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情之前,準備工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一直準備著遲遲不敢出發(fā),就永遠沒有結(jié)果。本文的主人公丁寧,是中國乒壇第六位“全滿貫”選手,但她在獲得如此成就的同時,也一直在失敗的黑暗中摸爬滾打。不過,好在她自己清楚,只有在黑暗中永不停步,才能進步,才能在面對人生各種突發(fā)狀況時,都穩(wěn)穩(wěn)地應(yīng)對。
應(yīng)對挫折,是我從5歲進入體校開始的一門必修課??蛇@件事,并沒有因為我經(jīng)驗豐富,就變得簡單一點。
2010年,在莫斯科的世乒賽團體決賽中,我輸給了馮天薇,中國隊最終敗給了新加坡隊。那一年我20歲,第一次擔當女團主力。我的教練被下調(diào)到二隊,網(wǎng)上到處是我輸球哭了的照片。當時我覺得,這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個坎。
不僅是輸,而且是在巔峰對決中一敗涂地。很長一段時間,我把自己封閉起來。我抗拒每天的訓練,在之后的許多比賽里打得亂七八糟。有一天,我哭著給媽媽打電話,問她:“為什么我要打乒乓球?為什么我不可以像別的女孩一樣?”我覺得每天的訓練都特別痛苦,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不想去,不愿意拿起球拍。可我跟自己說:“今天我去練一堂,哪怕明天我不練了,至少,我今天往前挪了一步?!本瓦@樣,我在失敗的黑暗里,或慢或快,走了好幾年。
2016年,在奧運會女單決賽上,我又遇到了2012年的對手——我的隊友李曉霞。這一次我贏了,所有人都說,四年前的那次失敗,丁寧該放下了吧。所有人都覺得,里約奧運會的那枚金牌是我戰(zhàn)勝挫折的節(jié)點??墒侨绻腥藖韱栁?,我反而很難說清自己是在哪一個點走出來的。
我覺得,這是應(yīng)對挫折的時候最殘酷的一件事:人們只看到你的摔倒和爬起,但你很難去告訴別人,在摔倒和爬起之間,你走過了多么漫長的一段路。很多人在我耳邊說:“沒關(guān)系,丁寧,加油啊!”
可是反反復(fù)復(fù)、持久不愈的疼痛,還得你自個兒承擔。就好像有一個繭困住了我,我并不覺得自己是用巨大的能量讓它一瞬間炸裂。我其實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在繭里不斷地蠕動,再蠕動,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五十次,一百次……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哎?這個繭好像松了。
在我看來,人生就是一個坑接著一個坑,咱多半不可能都優(yōu)雅漂亮地跳過去,大多得摔進去,再自個兒爬出來。絕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爬很長時間都爬不出去,然后就會自我否定。
但是其實我特別想說,越難的時候,越要看到自己每一點細微的努力和改變。你憑著這股韌勁,不斷掙扎,某一天就會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換了一個人,變得更有力量。
體育精神,遠不只是輸贏,就像奧運冠軍遠不只是獲得金牌一樣。我只相信,黑暗中,不要停下腳步,要自己去尋找光。
裴金超摘自《人生十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