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特別行動》欄目參考答案
《出師表》閱讀題
河南省試題
1.D(2分) 2.因此感奮激發(fā)(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2分,“感激”1分,大意1分。) 3.①對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對劉備父子的忠心;③興復漢室的決心。(3分,一點1分。) 4.①頗具政治遠見;②忠心赤誠;③感恩圖報;④治國有方;⑤用兵仁義。(3分,一點1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廣東廣州市試題 1.B(3分) 2.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4分) 3.C(3分)
安徽省試題 1.(1)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遺憾 (3)希望 (4)偏愛 (5)這樣(5分,每空1分。) 2.(1)這(些)都是忠正賢明,(可以)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2)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4分,每小題2分。) 3.漢室之隆 立身成敗(2分,每空1分。) 4.①善人,指賢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題
山東菏澤市試題 1.(1)饑餓 (2)借 (3)朝見 (4)這(4分,每空1分。) 2.B(2分) 3.C(2分) 4.(1)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2)為什么帶去那么多錢,都花完了?(4分,每句2分。) 5.[甲]文觀點是業(yè)精德成必須要勤奮求學,專心致志;[乙]文觀點是要珍惜時光,勤奮求學。(2分)
甘肅武威市試題 1.(1)等待,等到 (2)熱水(2分,每空1分。) 2.B(2分) 3.因為心中有足以讓我感到快樂的事,所以我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3分) 4.作者現身說法,首先生動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之后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明確告訴馬生,學業(yè)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是否努力,不在于條件的優(yōu)劣和天資的高下。(4分)
《桃花源記》閱讀題
貴州安順市試題 1.(1)同“舉”,選拔 (2)以……為子 (3)整齊的樣子 (4)隨即,不久(4分,每空工分。) 2.(1)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4分,每小題2分,)3.①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3分。意近即可,答對一點1分。) 4.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桃花源外的人不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3分) 5.兩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對理想(大同)社會的向往與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甲]文“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或:“世外桃源”是對“大同社會”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甲]文側重議論,[乙]文側重記敘(或描寫)。(4分)
重慶市B卷試題 1.(1)交錯相通 (2)同“邀”,邀請 (3)沿著、順著 (4)做記號(4分,每空1分。) 2.(1)花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紛紛。(2)(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4分) 3.C(3分?!安蛔銥橥馊说酪病?,體現了桃花源人對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來破壞。) 4.①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yè);②和平安寧,不受外界打擾。(4分)
《愚公移山》閱讀題
四川廣安市試題 1.筑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2分) 2.(1)改變 (2)窮盡(3)修建 (4)決斷或決定(4分) 3.D(1分) 4.(1)(他們)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2)園子修好了,必定要添男女仆人(打理),(給仆人住的)下房就不夠住了,很值得憂慮。(4分)5.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分) 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1分) 6.愚公信念堅定,最終移山成功;魯公沒有主見,搖擺不定,修園失敗。我從中獲得的啟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有決心,有毅力,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否則將一事無成。(2分。圍繞“目標”“毅力”“不怕困難”等關鍵詞語回答。)
湖北黃岡市試題 1.(1)肩負、扛(挑) (2)覆滅 (3)放棄,放下不管 (4)稱職(4分,每空1分。) 2.D(2分) 3.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2分) 4.(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子都比不上。(2分?!霸庇迷凇安弧鼻?,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都……”。) (2)他父親當時做(是)大將,所供養(yǎng)的食客(謀士)要以“十”這個數目來計算,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目來計算。(2分) 5.考慮問題周到(觀察細致入微) 見識深遠(處事周密)(Z分)
《曹劌論戰(zhàn)》閱讀題
湖南衡陽市試題 1.D(2分) 2.B(2分) 3.(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我一定根據情理裁判。(2)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耗盡了。(4分,每小題2分。) 4.B(2分。本文只顯示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并未體現他的遠大抱負。) 5。魯國取勝的原因有:①魯國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②魯莊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劌在戰(zhàn)場上審時度勢的正確指揮。(2分)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試題 1.B(2分) 2.B(2分) 3.D(2分。對戰(zhàn)爭的經過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寫。) 4.(1)位高祿厚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2)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會設下埋伏。(4分,每小題2分。)
《小石潭記》閱讀題
海南省試題 1.C(2分) 2.(1)交相輝映 (2)四季 (3)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 (4)忽然(4分,每空1分。) 3.(1)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2)潭中的魚有一百來條。(4分,每小題2分。) 4.清澈、透明、純凈。(2分)
課外文言文閱讀題
廣東省試題 1.C(3分) 2.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3分)
3.(1)馬援志向堅定(或常常對賓客說“窮當益堅”等);(2)馬援賑施錢財(或分送財產給親友故舊)。(答對一點1分,答對兩點3分,)
湖北武漢市試題 1.D(3分) 2.C(3分) 3.B(3分。文中魏絳準備抽劍自殺。)
4.魏絳沒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難,有了罪責不逃避懲罰。(6分)
山東泰安市試題 1.(1)責備(數落) (2)首領 (3)逃跑 (4)價值(8分,每空2分。)2.(1)(等他們)趕到時,(巫山)城已經陷落,賊兵正聚集于山中。(3分,意思對即可。)(2)馬突然沖上前來咬住他的脖子,撞擊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4分,意思對即可。) 3.第一問:王禎身上體現了忠義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一是勇于擔當。面對百姓遭受賊兵傷害,指責王同知失職,并親自帶兵上陣殺敵。二是不懼生死。身陷敵手,拒不投降,視死如歸。第二問:不多余。用戰(zhàn)馬長途奔歸、嚙項搗胸復仇,襯托了王禎的忠義精神。(4分。答出王禎精神得1分,分析得2分,寫出戰(zhàn)馬的作用得1分。意思對即可。)
河北省試題 1.(1)固然(本來) (2)像(如) (3)完全(全部) (4)通曉(懂得)(4分,每空1分。) 2.(1)怎么可以用珠寶美玉都難以換來的時光來讀這些沒有益處的文章呢? (2)你們這些人在這些方面,應當趕快反省(醒悟)。(4分,每小題2分。) 3.幼年讀書經久不忘。(3分) 4.讀書要注重背誦、思考和運用。(3分)
《如何閱讀<水滸傳>》參考答案
1.(1)①林沖 ②倒拔垂楊柳 ③箭法如神 ④黑旋風 (2)[示例]上梁山后,面對“投名狀”的刁難。林沖隱忍不發(fā),直至大戰(zhàn)青面獸楊志,從而得到王倫的入伙許可,表現出他的“忍”;等到晁蓋等人梁山入伙受阻時,林沖火并王倫,表現出他的“狠”。2.[示例]林沖的經歷就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林沖因高衙內要強占他的妻子而遭陷害,被發(fā)配后又遭追殺,最終被逼無奈。雪夜上梁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黑暗、不公及官逼民反的社會狀況。3.①平等互愛的理想 ②粗中有細 ③鏈式
《九年級語文上冊小說單元綜合練習》參考答案
一、1.C 2.D 3.D(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4.C 5.①體悟經典之美 ②繼承傳統(tǒng)文化 ③經受文化濡染 ④發(fā)生氣質變化 6.窮在咫尺 二、7.第⑦段寫小福子負氣出走后成功配制出柔面劑,回來找?guī)煾当仍囁C婀Ψ?。運用插敘手法,補充交代小福子三年前離開龍城后的經歷及回來的目的,豐富了文章內容;避免平鋪直敘,使情節(jié)有起伏;為下文余師傅揭穿小福子使用柔面劑這一情節(jié)做了鋪墊。8.小福子“笑”,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了柔面劑,肯定能夠打敗師傅,取代師傅的位置,內心十分得意;余師傅“笑”,是因為他知道小福子回來的真正目的,但自己成竹在胸,內心非常淡定。9.①兩個場景都用了傳神的動詞?!白ァ北憩F小福子求勝心切,“拿”則表現余師傅自信從容。②兩個場景都用比喻、對比手法。把面條與皮筋對比,用“白練”“銀蛇”“飛龍”作比喻,表現小福子耍面技術嫻熟:將面條與“青衣花旦飛舞的水袖”對比,用“花枝亂顫”作比喻,表現余師傅耍面技術出神入化,給人以美的享受。③兩個場景都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一陣驚呼”烘托小福子耍面技術的高超,“美得驚心”突出余師傅耍面技術給人以美的震撼。(比較賞析,首先要明確比較的角度,其次要找出異同點,最后要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不能泛泛而談。) 10.[示例一]小說的主人公是余師傅。余師傅是一位技藝精湛、富有正義感、堅守行業(yè)道德的廚師,他揭穿了小福子使用柔面劑的真相,教育徒弟如何學藝、做人。小說通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贊美了人性的美好,弘揚了社會正氣。所以余師傅是主人公。 [示例二]小說的主人公是小福子。小說寫了小福子懷疑師傅、不辭而別、配制柔面劑、挑戰(zhàn)師傅等情節(jié),塑造了一個自私陰險、忘恩負義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告誡人們投機取巧、走歪門邪道是學不到真功夫的。所以小福子是主人公。(小說的主人公是誰,要從小說主題層面理解,并且根據小說的情節(jié)和表現的主題,論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做到言之有理,自圓其說。)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閱讀》參考答案
一、1.古體詩(古風) 近體詩(今體詩、律詩、七言律詩或七律) 2.李白使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對終有一日會被君主召回朝廷,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信心。劉禹錫使用向秀和王質的典故,抒發(fā)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典故不僅能增加詩歌的趣味性,而且含蓄深沉,能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3.這兩句極寫宴會場面隆重奢華,在宴會上詩人“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反襯出詩人內心極度的茫然與失望,在這種情況下,詩人仍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從而有力地表現出詩人的豪邁與奔放。4.[示例一]此聯展現了詩人的樂觀情懷。雖然前兩聯詩人寫得極為低沉感傷。但這一聯發(fā)生了轉折。詩人本人即使已是“沉舟”“病樹”,但看到眼前千帆競發(fā)、萬木爭春的景象,仍倍感振奮,滿懷豪情。[示例二]此聯倍增感傷之意。雖然側畔是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前頭有萬木爭春的生機,但詩人本人畢竟蹉跎了年華,已成“沉舟”“病樹”,樂景引出哀情。所以后文詩人才說“暫憑杯酒長精神”。
二、1.豪放
蘇辛 2.題目 月夜懷子由(或:醉懷子由、中秋懷遠等。意思差不多即可。) 3.“轉”“低”緊承上闋中的“把酒問青天”,生動地寫出了明月的移動和時間的推移,但無論月移何處,明月自始至終都“照”在孤苦無眠的詞人身上,這為后面的抒情、議論蓄勢。 4.這首詞的上、下闋內容形成鮮明對比。上闋寫“少年”,下闋寫“而今”,少年時“不識愁滋味”卻“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欲說還休”,對比鮮明,讓人印象深刻。三、1.李杜 2.C(“以雁來比喻李白”的說法不對。) 3.對戰(zhàn)爭的憎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對陷于戰(zhàn)亂的國家的擔憂等均可。) 同情 景仰 4.明明是同一個月亮,作者卻說“月是故鄉(xiāng)明”,且語氣堅定,不容置疑,這是違背常理的。但這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表達,更能傳達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一往情深、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四、1.律詩絕句 2.逐臣 悲 3.夜半虛前席 4.“秋草”“人去”“寒林”“日斜”,渲染出賈誼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作者仍去“獨尋”,表達出作者對賈誼的同情和景仰:“空見”一詞,又透露出作者的無奈和悵惘。該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令人回味。五、1.貶Z,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又遭貶,但仍念念不忘為國效力的愿望,體現了詩人無怨無悔、甘愿奉獻的精神。3.“橫”“擁”兩字分別從廣度與高度兩個層面,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貶謫途中大雪阻路、馬難前行的艱苦情景,“云橫”“雪擁”,境界雄闊;同時,詩人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六、工,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板橋凄清的白霜上。2.抒發(fā)了作者羈旅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3.(1)[示例一]雞聲茅店月”,從“雞聲”和月亮高掛可以看出動身很早。[示例二]“人跡板橋霜”。從板橋上面的霜可以知道動身很早。[示例三]“枳花明驛墻”,枳樹白花能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光線的暗,寫出出行之早。[示例四]“露侵駝褐曉寒輕”,寫游子穿的“駝褐”被露水打濕,且感到“曉寒”,可見動身之早。[示例五]“星斗闌干分外明”,從“星斗”“分外明”可知天色還很暗,寫出動身很早。[示例六]“寂寞小橋和夢過”,“寂寞”一詞說明路上沒有別人,一個“夢”字,透出睡眼惺忪之態(tài),寫出動身之早。[示例七]“稻田深處草蟲鳴”。通過能聽到稻田深處的蟲鳴寫出周圍極為寧靜,說明天色還早。(2)都采用了反襯(襯托)的手法?!傍D雁滿回塘”,作者想象春回故鄉(xiāng)、野鴨滿塘的畫面,通過夢中家鄉(xiāng)的溫暖反襯漂泊在外的作者的孤獨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暗咎锷钐幉菹x鳴”,作者通過稻田深處傳來的草蟲鳴叫聲,反襯出清晨的寧靜,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和羈旅中的孤獨、寂寞之感。七、1.A(B項“山雨驟至”不對,詩中是“山雨欲來”;C項“暗示在秦漢時期這里一片荒涼冷落”不對,這里要表現的是昔盛今衰;D項“暗示往事不堪回首,表達了對秦漢統(tǒng)治者的不滿”不對,詩歌表達的是對現實的不滿。)2.相思(愁思、恨別)3。人在他鄉(xiāng),思念故土;昔盛今衰,世事滄桑。八、1.A2.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姹紫嫣紅、萬物勃發(fā)的田園春光圖,表達了作者對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的喜愛。3.上闋側重描繪靜態(tài)景物,寫樹、村莊、水,以及桃花、李花和菜花。這些景物均是靜態(tài)。其中,“樹繞村莊”“收盡春光”巧妙地以動景來寫靜景,下闋側重描繪動態(tài)景象,青旗飄,溪水流,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春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整首詞動靜互襯,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語文游戲廳》欄目參考答案
1.A B 2.A B C 3.A 4.B 5.C(“不良人”指唐朝主管偵緝的官差。)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