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市場貿易經濟是義烏的經濟基礎,面對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產業(yè)結構需要得到調整和拓展。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培育發(fā)展進口市場將成為義烏經濟發(fā)展的新方向。本文將在義烏市場現在的基礎上,對義烏發(fā)展進口市場提出建議和對策,以推動義烏整體貿易經濟的全面發(fā)展。
Abstract: The market trade economy i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Yiwu.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adjusted and expanded. Under the activ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import market will becom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iwu. Based on the current Yiwu market,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Yiwu to develop the import market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Yiwu's overall trade economy.
關鍵詞:進口市場;經濟;對策
Key words: import market;economy;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724.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9-0059-02
1? 發(fā)展進口貿易的時代背景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貨物進口總額已從2001年的2400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9萬億美元,總計20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13.8%,是全球年均進口增長的兩倍。在2002-2016年期間,我國從鼓勵出口為對外貿易的導向,逐步向“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的階段轉變。中央政府于2012年提出要“擴大進口”,并于2017年提出要“積極擴大進口”,隨著進口貿易的持續(xù)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貿易國。中國正在從“賣全球”到“買全球”轉變、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中國所追求的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再單純追求貿易的體量和規(guī)模,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長久以來,學術界在對國內外貿易理論研究和具體政策實踐中,總體來說重視出口、低估甚至忽視進口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情況普遍存在。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消費提升,產業(yè)鏈結構的調整,積極擴大進口對市場進出口的平衡體現出越來越強的重要性。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指出當下擴大進口貿易的必要性,我國已正式進入積極擴大進口新階段。面對整體貿易環(huán)境的變革,義烏作為全球貿易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新一輪的發(fā)展趨勢,豎立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2? 義烏進口市場的發(fā)展現狀
2.1 培育進口市場的必要性分析
有著世界“小商品之都”稱號的義烏,有著全國高度發(fā)達的出口貿易市場,自“一帶一路”倡議發(fā)出以來,義烏國際市場越拓越大,與2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易往來,每年來義采購的境外客商近50萬人次。2018年,義烏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560.0億元,進口出口38.4億元,僅占進出口總額的1.5%,從這一數據中可以看出,義烏進出口貿易過度依賴于出口。而全國在2018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05050.4億元,進口140873.7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46.2%,貿易順差下降16.2%。在全國進口市場不斷擴大,貿易順差下降的背景下,義烏的進口市場份額占比明顯偏低。謝娟和廖進中(2012)運用2003-2009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實證分析表明了進口貿易可以促進產業(yè)結構從不協(xié)調向協(xié)調,從低級向高級轉變。[1]徐承紅、張澤義和趙尉然(2017)也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驗證了進口貿易對我國產業(yè)間及產業(yè)內結構優(yōu)化升級的動態(tài)影像。[2]在全球國際化背景下,義烏有著貿易的體量和規(guī)模,但是缺乏進出口的高質量及高效益的平衡。擴大進口有利于補齊義烏貿易轉型升級的短板,豐富義烏市場整體產品的供給,優(yōu)化義烏市場競爭格局,也會對本地企業(yè)同類產品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倒逼本地企業(yè)加大研發(fā)投入、加強人才引進、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從供給端提升產品活力和競爭力。面對全國龐大的進口市場這一大蛋糕,以及出口貿易因貿易摩擦等受到的一系列阻礙和挑戰(zhàn),義烏憑借長期積累的成熟市場,有義務也有能力大力發(fā)展培育進口市場,來提高義烏的進口市場份額,促進義烏市場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優(yōu)化進出口貿易規(guī)模和結構,這也是義烏市場再次騰飛的一次重要機遇與挑戰(zhàn)。
2.2 現有基礎及優(yōu)勢分析
市場基礎:貿易的發(fā)展建立在富有活力的市場之上,義烏坐擁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有營業(yè)面積400余萬平方米,商位7萬余個,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義烏市場外向度超過65%,國外常駐采購商超過1萬人,境外企業(yè)辦事機構超過2500家,每天有將近200個標準集裝箱的貨物銷往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qū)。許多國外企業(yè)借助義烏市場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長期以來,義烏在出口貿易上蓬勃發(fā)展,孕育了穩(wěn)定繁榮的市場,并逐步成為義烏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基石。借助于成熟穩(wěn)定的市場,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應運而生。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是集經營、展銷、洽談于一體的進口商品展貿中心,經營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萬種產品,踏出了義烏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的重要一步。長期以來義烏市場只做出口的局面已成為歷史,未來力爭打造成全球一流的進出口貿易綜合市場。
展會基礎:展會是市場行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市場的需求,先進的理念,成果的回顧,業(yè)內的交流都會集中于此。義烏會展業(yè)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以貿興展、以展促貿”的發(fā)展路線。義烏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大品牌會展城市及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先后培育出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簡稱“義博會”)及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全國知名展會。2015年義烏政府意識到進口市場的發(fā)展機遇,同時為進一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義新歐及義甬舟大通道的建設,努力打造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近年來進口展以“培育進口商品,買全球、賣全球,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為主題,致力服務于義烏進口市場的培育與發(fā)展。展會依托于市場,同時也可以反哺于市場。
政策優(yōu)勢:在國家的支持引導下,義烏建立了浙江省繼杭州、寧波后的第三個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區(qū)作為進口市場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它的種種功能可有效滿足國內外進口貿易經營企業(yè)、提高企業(yè)資金周轉率,有效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成為吸引商戶的重要砝碼。同時,義烏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點城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貿易合作關系。義烏通過“義新歐”中歐班列將數以萬計的“義烏制造”、“浙江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產品運往歐亞,國外“洋貨”也通過“義新歐”運抵義烏,實現互惠共贏。良好的海外貿易合作關系以及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物流運輸保障,大大深化了義烏與海外的貿易往來。義烏在此基礎上發(fā)展進口貿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3? 探索義烏進口市場發(fā)展的路徑及對策
3.1 政府對進口商品貿易中心的大力支持
進口商品貿易中心坐落于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是“一站式”進口商品采購基地,其戰(zhàn)略作用意在作為義烏進口市場培育的發(fā)起點,未來整個進口市場的核心,以及面向全球的輻射中心。政府應予以大力支持,培育壯大此貿易中心,作為未來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核心。其支持內容包括貿易中心的稅費優(yōu)惠、商戶的政府資源對接、通關綠色通道、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其根本目的在于招商引資,擴大貿易中心的規(guī)模。
3.2 對市場和商品的精準定位
在進口市場培育初期,面對龐大的國內目標市場以及種類繁多的商品種類,如何對市場和商品的精準定位顯得格外重要。義烏相比于大型中心城市,從政治地位、政策引導、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經濟輻射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義烏應該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實現精準的市場和產品定位。對市場而言,重點應開發(fā)本地市場以及中西部地區(qū)、三四線城市場,及時搶占市場份額。李麗珍分析總結了國內主要進口市場的做法,提出了進口商品要突出重點和優(yōu)勢。[3]長期以來,義烏市日用消費品的對外貿易集散中心,在國內外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借助現有的平臺及宣傳認知,將義烏進口市場產品定位于日用消費品領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品牌認知的優(yōu)勢,是符合義烏市場環(huán)境及發(fā)展方向的。同時,商品種類的選擇應結合國內市場的需求以及現有資源的優(yōu)勢,如借助“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中歐班列(義烏)的運行這一契機,可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進口貿易合作。
3.3 打造數字化進口貿易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數字化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機遇。義烏作為其支點城市,同時背后凝聚了巨大的中小企業(yè)力量,擁有良好的電子商務環(huán)境作為支撐,借助數字化貿易平臺,將極大促進進出口貿易的便利性。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qū)的優(yōu)勢,加大培育跨境進口電商貿易,助推電商企業(yè)的入駐,吸引優(yōu)秀的電商人才來義烏發(fā)展,讓更多的人從事進口貿易,對跨境電商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使電子商務成為進口貿易經濟重要載體。義烏借助電商平臺的資源,與阿里巴巴開展eWTP合作,旨在幫助商家創(chuàng)造新機會、新市場,推進大進口戰(zhàn)略,成為全球貿易進口、出口全方位的世界窗口、世界樞紐。如何深化落實平臺合作、解除固有壁壘,需要義烏市政府、企業(yè)主以及整個市場環(huán)境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將新興的進口貿易融入數字化經濟,是進口市場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3.4 線上線下品牌推廣
義烏進口市場的優(yōu)勢、成效需要通過品牌效應推廣到全國各地,開拓更多的商業(yè)渠道來擴大進口市場的業(yè)務。借助整個義烏市場的貨源種類、交通便利、成本控制等優(yōu)勢,集中力量打造進口日用消費品品牌商店,以此進行品牌效應的釋放,讓更多的從業(yè)者認識到義烏的進口市場,并成為義烏進口貿易中的一份子。線上通過入駐大型電商品牌,實現全網的品牌覆蓋。線下通過品牌超市的的打造,重點滲透中西部及三四線城市,挖掘當地進口市場初期的紅利。通過雙線的品牌運營,精準地搶占全國進口市場的份額,逐步壯大進口業(yè)務服務平臺,讓更多的人通過義烏這個平臺從事進口貿易。
4? 總結
隨著國內市場消費的提升,產業(yè)鏈結構的調整,全國處于積極擴大進口的新階段。義烏先前抓住了出口貿易發(fā)展的機遇,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當下義烏應順應時代潮流,勇于創(chuàng)新,響應國家政策,積極轉型,開辟出新的發(fā)展方向。為了更好的推進進口市場的培育,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利用當下的貿易資源,結合數字化信息,力爭打造出一張屬于義烏的新名片。
參考文獻:
[1]謝涓,廖進中.進口貿易對我國區(qū)域產業(yè)結構調整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33(05):105-108.
[2]徐承紅,張澤義,趙尉然.我國進口貿易的產業(yè)結構升級效應及其機制研究——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證檢驗[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57(04):63-75,204.
[3]李麗珍.國內主要進口市場發(fā)展的經驗和啟示[J].寧波通訊,2014(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