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蘇州市科技城實驗小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正文】
布魯姆提出了目標分類學,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巴班斯基提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這些大教育論也為差異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國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教學指的是在班集體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個別學習的需要,促進個別學生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p>
同一個體內智力發(fā)展是存在區(qū)別的。比如我的班級中有一位學生G,他的語言天賦很高,語文和英語都很不錯,但是數(shù)學卻總是被老師留堂。他的邏輯思維能力相較于語言學習能力是弱的。
有一項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智力水平和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度在0.6-0.7之間,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相關度逐漸降低。因此在小學階段,客觀存在著智力發(fā)展水平和成績的相關關系。
小學生由于心智等各方面的不成熟,對喜好有著強烈的反應,他們的興趣和喜好就是他們的內在驅動力。因此對于本學科的興趣開發(fā)是很重要的一門技術。
1.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肯定會多花心思,他們的內在驅動力就會比較強。一是因為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形式比較多樣化,課本也融入了多種元素;二是因為小學生對外語充滿了好奇,比較新奇。
2.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堅持。據(jù)我?guī)啄甑慕虒W觀察,能夠堅持每天讀英語的孩子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孩子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自信心的不一樣。堅持每日朗誦并主動接觸英語的同學能夠考出高分并且學習不會覺得累,他們回答問題胸有成竹,自信十足。
3.語言環(huán)境
語言天賦是一方面,環(huán)境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目前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是沒有多語言環(huán)境。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大部分孩子缺失的。
1. 創(chuàng)設寬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教師應該要看到學生的全面性,看到閃光點發(fā)掘出來,每個學生的潛能都是無限量的。例如,在教授story time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有一段是表演時間,我會讓中等生先扮演一遍,然后請優(yōu)等生提出修改建議并進行再次表演,最后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模仿一遍。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享受到表演的樂趣和進步的喜悅。
2.課堂留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常說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輔助的,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發(fā)現(xiàn)自身價值,就要留給他們足夠的課堂空間,課堂留白才能培養(yǎng)每個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彰顯他們的個性差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實每個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能夠換角度思考這個對錯問題就證明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了。
3.初步感受堅持的力量,提升語言學習動力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漫長過程。為了立足差異,尊重個性,在小學英語中可以采用打卡的模式。我在低年段教學時,為了滲透英語語音和字母教學,每一周的早讀課都會播放英文原版自然拼讀歌曲。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寫字母背字母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寫了,也知道了讀音。
1.備課分層,了解自己的學生
首先要進行學生分層。可以首先通過觀察他們的學習習慣,綜合考試成績來分層。其次可以通過談話仔細了解分析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動機,基本定位層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所教授的低年段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層次:HML(High/Medium/ Low)。H段的學生學習習慣良好,內在驅動強,成績前列。M段的學生學習習慣尚可,缺乏一點動力,但是能夠認真聽講并取得較滿意的成績。L段的學生興趣缺失,成績比較落后。這個分段隨著時間和學生的成長是動態(tài)分布的,需要不斷觀察,及時調整。
2.教學分層,發(fā)揮學生的能力
教學中也會根據(jù)上文所提出的三類學生進行教學分段。學生的智力、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大相徑庭,因此教學也必須考慮到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對Sound time版塊的處理中,對于L段的學生就會要求他們讀出學過的單詞,對于M段學生則要求他們找出單詞的規(guī)律,對于H段的學生是要求在自己的詞匯范圍內找出更多符合此規(guī)律的單詞。
3. 練習分層,深挖學生的潛力
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可以當堂記住并鞏固所學,有的學生則需要大量的課后時間,因此作業(yè)必須分層才可以挖掘出他們的潛力。英語學科作業(yè)在低年級段基本是口頭作業(yè)為主。目前布置作業(yè)的主要形式是一起作業(yè)網(wǎng),它顧及了基礎知識,也顧及到了H段的學生“吃不飽”而增加了一些自然拼讀,繪本故事等形式。
4.評價分層,有效鼓勵學生
學習之后得到反饋是每個學習者進步的源泉,有效的反饋可以帶給學生們有效的激勵。對不同的學生層次進行不同標準的反饋評價,有利于他們內在驅動力的提升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總之,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如何引導各類學生進行差異教學,發(fā)揮他們每個人的最大才能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教師應該以生為本,立足學生們的差異,從而促進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