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200023
為展示工業(yè)革命的偉大成果,1851年,英國在倫敦舉辦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世博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此拉開了全球文化展示的序幕。1928年,英國及其他31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1928年國際展覽會巴黎公約》,探討了世博會的舉辦意義和價值,規(guī)定了舉辦國與參與國應有的權利與義務,自此,世博會走上了和諧發(fā)展的道路[1]。
目前,世博會已有百年的歷史,各國可以通過世博會的舉辦,交流先進文明成果,體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世博會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記錄,也是對未來發(fā)展的前瞻,在經(jīng)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的影響下,世博會已發(fā)展成涉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的全球文化交流盛宴。
世博會博物館作為國際展覽局唯一官方的博物館和文獻中心,始終致力于傳承歷屆世博會的精華。在國展局的指導下,2018年下旬,世博館與 2017阿斯塔納世博會主辦方合作舉辦《能動未來—阿斯塔納世博會特展》以下簡稱“未來展”。展覽以阿斯塔納世博會引發(fā)的“關注未來能源”為主線,分為以下六個展區(qū),“精彩阿斯塔納”由阿斯塔納世博會主辦方設計制作,展示世博會概況、園區(qū)規(guī)劃、參展情況等,“主題演繹”展示各個參展國家展館的主題墻畫面等,“能量匯聚”展示各參展國對于不同能源作出的闡述等,“光影之旅”通過播放主題電影、演出活動等來呼應能動未來的主題,“留藏記憶”精選展示阿斯塔納世博會參展方捐贈的展品,“能動未來”展示能源交疊幻化,預示能源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本次特展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增加了新穎活潑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與極富感染力的主題影片,使參觀者通過寓教于樂的參觀過程,感受阿斯塔納世博會的精彩盛況。在世博會日益重要的形勢下,未來展為策展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新維度及發(fā)展趨勢。
未來展是策展歷史上的優(yōu)秀案例,從展覽的舉辦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策展行之有效的幾種創(chuàng)新途徑。
《1928年國際展覽會巴黎公約》中指出,“世博會是一場展示活動,其舉辦的主要宗旨是教育大眾”[2]。因此,大眾作為展覽的主要接收方,策展人應將大眾作為設計策展的主體,充分結合公眾的需求,策劃符合公眾認知的活動。未來展充分結合了當前能源、環(huán)境的熱門主題,貼合了公眾的關注點,在策展過程中,明確博物館要立足于觀眾的理念[3],要千方百計把觀眾吸引進來,才能更好的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該展覽的定位不只是歷史回顧,不僅是阿斯塔納世博會的成果展,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科普展。作為策展人希望展覽能給觀眾帶來的是一種文化體驗,既能在參展過程中感受歷史,也能學習知識。
世博會上,各參展國圍繞“未來能源”的主題,展開了各類型的“主題秀”,如韓國館通過一個寫實性的愛情穿越故事,引發(fā)參觀者對于能源的反思[4]??梢悦黠@發(fā)現(xiàn),有“主題秀”的場館對觀眾更有吸引力[5]。未來展策展過程中除了特色“主題秀”外,還增加了趣味十足的觀眾互動環(huán)節(jié),如“能量蹺蹺板”展項,通過蹺蹺板的上下帶動水來回滾動形成潮汐,觀眾在互動體驗中產生的能量被利用起來進行發(fā)電,既給觀眾帶來歡樂又能達到能源科普作用。此外展覽還舉辦了一場開幕式活動,一場主題海報征集活動,一場設計師專題分享會,一場能源系列講座活動,并發(fā)行了一本雙語出版物。
多方面的主題演繹與公眾參與增加了未來展的特色,不僅增加了展覽過程的趣味性,亦是對未來策展的創(chuàng)新性嘗試。
該展覽是一個多方合作的國際性展覽,是世博館首次與世博會主辦方合作辦展,與此同時,展覽得到了科技部核聚變中心鼎力支持,無償借展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核心展項“人造太陽,聚變在中國”。此外,也是世博館首次嘗試館校合作,與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的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互動展項“未來之眼”。本次合作將是一個新的起點,通過復制與推廣這種合作模式,世博會博物館可以同更多國際院校、學術圈進行合作,共同構建學術研究及教育合作的網(wǎng)絡,開創(chuàng)出館校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的新道路,這條新道路必將帶領策展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