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夢瑩 南寧市第三十六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1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成功地描寫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寫中寄托著自己的真情實感,這種成功,也得益于他對語言的巧妙運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品讀文中的月下荷塘段落,感受在《荷塘月色》清秀雋永的語言魅力。
這段寫月下荷塘美景,抓住了荷塘中的哪些景物呢?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水
請同學們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并品味它的妙處。
1首先我們可以找到描寫荷葉的句子
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是運用比喻手法在寫荷葉的風姿。
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來比喻荷葉呢?
我們經(jīng)常用“亭亭玉立”來形容花木主干挺拔 或美人身材修長。所以亭亭二字寫出了荷葉的枝干挺拔纖細。
把荷葉比喻成舞女的裙是因為舞動的裙擺可以彰顯舒展,旋轉(zhuǎn)的動感,這樣,荷葉在水中亭亭玉立,便像是墊起足尖正在旋轉(zhuǎn)著的舞者,裙擺“蓬松”身姿“纖細”“挺拔”,靈動飄逸的狀態(tài)正好表現(xiàn)出了荷葉圓潤飽滿又隨風微動的柔美風姿,極具動態(tài)美。
2作者又是如何表現(xiàn)花的呢?
有裊娜地開著的 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把U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xiàn)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的運用。
3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作者以歌聲寫花香,將聽覺轉(zhuǎn)化為嗅覺,運用了通感的手法。
那“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究竟有何相似之處呢?
渺茫的歌聲就是遠處飄來的歌聲,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正好如荷花的香氣般輕淡飄渺、沁人心脾,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4作者轉(zhuǎn)而寫寧靜中的荷波
荷波:“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p>
微風略過荷塘,荷葉如波濤般蕩漾開去,如閃電般輕快明朗,如此這般的動態(tài)效果,使這靜謐的荷塘動如脫兔,可愛至極。
又一句“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再次加以擬人化?!凹绮⒓缑苊艿匕ぶ睂懞扇~的繁茂,緊湊,親密依偎,一陣風過便蕩漾開去,這不是水波,而是荷葉之波,宛若碧水蕩漾,蕩出片片漣漪,于是有了這一道道凝碧的波痕。風吹花葉的描寫展現(xiàn)出了清幽恬靜之余,荷塘的嬌媚動人,極富風姿。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這古詩的意境在朱自清筆下便成了“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本段寫景重點本段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彰顯超凡脫俗的語言表現(xiàn)力運用了多種手法,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lián)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可謂精妙絕倫。這便是朱自清筆下的月下荷塘,他用如此雋永清秀的語言成就了你我心中揮之不去的荷塘月色。
微課視頻在教學的第二課時進行,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理解,思考為什么作者要將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出浴美人。為什么說葉子像“舞女的裙”,為什么描寫流水用“脈脈”而不是“默默”或者其他。學生會發(fā)現(xiàn)“唉,是哦,可是究竟為什么呢?”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產(chǎn)生,又難以訴之于語言。這時候播放本次的微課視頻,學生們在音樂的帶入中漸入佳境。在聆聽的過程中,有的同學閉上雙眼靜靜感受,有的趴在坐上陶醉其中,有的動筆標注圈圈畫畫,將手法和精妙之處記在文段旁。播放完之后,同學們紛紛表示“美妙至極”“美不勝收”“回味無窮”……
在接下來的月色的描寫段落的分析理解中,學生們明顯找到了感覺。紛紛挑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葉子仿佛是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是籠著輕紗的夢”……經(jīng)過微課的啟發(fā),學生們學會了如何鑒賞散文中的詩化語言,詩化語文也在教學中自然形成。學生學會了自我學習的能力。達到了預(yù)期的學習效果。并且在學生心中留下了難忘的畫面,一堂語文課便不僅僅只是語文課,感受到了美,也學會了如何去捕捉美。這才是語文教學最美好的初衷。
本次微課也有不足之處,若能拋開逐句鑒賞的思維,加入動態(tài)的荷花實景的視頻,會使效果更加逼真猶如身臨其境。盼望一種如3D甚至4D影院式的課堂,可以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幫助下,讓學生們置身其境感受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