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東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石家莊 050024
X市作為省會城市,經濟水平迅速增長的現實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卻無法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多,交通擁堵狀況愈發(fā)嚴重。2017年5月, X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為整治公共交通秩序,推出交管“雙20條”,其中提出“機動車禮讓斑馬線”的規(guī)定,要求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如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至此,禮讓斑馬線的出行要求在該市正式實施。
實施“雙20條”交管措施后,大多數的機動車駕駛人都有了斑馬線前停一停,主動避讓行人的良好意識,逐漸形成了“車讓人”“人敬車”的良性循環(huán)。但是在一些重要路口和事故多發(fā)路段仍存在一些問題:
在早晚高峰時期,行人車輛明顯增多,當車輛靠近人行橫道時,行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隨意闖紅燈,翻越跨欄,突如其來的狀況,司機下意識的選擇減速或剎車,而后面的車輛會因為前面車輛的突然剎車而導致追尾現象。同時,在早晚高峰時期,橫穿斑馬線的行人也是絡繹不絕,而司機為了遵守新規(guī),不違反“車讓人”條例,司機只能一直處于讓路狀態(tài),車輛停滯不前,慢慢的,造成道路交通堵塞,嚴重影響通行率。
該市“車讓人”新規(guī)出臺之后,行人通過人行橫道享受到了優(yōu)先路權,部分行人無視交通規(guī)則,隨意穿馬路,闖紅燈,不僅不考慮自己的人身安全,還把司機的通行安全置之事外。這種違法、不文明情況時有發(fā)生,加大了交通的障礙,影響了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在“車讓人”新規(guī)出臺之后,在法律與道德的約束下,機動車駕駛員嚴格遵守新規(guī)。每每開車靠近人行橫道時,發(fā)現人行橫道旁邊有路人,便不假思索選擇為行人讓路??捎械臅r候人行橫道旁邊的行人卻沒有過馬路的動機、想法,路旁的行人有的低頭玩手機的、有的互相聊天。司機選擇等候,可見此情形,司機緩緩開車穿過了人行橫道。在此種情況發(fā)生之后,司機卻被扣分罰款,這一現象導致駕駛員并無實際違規(guī)責任,卻面臨處罰的尷尬境地。
該市“車讓人”政策實施以來產生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禮讓行人,蔚然成風。為更好地在實施層面改進“車讓人”政策,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開展“車讓人”活動是文明交通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齊抓共管。一是整合管理力量。以政府為主探索交通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一體化合作工作機制,定期分析交通安全形勢,協調解決突出問題。交警、城管和教育等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切實提高交通管理的整體水平;二是增加人員編制。針對交通管理警力不足的現狀,適當増加交通管理人員編制,招收警察或協警充實交警部門的警力,以適應日趨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務,為有效地維護交通秩序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保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交通管理、保障機制,增加安裝高清監(jiān)控,通過監(jiān)控抓拍的方式對違法者進行處罰,通過科技手段,依舊可以對違法行為進行取證、查處,充分發(fā)揮科技優(yōu)勢,形成全時制、全天候的交通管理機制,加強對道路交通的管理力度,實現路暢、人安、和諧、安全的交通環(huán)境。
該市“車讓人”政策的實質,在于“禮讓行人”,其背后蘊藏的法理性問題,那就是人類社會之所以制定規(guī)則、制定法律,目的在于對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權的保障,在人與規(guī)則的關系中,人應該始終處于終極目的的地位。所以要加強法律對出行者的約束,交通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zhí)法力度。首先讓人民群眾了解“車讓人”新規(guī)的具體條例,意識到車讓人是在正常通行情況下實行的一種文明禮讓的現象。尤其要指出得是,在“車讓人”新規(guī)實施之后,行人過斑馬線雖然享有優(yōu)先路權,但不意味著不受任何法律法規(guī)約束。行人隨意橫穿馬路、翻越交通設施、闖紅燈、搶黃燈等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因此行人亂穿馬路、我行我素、漠視法律也將受到處罰和譴責。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媒體輿論的引導。第一要加強向行人宣傳正確的通行方式,同時也要加強對機動車駕駛人“禮讓斑馬線”的教育,提醒駕駛人在行車中要提前觀望前方斑馬線交通情況,發(fā)現有行人或非機動車橫穿斑馬線時,減速慢行并做好停車準備。第二加強交通安全宣傳,組織民警深入社區(qū)、學校、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采取發(fā)放宣傳資料、勸導等方式,爭取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理解和支持;第三要建立微信公眾號和警務微博依靠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精心打造宣傳平合,提高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引導群眾安全出行;最后要著力宣傳“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的意義以及亂闖斑馬線存在的安全隱患,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讓群眾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禮讓斑馬線”的重要性,從而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快樂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