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我想說,是絕望。
雖然金圣嘆曾如此盛贊:“《西廂記》,必須掃地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于胸中也?!段鲙洝?,必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段鲙洝?,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其潔清也?!段鲙洝?,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保ā敦炄A堂第六才子書》)詩人郭沫若也曾說過,文藝母親的女孩兒里,“要以《西廂》最完美,最絕世了?!段鲙肥浅^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然而我覺得,王實甫的《西廂記》結局太唯美太浪漫主義,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屬”的祝愿雖然很討喜,但遠不如元稹的《鶯鶯傳》來得真實。
《鶯鶯傳》的故事情節(jié)前半部分與《西廂記》大抵相同。張君瑞寄住普救寺,巧遇頗有資財?shù)拇奘湘讒D攜弱女幼子路過蒲州,也寄居此寺。時值蒲州地方軍作亂,軍土四出騷擾。崔氏因家財較多,頗見惶駭。張君瑞修書一封致舊交蒲將,才使崔家得以保全,崔氏設宴答謝張生,并讓女兒鶯鶯拜見張生。妙齡十七的鶯鶯顏色艷異、凝睇怨絕,張生心旌搖蕩,不能自持,故私求鶯鶯的婢女紅娘為他獻策。紅娘曾勸他向崔家提親,以求名正言順,可是張生卻以禮節(jié)繁縟等小借口搪塞過去。后來,張生送詩,鶯鶯回復,寫下了那首有名的《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埳鲁龊x,于十五日晚上逾墻赴約到了鶯鶯所住的西廂房。不料鶯鶯“端服嚴容”將張生訓了一通,張生絕望而返。幾天后的一個晚上,紅娘卻斂衾攜枕,引著嬌羞的鶯鶯來到張生所住的小廂房,自薦枕席,二人遂成其好。此后張、崔二人經(jīng)?!俺[而出,暮隱而入”,后來張生便去了長安,第二年科考落第,后一直滯留長安。張生也曾寄信及花勝、口脂等物給鶯鶯,鶯鶯手捧信物,“臨紙嗚咽,情不能申”。鶯鶯回信凄婉,并寄去玉環(huán)、青絲、文竹茶碾子等貼身之物,取“愿得君子如玉之真,我志如環(huán)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之意,并央他給她一個名分。然而,張生執(zhí)其信到處賣弄,并稱鶯鶯此等曼妙美人,投懷送抱,實為惑人的“尤物”,與褒姒、妲己無異。自稱“予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為自己拋棄鶯鶯大造輿論。一年后,鶯鶯嫁了人,張生也別娶。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鶯鶯傳》者……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标愐∫仓赋?,“《鶯鶯傳》為微之自敘之作,其所謂張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無可疑”。林語堂剖析得更為詳盡,意思大體為,《會真記》是元稹身歷之事,“無論元稹與崔鶯鶯為中表,普救寺之亂軍,元微之之赴考年月,及其所作《續(xù)會真詩三十韻》《古決絕詞》《夢游春詞》等,皆與《會真記》所言,若合符節(jié)。這是古今人考據(jù)確鑿無疑的結論?!薄耳L鶯傳》又名《會真記》,會真,是遇仙的意思。元稹只當自己跟劉晨、阮肇一樣,是在深山里邂逅女仙,一場艷遇而已,不當真的。元稹人到中年時所作的《夢游春七十韻》清楚地表達了他的態(tài)度: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
浮生轉經(jīng)歷,道性尤堅固。
近作夢仙詩,亦如勞肺腑。
一夢何足云,良時事婚娶。
元稹假托張生之名,敘自己之事。其不愿直說是怕誤了自己攀龍附鳳的一枕春夢,其不得不說是唯恐湮沒了自己的風流才名?!耳L鶯傳》不過是他用來為自己賺取人氣和聲名的,連白居易、楊巨源、李紳都贊許他“善補過”。一介寒土的他,后來竟娶得京城顯宦之女為妻。
這樣的故事涼薄,然而真實;王實甫的《西廂記》則浪漫唯美,團團圓圓。然而雖然浪漫,就算唯美,哪怕團圓,《西廂記》中最華美的章節(jié),卻仍然是以絕望為底色的?!伴L亭送別”一節(jié)為何會成為愛情的絕唱?我以為,還是由于鶯鶯的絕望。
在元稹的《鶯鶯傳》里,鶯鶯的絕望成了命運的真實;在王實甫的《西廂記》里,鶯鶯的絕望成就了愛情的絕美,也成就了藝術的絕美。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追追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捍撕拚l知?
(紅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扭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夫人云)紅娘把盞者!(紅把酒了)(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們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么湯水咽得下!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語囑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愛情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只要不到最后結局,在整個過程中,女人(尤其是古代女子)的情緒通常都是絕望大于希望的?!段鲙洝分械您L鶯,應該也看過或聽過太多類似《鶯鶯傳》里的鶯鶯的結局。
所以長亭一別,鶯鶯情深深意綿綿,語切切淚漣漣,恨、怨、悵、癡、醉、愁、嘆、盼、悶、思、憂、念,百感交集。淚染霜林,玉肌清減,茶飯不思,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坐臥不安、牽腸掛肚、難舍難分,擔憂張生功名難就無顏回鄉(xiāng)一去不返,擔憂張生孤身在外的健康平安,也擔憂張生在異鄉(xiāng)花草中流連棲遲。
因為相遇相知相得相愛來之不易,生離之痛更勝過死別,所以鶯鶯內(nèi)心的絕望只能用一段又一段發(fā)自肺腑的唱詞來宣泄;因為男人的世界是全世界而女人的全世界是男人,所以鶯鶯內(nèi)心的絕望只能用千叮萬囑來掩蓋;因為風箏的線從此不在自己手上而異鄉(xiāng)的花草布滿天涯,所以鶯鶯內(nèi)心的絕望只能用送了一程又一程來消減。
絕望的情感是一種悲劇美。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美,這是一種最高層次的藝術美。它使人產(chǎn)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藝術感染力,引發(fā)人們深層次的審美感受。
其實故事停在這里就可以了。在我心里,我覺得真實的世界到這里常常就結束了。走散了就是走散了,再也回不來。
看過太多這樣的故事了。
劉蘭芝焦伸卿最終是在一起了,但卻只能是以鴛鴦的生命樣式;梁山伯祝英臺最終也在一起了,但卻只能是以蝴蝶的生命樣式。鴛鴦蝴蝶,美則美矣,然而何其悲涼!這是中國人善意的浪漫,一種自欺欺人的自圓其說。
誠實一些的說法是,孟姜女哭倒了長城也沒能哭回她的夫君,織女永遠只能與牛郎兩岸相隔,白娘子怎樣都得不到許仙完全的接納,虞姬只能用自己的鮮血為項羽綻放最后的美麗,楊玉環(huán)死于最寵愛她的夫君的手詔,陸游唐琬最終只能錯錯錯莫莫莫,李清照趙明誠最終只能凄凄慘慘戚戚,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俘獲芳心,攜卓文君私奔時何等情切,但官場得意時也會有迫使卓文君作《白頭吟》的小插曲:賈寶玉如此鐘愛林妹妹卻仍會對寶姐姐雪白豐腴的手腕意亂神迷;沈復與蕓娘再怎么情深意濃也抵擋不住“浪游記快”的浪子生活的誘惑……平凡的、高貴的、剛烈的、溫婉的,那些歷史塵煙中、文學長廊里沉沉浮浮、來來往往的女子,沒有一個能夠逃脫命運的劫數(shù)和愛情的魔咒。
然而正是因為那些絕望,才成就了愛情的絕美,也才成就了藝術的絕美。
喜劇常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完美,而悲劇更符合凡人的生存哲學,雖沉重了些,感傷了些,但最為貼近人的心扉,震撼人的靈魂。
所以泰坦尼克號必須沉沒,所以姑姑失去了她的純潔而楊過被金庸砍了胳膊。
所以鶯鶯可以等張生回來而張生一般不可能回來,所以王實甫設計的結局是一個藝術上的敗筆,但是感謝他,他提升了鶯鶯和張生的愛情。這樣勇敢而純粹的愛情即使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也不多見,l號男嘉賓張君瑞一出場就被官二代兼富二代的“白富美”崔鶯鶯爆燈了。這樣的情節(jié)實在激動人心。奇跡在任何時代都會受到歡迎。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王實甫的《西廂記》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比,在主題方面,自覺不自覺地的確進步了不少,譬如人性的啟蒙、自我的萌動,譬如對封建禮教的突圍、對婚姻價值觀的顛覆,譬如對傳統(tǒng)的郎才女貌式的愛情的超越,譬如,嘗試去刻畫二人在心靈上的契合。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是一種驚人的先見與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