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樂 馬蕾
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新的小班小朋友要入園了。上一屆的孩子們留下了6只白玉蝸牛,我們把它們投放在養(yǎng)殖區(qū),希望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幫助他們緩解入園焦慮。開學了,先是有幾個不哭的孩子注意到了它們,紛紛過去看蝸牛,但只是看了看就走了。隨著孩子們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他們?nèi)タ次伵5拇螖?shù)越來越多,也開始幫著老師照顧蝸牛,喂它們食物,給它們的家噴點水。
蝸牛產(chǎn)卵
9月7日中午,孩子們正在午睡,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蝸牛產(chǎn)卵了,而且產(chǎn)了好多好多,我趕緊用手機錄下這個難得的時刻,并上網(wǎng)了解有關(guān)蝸牛產(chǎn)卵的資料,知道了現(xiàn)在正是蝸牛產(chǎn)卵的季節(jié)。下午起床的時候,我沒有提醒孩子們,想看看他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子珊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且大聲叫起來:“老師,快點看,有白色的東西?!彼械暮⒆觽兌紘诉^來,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這是蝸牛的蛋?!薄安粚?,是蝸牛寶寶?!薄笆俏伵3缘臇|西,老師給放的,我看見了?!笨吹胶⒆觽儗ξ伵B烟貏e感興趣,我決定帶他們進一步觀察。我讓每個組分別觀察這些卵,孩子們在觀察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魏萊說:“老師,怎么這么多白色的球???”令怡說:“我覺得是蝸牛的寶寶。”子墨說:“不是,是它的蛋,就跟雞蛋似的?!鼻飳嵳f:“不是,好像是石頭,就在里面放著的?!弊幽f:“快看,有的蛋殼都破了?!?/p>
孩子們似乎對白色粒粒到底是什么還分不清楚。因為蝸牛孵化的過程需要12~20天,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長。為了把握住幼兒此刻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我決定不等小蝸牛孵化出來,而是將事先錄的蝸牛產(chǎn)卵的視頻和從網(wǎng)上找的照片放在電腦上,給孩子們簡單講解了,白色的粒粒就是蝸牛的卵,過一段時間就會孵出蝸牛寶寶。孩子們聽后覺得新奇極了,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蝸牛寶寶的出生。由此,一場關(guān)于蝸牛卵孵化的觀察活動開始了。接下來,我和孩子們一起記錄了蝸牛產(chǎn)卵的時間(9月7日),等待著它一步步孵化出小蝸牛。通過這次討論,孩子們知道了蝸牛是卵生的,并且知道了白色的顆粒是蝸牛產(chǎn)的卵,卵能孵化出小蝸牛來。
記錄完時間后,我又進一步問孩子們:“那這些剛產(chǎn)的卵放在哪里呢?怎么樣照顧它們才能快一點孵出小蝸牛呢?”孩子們都在猜測討論,子珊說:“要不放在紙盒子里?”子墨:“不行,紙盒子會憋死它們的。”我問:“那怎么辦呢?”子墨說:“就放在和蝸牛媽媽一樣的盒子里?!蔽矣謫柡⒆觽儯骸拔覀冊撛趺凑疹櫵鼈兡兀俊弊由阂矄枺骸八鼈円残枰人詵|西嗎?”這個問題我們都不了解,于是一起上網(wǎng)查找資料。資料上說:“剛產(chǎn)的卵要單獨放在一個盒子里,要有洞,這樣會有空氣。在盒子底下放一層沙子或土,把卵放上去,再蓋一層被子(紗布),只要沙子或者土干了,就要噴水,但不能噴太多。”孩子們和我一起按照查到的方法,將蝸牛卵安置好。
“卵生”這一概念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理解起來通常比較困難,一般是在大班階段開展相關(guān)活動。但是恰逢我們的蝸牛產(chǎn)卵,使幼兒對蝸牛產(chǎn)卵的過程(錄像)、卵的樣子和卵孵化出小蝸牛(后續(xù)觀察)能夠有直觀的觀察和了解,那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蝸牛是卵生動物也便有了可能。但是小班幼兒觀察的持續(xù)性有限,因此對于蝸牛卵會有怎樣的變化,我采取先告知、再觀察驗證的方式,滿足幼兒當時的好奇心,激發(fā)后續(xù)觀察的愿望。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感知到蝸牛是卵生的動物,了解了卵孵化的環(huán)境和條件,激發(fā)了尊重和愛惜小動物的情感。
照顧蝸牛寶寶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孩子們對觀察“孵小蝸牛”的活動興趣更加濃厚了,每天都去觀察,給卵噴水,天天盼著小蝸牛快點出生。
9月25日區(qū)域活動時,昕宸跑過去看蝸牛,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蝸牛卵已經(jīng)孵出小蝸牛了。孩子們都圍了過去:“好小啊。”“我能摸摸嗎?”“這么小的蝸牛吃什么啊?”有了照顧大蝸牛的經(jīng)驗,孩子們自己提出來要照顧好這些小蝸牛,并將照顧大蝸牛的經(jīng)驗遷移到對小蝸牛的照顧上,喂小蝸牛各種食物,給小蝸牛的家噴水等等。
這樣過了兩天,我對孩子們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蝸牛吃什么呢?”昕宸有些傷心地說:“我給它的面包一口都沒吃。”世勛則高興地說:“胡蘿卜片、綠菜它都吃?!薄笆堑模銈儍蓚€人觀察得都很仔細,剛出生的小蝸牛確實只能吃一些綠菜葉或者切成薄片的胡蘿卜,不吃面包和餅干?!?/p>
孩子們通過動腦猜想、動手操作、觀察實驗這些方法,知道了剛出生的小蝸牛吃什么。而且每天都能主動去觀察,能長時間地完成一件事,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自從了解了小蝸牛的食性以后,孩子們又多了一項任務(wù),照顧蝸牛寶寶。
隨著觀察的深入,孩子們又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事情。一天早上,蟲蟲小朋友第一個來到養(yǎng)殖箱前,看了半天對我說:“老師,你看蝸牛死了,它怎么一動不動?!薄澳悴虏逻@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會不會是死了?”早飯后,我讓孩子們都觀察了一下蝸牛,6只蝸牛都縮在殼里,任憑我們怎么動它,都不醒。于是,“蝸牛怎么不動了”這個探究活動就自然而然地開展了。我先讓孩子們猜一猜蝸牛為什么不動了?樂樂說:“我想它可能是死了。”豆豆說:“是不是睡懶覺了?”琪琪說:“可能睡懶覺吧,我就愛睡懶覺?!毙男恼f:“是不是餓了?不想醒?”貝貝說:“肯定是死了,我好傷心。”……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孩子們都知道蝸牛喜歡在暖和的地方住著。我引導幼兒站在窗臺旁邊感受一下溫度。悠悠說:“太冷了,有一股涼風?!保ㄟ@會兒正值9月下旬,班里還開著空調(diào),有點冷)孩子們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是空調(diào)太冷的原因,導致蝸牛一動不動的。隨后我請孩子們出出主意:“怎么才能讓蝸牛暖和起來?”
子萌說:“給它蓋被子吧?!毙⊙耪f:“被子可不行,塞不進這個箱子,要不把我的毛巾給它蓋上。”崇竣說:“蓋一片葉子吧,一片菜葉?”云可說:“不行,要不穿厚厚的衣服,我家里的小狗冬天冷了就穿衣服?!蓖鹛裾f:“那要不我們在箱子底下墊一塊布試試吧?!庇谑俏覀円黄鹩盟麄兿氤鰜淼霓k法試驗了一下,蓋毛巾(塞不進去)、蓋葉子(身體圓圓的尖尖的,蓋不?。?、墊布(箱子依舊是涼涼的)、穿衣服(沒辦法完成)。這些辦法都不行。最后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加熱墊給孩子們看,告訴他們加熱墊的作用,并插上電,讓孩子們用手摸一摸,感受它的熱度。當我們把蝸牛養(yǎng)殖箱放在加熱墊上時,其中有兩只蝸牛不一會兒就伸出了頭來,看來這個辦法有效果,需要人工給它加熱。
通過猜想、親手摸一摸加熱墊、試一試的方法,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蝸牛的生存環(huán)境。每天都有孩子去觀察小蝸牛,也有孩子去摸摸加熱墊看看溫度適不適宜。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和小蝸牛的感情更深了,對小蝸牛的照顧也更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