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焱朱 苑文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冰蹴球是“蹴球”運動的升華,保持了蹴球“場地不大,規(guī)則易懂,老少皆宜,安全有趣”四個特點【1】,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現(xiàn)代體育要求進行了規(guī)范。“冰蹴球”一詞源于2002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經(jīng)查閱資料顯示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一項北京所獨有的特色民間體育項目。
“蓋火”是古代在爐口上用于封火的圓形鐵器,中間呈凸形,頂端有孔,狀似鐃鈸,冬天小孩常拿到冰上踢耍、嬉戲,關于“踢蓋火”的記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清朝第六位名為弘歷的黃帝,即乾隆皇帝。當年乾隆皇帝的四女兒出生后,由于手指之間有蹼相連,呈佛手狀,故此被民間稱為“佛手公主”。當年四公主看到大家都熱衷玩“嘎拉哈”(耍羊拐)時,自己卻因“佛手”而無法參與,心中悶悶不樂。乾隆見狀,便命內(nèi)務府大臣設法讓四公主開心起來,大臣發(fā)現(xiàn)在冰上“踢蓋火”的游戲用腳而不用手,非常適合四公主。在得到乾隆皇帝的恩準后,宮內(nèi)的人們便在冬天陪著四公主開始玩“踢蓋火”,“踢蓋火”游戲從此流行起來。后來,四公主嫁給權臣兆惠的兒子格蘭泰,住在什剎海畔大翔鳳胡同(現(xiàn)前井胡同3號)“兆惠府”,兆惠的家人當時每年冬天都會在長長的西跨院潑水,凍成一個長條狀的冰面,在上面玩一種叫“打冰出溜兒”的游戲,四公主出嫁后就在這長條的冰面上踢蓋火玩,直到清朝末年,醇親王府仍然保留著這一娛樂活動【2】。2015年初,北京市民族傳統(tǒng)體育協(xié)會在冰蹴球項目的研發(fā)過程中,特邀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四弟溥任先生,將源自老北京宮廷的“踢蓋火游戲”正式命名為:“民族體育冰雪項目——冰蹴球”。
早年在北京什剎海開鑿時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形狀各不相同的邊角 “冰塊兒”,這些碎冰塊通常叫“冰核兒”,孩子們就撿來踢著玩,是冬季京城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直到 20世紀 80年代,在北京懷柔的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順義等地還流行著此項娛樂活動【1】。隨著社會發(fā)展與歷史變遷,冰窖逐漸棄用,人工貯藏天然冰塊的消失,“踢冰核兒”活動也在什剎海消失近60余年。為了使這項北京民間的體育活動得以傳承,2015年什剎海民俗協(xié)會特此邀請了5位年逾古稀、世居什剎海的老居民現(xiàn)場說法,親自演示他們當年“踢冰核兒”的技法,講述他們的祖輩傳下來的體育游戲。有個“說古”的老人叫金從政,他是清朝載濤貝勒的幼子,與末代皇帝溥儀同為醇親王亦譞之孫,家譜排名溥仕。首先,載濤貝勒府在什剎海,他是當?shù)乩暇用?其次,什剎?!疤弑藘骸被顒?,他是當年的參與者 最后,冬天冰上踢冰核兒是“踢石球”運動的延伸,據(jù)說與王府有關,因此邀請了金從政老人【3】。
冰蹴球比賽是按照競賽規(guī)則,由雙方運動員用腳底“蹴”球,根據(jù)球在冰上或類冰面撞擊后來計算得分,至今,冰蹴球的游戲規(guī)則有三種【4】。
比賽場地在平坦的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冰面上進行,比賽用球均為半球形金屬球,分紅藍兩色,分別編為1、2、3、4。甲乙二隊進行比賽,每隊2名運動員,甲方紅球2枚(1、3)乙方藍球2枚(2、4),4名參賽隊員頭戴棉安全帽、腳穿平底防滑各占一角,按編號1、2、3、4分別從自己角位向中心區(qū)發(fā)球。本方球擊中對方球得1分,將對方球擊出界外得4分,凡是擊中者可以連蹴一次,首先達到20分者獲勝。
冰蹴球比賽場地是在一塊長12米、寬10米的長方形平坦光滑面上進行。比賽用球均為半球形塑料球,圓柱體金屬底座,分紅藍兩種顏色,每個顏色3個球。比賽分為紅、藍兩隊,按東、西方向對壘。東、西兩端線外為得分區(qū),東區(qū)得分區(qū)地面為紅色,西區(qū)得分區(qū)地面為藍色,東西兩區(qū)分別劃分了一分區(qū)和兩分區(qū),兩側各劃分了長1米寬1米的區(qū)域,稱為兩分區(qū),位于中間的區(qū)域稱為一分區(qū)。用本方球將對方球逐入對方陵區(qū)內(nèi)對應的分值得分,逐入一分區(qū)得1分,逐入兩分區(qū)得2分。每場15分鐘,上下兩場累計,以終場時得分多者為勝方,6球的冰蹴球規(guī)則是由北京體育大學制定。
冰蹴球是在一塊長12米,寬2米的長方形平坦光滑冰面或類冰面上進行,場地兩端為擊發(fā)區(qū),場地中心有一個半徑0.8米的圓形區(qū)域為得分區(qū)。比賽用球均為半球形塑料球,圓柱體金屬底座,分紅藍兩種顏色,每種顏色5個球。甲乙雙方分別依次交替發(fā)出5個球,以球最終停留的位置計分(最內(nèi)圓計5分,中間圓計3分,最外圓計1分,壓線按高分計),4局之后累積得分多者為勝。4局比賽后若出現(xiàn)平局,則進行點球決勝,雙方各發(fā)一球,離中心橫線近者為勝,此規(guī)則為北京市第十屆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冰蹴球規(guī)則。
冰蹴球源于民間,沒有直接身體接觸,規(guī)則通俗易懂,技術簡單易上手,運動強度較小,且場地小隨時隨地可開展,所以深受大眾的喜愛。它不像足籃排受眾于年輕人,對身體素質有苛刻的要求,也不像高爾夫那樣受眾于貴族人,對體育消費有一定的要求【5】。作為一項舉止高雅、老少皆宜甚至殘疾人都可以參與的的體育項目,冰蹴球完全可以成為廣大群眾普及的體育項目。十九大以來,新時代對全民健身提出更高要求,在冰雪項目的推廣方面,國家有要求、學校有追求、學生有需求。
冰蹴球比賽節(jié)奏與局勢千變?nèi)f化,要求運動員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排除一切外界干擾,適應比賽節(jié)奏的松弛變化。冰蹴球運動強度不大,主要通過腿部力量與眼睛的配合將球蹴出,蹴擊時左腳撐地、右腳踩球,單腳支撐可增加人體的平衡能力,小腿肌肉的收縮力及腳踝的靈活性 用腳向前蹴出時,可以間接起到足底按摩、放松的效果,從而促進血液的流暢及經(jīng)絡的疏通。同時,冰蹴球運動還可以改善視覺中樞,提高眼睛對外界的判斷能力。
冰蹴球比賽往往“蹴”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布局,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都會嘆為觀止。比賽場上的瞬息萬變,運動員比的不僅僅技術、戰(zhàn)術、更是比心態(tài)、比智慧、比意志品質,有時候最后的結果都需精確到毫米。在第十屆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中就出現(xiàn)了5毫米而痛失比賽,冰蹴球比賽充滿懸念,有很強的體育觀賞價值。
冰蹴球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具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它是民間文化的象征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載體。它可以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在文化日益本土化的今天,自上而下的政策要與自下而上的需求相契合,方可合力促進冰蹴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