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重慶)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先生去世。直到今日,我才記起是時候寫一些文字,來紀念這位給我們的童年、青年乃至人生帶來莫大影響的作家。
最初讀林清玄是小學時候,課本上那篇《和時間賽跑》。那時候讀這篇文章,總感覺作者是一位有些倔強、拼命努力的青年,才能在小學時候就“想要跑贏太陽”。和今天我讀到的林清玄帶著禪意的《星月菩提》《鳳眼菩提》……比起來,和太陽賽跑實在是太執(zhí)著、太堅定,太不“禪味兒”了。
五十多歲的林清玄先生,一頭“火云邪神”式發(fā)型,說話間面帶微笑,不時露出并不齊整的牙齒,語調慢悠悠的,溫柔又淡然,遠不像那個拼命跑過時間的孩子,好似活得優(yōu)雅、瀟灑、無欲無求。直到讀過幾本他的著作,才明白這是修禪的人必有的心性,是林先生柔不禁風的表象。“蒲葦韌如絲”,林先生正如一束蒲葦、一枝拂柳、一盞夜燈……內斂卻又堅韌,帶著一朵秋花一整年所受的風吹霜打、雨露滋養(yǎng),輕輕飄落在紙上,結成小小的禪種。
人要經(jīng)歷過磨難才會變得堅韌、有過積累才會變得優(yōu)雅,受傷大哭過才會變得淡然。這種蒲草一般的韌性并不是憑空挾取的。林先生寫道,“對剛剛開始修行的人,平常心不是道,而是流血奮斗的事業(yè),要通過非常的努力追求心性的開悟”。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這是一個喜歡大談“快速成功法”“如何努力”的時代,也是一個習慣于驕傲的時代,浮躁而高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林先生獨特的禪意,不僅差在人生的定性。聽慣了“努力”“目標”“堅持”等字眼的現(xiàn)代人,乍聽到林清玄所說“心的方向”,會如五根驚雷一般頓悟。
林清玄先生小時候家庭很貧困,父親在農村撫養(yǎng)著十八個孩子,他是第十二個。落地的時候,嬰兒林清玄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大哭,而是微微笑著。父親因此想為這個獨特的孩子取名“林清怪”,最終還是因不好聽臨時修改為林清玄。畢竟這是一個笑對人生的孩子,畢竟這是一個聽取花開花落、留存獨到禪心的孩子,總要有點奇怪的地方,才顯得出人生的本色。
小學的時候,林清玄決定要成為一個作家?!拔覀兡莻€地方,幾百年沒有出過一個作家,大家也不明白一個小孩子,為什么會突然想要成為一個作家”。閑暇的時候,他就趴在靈堂的桌子上寫作,那是他家里唯一一張桌子。他在這張桌子面前,寫過了六十多年的人生,寫過了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寫過了微涼的山泉,寫過了極北的寒氣,寫過了廣袤的沙海……看過林清玄生平的人,也許會說他是幸運的。他成年前就發(fā)表過不少著名的文章,年僅二十一歲就已經(jīng)任職編輯。不過正如林先生自己所說,“幸運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當一個機會要選擇你們兩個的時候,它一定會選擇比較有準備的那一個”。
2019年1月23日,驚聞林清玄先生去世。不知道為什么,眼前率先浮現(xiàn)的,是那個倚著靈堂桌子,就著清風朗月,用鉛筆一筆一畫在紙上寫下文章的少年。他由禪里笑著誕生,像一棵隨風而長的種子,在塵世清風里結了一生的花;最后又落入禪里,去往一個明凈、潔白、塵盡光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