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的時候,是20世紀70年代。我的爸爸是我就讀的小學的校長,他也是我們的德育課老師。爸爸愛閱讀,常常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我們。
那時候,學校沒有圖書室,除了教材,能夠讀到的課外書太少了。每當我得到一本課外書,我的內(nèi)心比撿到珍寶還開心。
有一次,我從同學那里借來一本小說,白天沒有看完,晚上吃完飯后,我就在煤油燈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正在我讀得入迷的時候,爸爸走過來,在我旁邊坐下來,我嚇了一跳,想將小說藏起來,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爸爸并沒有責怪我,和藹地對我說:“我們一起讀吧,我剛借到一本《封神榜》,我讀完后再給你讀!”
我瞄了一眼爸爸手中的連環(huán)畫,一個人物形象映入眼簾——幾縷長發(fā)從肩頭垂下來,眼睫毛長長的,大大的眼睛好像會說話;瓜子臉,粉紅的兩腮像盛開的桃花般燦爛;紅紅的嘴唇,衣袂飄飄,好美??!這個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湊過去問爸爸:“這個人是誰呀?”爸爸告訴我:“這個人是妲己……”
爸爸把妲己的故事娓娓道來,我聽得很認真,妲己這個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看這本連環(huán)畫。與此同時,我覺得爸爸懂的可真多呀!爸爸說:“多讀書,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p>
我點了點頭,心想:“以后不用躲著爸爸讀課外書啦,太好了!”
當時,社會上的物質(zhì)匱乏,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但是,這并不妨礙一個愛學習的人追求自己的閱讀夢想。
上小學的時候,周一到周五我住在學校。周五放學后,我便跟著爸爸回到鄉(xiāng)下的家里。我的家鄉(xiāng),山清水秀,到處都是綠綠的樹,五顏六色的花,莊稼在陽光下茁壯成長。一場雨下來,地里的蔬菜伸個懶腰,享受著雨水的滋潤,長勢喜人。
一到周末,爸爸回到鄉(xiāng)下后,就像變了一個人,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我特別敬佩爸爸,覺得他干一行愛一行,會做的事情真多。
那時,我們的生活不寬裕,一家七口人,我們兄弟姐妹四個人,再加上奶奶和爸爸媽媽,單靠爸爸那點微薄的工資很難維持家里的開銷。
為了改善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媽媽毅然放棄了“農(nóng)轉(zhuǎn)非”的機會,決定在老家種田。家里有五畝多水田,全部種上了水稻。她和奶奶每天起早貪黑,種莊稼,種菜,還養(yǎng)了豬和牛。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很體諒大人的不易,因此,每到周末,我們回到家便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天清晨,我起床后便和小伙伴們?nèi)シ排?。臨出門的時候,我?guī)狭藦耐瑢W那里借來的一本連環(huán)畫,決定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太陽剛露出笑臉,小鳥在枝頭唱歌,我和村里的幾個小伙伴趕著牛往石山窩方向走去。石山窩是一座山的名字,不僅有石頭,還有草地,旁邊還有一個大水庫。夏天的時候,我們常常到水庫里游泳。這里是小伙伴們最喜歡來的地方。
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牛在山下的草地上吃草,我們便在一塊綠油油的草甸上玩耍。小伙伴們有的在嬉鬧,有的在捉螞蚱,有的在挖野菜。我和鄰居小榮坐在一邊看連環(huán)畫。我至今還記得那本連環(huán)畫是講述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1939年初,日軍侵占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后,經(jīng)常包圍村鎮(zhèn),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慘痛的教訓,逼得蠡縣的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個好辦法,以躲避敵人的突然襲擊。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啟發(fā),當時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的縣委書記王夫指示,選基礎(chǔ)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條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連,敵人來時便于躲避。后來,經(jīng)過縣委決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的各抗日村鎮(zhèn)發(fā)展起了網(wǎng)絡(luò)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還發(fā)明了連環(huán)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繚亂。在戰(zhàn)斗中,這種被改進的地道很快發(fā)揮了它的威力。1941年春天,蠡縣辛橋據(jù)點有30多名日偽軍出動“五一大掃蕩”。已經(jīng)挖好地道的游擊隊員個個摩拳擦掌,等著敵人來較量一番。當敵人來到時,埋伏在村口的游擊隊一陣排子槍和手榴彈打倒了七八個敵人,敵人措手不及,待拉開架勢要進攻時,游擊隊員已經(jīng)鉆入地道消失得無影無蹤。當敵人撤退時,游擊隊員又從野外的地道鉆出來,在背后又是一陣猛打,包括一名日軍小隊長在內(nèi)的這股敵人全部被殲滅。那一仗打得神出鬼沒,一時間,當?shù)氐目谷哲娒袷繗獯笳?,昔日大搖大擺地出來掃蕩的日偽軍再也不敢囂張了。
我和小榮看連環(huán)畫入了迷,我家的老黃牛還有她家的黑牛趁我們不注意,逃出了我們的視線。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們看完了連環(huán)畫,發(fā)現(xiàn)老黃牛和黑牛不見了,這才慌了神。我們四下尋找,哪里還有它們的影子。其他的小伙伴也幫著我們尋找,大家找遍了附近的樹林和石山,都沒找到。小榮急得哭了起來,我內(nèi)心雖然著急,但是我想到了從書上看到的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便一邊安慰小榮,一邊想辦法。我心想,這兩頭牛之所以跑了,可能是因為它們不想在這里啃食這些青草,也許是想去偷吃那些誘人的農(nóng)作物吧?
想到這里,我果斷地拉著小榮的手,朝后山那邊的菜地跑去。我們氣喘吁吁地跑到菜地附近,看到村里的黃婆婆正拿著一根荊條,吆喝著,攆著兩頭牛朝小路上走來。我一眼便認出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牛。黃婆婆見到我們,大聲嚷嚷道:“你們兩個小丫頭,牛跑了都不知道,你們干嗎去了!要不是我在菜地附近,那些蔬菜可就遭了殃了……”
小榮囁嚅著,不知道說什么好。我滿臉堆笑,向黃婆婆道了謝,并保證下次一定不再開小差之后,黃婆婆這才原諒了我們。
當時,人們在自留地里種點蘿卜、白菜之類的蔬菜,這可是每家每戶生活的保障??!如果被牛吃了,那多可惜??!所以,多年以后,我還能記得黃婆婆那嚴厲的語氣。
長大后,我成了一位愛閱讀的老師。閱讀,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閱讀,并能將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guī)迥昙壍膶W生做一個游戲——拋硬幣,通過游戲來說明拋硬幣的結(jié)果出現(xiàn)正反兩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游戲中,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拋10次硬幣,有的學生拋出的結(jié)果是3正7反,有的學生拋出了6 正4 反,還有的學生拋出的結(jié)果是2正8反。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鼓勵他們?nèi)タ磿?,從書中尋找答案?/p>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問他們找到答案沒有。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問題。他們的答案讓我感到滿意——把硬幣拋1 米高和拋1 厘米高,結(jié)果當然不一樣!問題迎刃而解,這就是閱讀帶給學生的智慧。
閱讀,能給我們建立一個避風港,能為我們提供成長需要的營養(yǎng),能讓我們變得強大起來。閱讀,的確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在閱讀中,我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周秀梅,小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喜歡教書,寓教于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善于營造輕松快樂的氣氛,展現(xiàn)課堂的無窮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