。以故事化的方式來敘述新聞內(nèi)容,在新聞報道中準確把握切入點,梳理事情發(fā)展脈絡,在趣味性的同時強調(diào)邏輯順序的合理性有利于增強報道的情節(jié)性。
在敘事過程中,要想使新聞內(nèi)容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通過設置故事懸念的方式將整個故事巧妙串聯(lián)起來,從而增強新聞的故事性,提高新聞內(nèi)容對讀者的吸引力。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新聞故事化寫作中巧妙運用寫作技巧,將采訪中的一些動作、話語細節(jié)加入進來,以小見大地反映故事人物的特征,讓讀者對新聞的背景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增強新聞內(nèi)容所呈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場感,大大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
在新聞故事化的報道過程中,除了寫作技巧的巧妙運用之外,記者還可以將與新聞內(nèi)容有關的關鍵場景描述出來,以描述場景的方式給受眾一種親臨現(xiàn)場的感覺,這樣不僅能烘托新聞故事的氣氛,還能讓讀者對新聞故事的人物、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思考與了解。與此同時,在新聞報道中,記者還需要注重讀者多方面的感官感受,如視覺、觸覺、聽覺等,通過對新聞場景的細致描寫,大大提高新聞的鮮活性,增強讀者的感官感受。
對社會新聞來講,較強的故事性確實能使新聞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受眾群體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社會新聞的傳播性。但有些新聞并不適合采用故事化的寫作方式,如有些新聞的傳播目的是要反映一些社會中的問題,若依然采用故事化的新聞寫作方式,就會偏離這一類新聞的傳播中心,影響其傳播效果。所以,在新聞的寫作中要密切結合新聞的題材,如人物事跡的報道、文化活動的報道等,都可以以豐富人物的方式來將細節(jié)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在新聞報道的實際工作中,部分記者為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會在新聞故事化的寫作中,對人物的對話和相關細節(jié)進行編撰。例如筆者在《文山市:發(fā)揮資源區(qū)位優(yōu)勢 加快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報道中會描寫項目經(jīng)理以及管理人員同工人的互動,在描寫過程中,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就事論事,不能以套路的方式來編造人物對話和相關細節(jié),否則就會使新聞失去亮點,無法達到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的目的。
在新聞故事化的寫作過程中,不能過于追求故事化,要保證新聞內(nèi)容具有足夠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適當?shù)卦鰪娦侣剝?nèi)容的故事情節(jié),增強新聞的生動性,從而為讀者呈現(xiàn)出真實、生動的故事內(nèi)容。除此之外,還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引入,在新聞寫作中可適當加入新聞人物的一些情感,以及新聞采訪者自身的一些情感,以情感的感染力來影響讀者,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吸引讀者閱讀,提高新聞的傳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