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是流行于九江縣的一種山歌。其中有多首山歌以三個音構成整曲,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得名三聲腔。在《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腔音列研究》中,對九江縣三聲腔的腔音列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為了對九江縣三聲腔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文章將主要采用音樂形態(tài)分析法對三聲腔山歌的骨干音、調式調性、曲式與旋法等方面有更深層次、全方位的了解。
關鍵詞:三聲腔;骨干音;調式調性;曲式旋法
九江縣三聲腔山歌:
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是流行于九江縣(現(xiàn)改名為廬山市)的團結、永安、塔口、城門、涌泉、新塘、新合、黃老門、獅子、馬迴嶺等地的一種山歌。其中,有多數(shù)山歌,主要由三個音構成,因而得名三聲腔。但在整個九江縣三聲腔山歌中,除了有三個音構成的山歌,還有由四個音、五個音構成的山歌,它們都是以三個音為骨干音的三聲腔山歌。因此,對于九江縣三聲腔山歌來說,三聲腔已不僅僅是圍繞三個音展開的一種民歌類型,而是指流傳于整個九江縣境內的一種山歌,其中有三聲、四聲和五聲,但是其核心,最有特色的部分還是三聲。
筆者在前一篇論文《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腔音列研究》中已對九江縣三聲腔山歌中的“二聲性”、“三聲性”、“四聲性”、“五聲性”三聲腔的腔音列做了詳盡的分析。在本論中,筆者將對九江縣三聲腔山歌的骨干音、調式調性、曲式與旋法等方面對九江縣三聲腔山歌旋律音調做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研究。
在《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腔音列研究》中,根據(jù)中國民族五聲調式音階中的音階結構可以劃分為三類:A型do re mi(大二+大二),B型sol la do或re mi sol(大二+大二),C型mi sol la或la do re(大三+大二);中國多聲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幾種典型非三度結構的和弦:純五度疊置,如:do sol re,純四度疊置,如:re sol do,大二度+純四度,如:do re sol,純四度+大二度,如:sol do re;[1]本文中將繼續(xù)沿用這些概念。
一、九江縣三聲腔山歌骨干音與非骨干音的分析:
骨干音與非骨干音的分析與辨別在民歌旋律分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骨干音是指構成三聲腔的旋律音;骨干外音,是指旋律音調中與三聲腔構成音緊密聯(lián)系,起潤飾、輔助、過渡或凸顯地域風格特征作用的旋律構成音。在我國民族音樂作品中,通常由一個或多個三個骨干音行腔,這種三個骨干音的音列稱為“三音列”。
通過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骨干外音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起裝飾性作用,潤腔的使用是中國音樂作品有別于西方大小調體系音樂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倚音、滑音、波音、回音(一般用實際音高記出)、顫音等手法;二是起烘托作用,主要出現(xiàn)在句頭起音或句與句的銜接中,起輔助和過渡的作用。在筆者對九江縣三聲腔的分析研究中發(fā)現(xiàn),它的骨干音與非骨干音的使用情況如下:
(一)“二聲性” “三聲性”三聲腔
在“二聲性”“三聲性”三聲腔中,無論是A型、B型、C型,還是中國民族和聲非三度疊置的三聲腔,它的骨干音就是構成全曲的兩個音或者三個音,它不存在非骨干音的問題。
(二)“四聲性”三聲腔
1、一個三聲音列+裝飾音型
《山歌不唱忘了祖》中全曲以一個中國民族和聲性非三度疊置的三聲音列do re sol行腔,而mi是作為裝飾音使用,因而do re sol是骨干音,而mi是非骨干音。
譜例1 《山歌不唱忘了祖》[2]
2、兩個三聲音列交錯型
《莫把月光當日頭》由我國民族調式中C型三聲音列l(wèi)a do re和西方大小調體系中小三和弦la do mi交錯構成。但占主導地位、彰顯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還是la do re三音列。因此,la do re三音屬于骨干音,而mi屬于非骨干音。
譜例2 《莫把月光當日頭》[2]
(三)“五聲性”三聲腔
1、一個三聲音列+裝飾音型
在《唱歌要唱隔山拖》中,全曲由sol la do re mi五個音構成,但是主要圍繞著sol la do(B型三聲音列),re和mi為非骨干音。
2、兩個三聲音列交替型
《姐要戀郎莫嫌窮》
全曲由sol la do和re mi sol兩個B型三聲音列交替進行,都屬于骨干音,帶有徵類色彩,這種類型出現(xiàn)的較多。
譜例3 《姐要戀郎莫嫌窮》[2]
3、三個或三個以上三聲音列交織型
《俺倆都是真心的愛》,全曲由do re sol(我國民族和聲性非三度疊置)、re mi sol(B型)、la do re(C型)、sol la do(B型)四種三聲音列,但re mi sol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少,以其他三種交替進行。
譜例4 《俺倆都是真心的愛》[2]
通過對九江縣三聲腔山歌骨干音與非骨干音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看出“二聲性”“三聲性”的三聲腔以一種二聲音列或三聲音列行腔,因而它的構成音都是骨干音,沒有非骨干音;“四聲性”的三聲腔既有以一個三聲音列行腔,另一音作為非骨干音來裝飾作為骨干音的三聲音列,也有兩個三聲音列交替行腔,四音都為骨干音,或其中三音為骨干音,另一音為非骨干音;“五聲性”的三聲腔有以一個三聲音列行腔,外加兩個裝飾性的非骨干音,也有兩個三聲音列交錯行腔,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三聲音列交織行腔,五個音都是骨干音。厘清骨干音與非骨干音對后面的調式調性曲式旋法、襯詞襯腔的研究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二、調式調性分析研究:
(一)起始音研究:
按照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調式調性的傳統(tǒng)分析方法,一般都是以結束音來定調式調性,但是起始音的研究,對于調式調性的分析研究也有重要意義。對于九江縣三聲腔的起始音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
1、起始音和結束音一致
如:《新打剪刀不用磨》,起于徵,終于徵。
譜例5 《新打剪刀不用磨》[2]
2、起始音和結束音是一個四度、五度的屬關系
如:《你有心來我有意》,起于do,終于sol,形成一個五度屬關系。
譜例6 《你有心來我有意》[2]
3、起始音和結束音是三度、六度關系
如:《人無志氣事不成》起于la,終于do
譜例7 《人無志氣事不成》[2]
以上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起始音,都與主音有著密切關系。
(二)結束音定調:
從結束音上看,九江縣三聲腔山歌對宮、商、角、徵、羽調式都有涉及,其中以徵調式最多,依次遞減是羽、宮、角,商調式最少。
1、徵調式
徵調式音階是由兩個相同的B型三聲音列構成。因T、S、D三個功能性音級都有,其調式骨架齊全,具有主音上方大六度音程,傾向大調色彩,或稱徵類色彩。如:《你有心來我有意》結束音在sol上,開始音在do上,形成一個五度關系,屬徵調式。
2、羽調式
羽調式音階是由兩個相同的C型三聲音列構成。因T、S、D三個功能性音級都有,其調式骨架齊全,具有主音上方小三度和小七度音程,因而類似小調色彩,稱為羽類色彩,如《長工插秧歌》,開始音和結束音都在la上,全曲圍繞la do re進行,形成羽類五聲調式。
3、宮調式
宮調式音階是由A型與B型三聲音列構成。因缺少下屬音,其調式骨架不全,具有主音上方大三度和大六度音程,因而大調性質較明顯,屬于大調色彩,或稱徵類色彩。如《真金不怕火來燒》,開始音是do la,結束音是do,第一、二、三句結束在do上,第四句結束在re上,五、六句結束在do上,顯現(xiàn)出一種起承轉合的結構,因而全曲是一個宮調式的五聲音階。
4、角調式
角調式音階由C型與A型三聲音列構成。因缺屬音功能,其調式骨架不全,具有主音上方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因而類似小調色彩,或稱羽類色彩。如:《挖百合》起始音結束音都是mi,整曲圍繞mi sol la三音列進行,是一個明顯的角調式。
5、商調式
商調式音階是由B型和C型三聲音列構成。因T、S、D三個功能性音級都有,其調式骨架齊全,具有主音上方小三度和小七度音程,因而類似小調色彩,稱為羽類色彩,如:《打保單》起始音是sol,結束音是re,全曲圍繞re mi sol三音進行,每一句都結束在re上,屬五聲商調式,但商調式在九江縣三聲腔中出現(xiàn)的非常少。
(三)調式調性的明確性:
在九江縣“五聲性”三聲腔山歌中,其調式性、色彩都是可以確定的,但是在“二聲性”、“三聲性”“四聲性”三聲腔中,其調式調性具有游離性,并不能確定下來,如《人無志氣事不成》中出現(xiàn)四個音為do re sol la,其記譜也可以記成sol la re mi,所以它的調式調性是不能確定的。但是無論哪種記譜方法,都傾向大調色彩,稱為徵類色彩。同樣,在“三聲性”三聲腔中也是同樣情況,如《幾時能天光》記譜為la do re,亦可記成mi sol la,所以它的調式調性是無法確定的,但是都屬于羽類色彩。
(四)轉調:
轉調在九江縣三聲腔中出現(xiàn)的情況非常少,從目前搜集的譜例看,只有《問路》中有用到“移宮犯調”,該曲前兩句中出現(xiàn)do re mi sol,因為出現(xiàn)了大三度,結束音在re上,所以可確定為商調。在第三句中“清角為宮”轉入下屬調,在第四、五句中又轉回宮調?!犊嘀凶鳂烦礁琛返谝痪鋎o re mi sol la第二句轉下屬,G宮轉G徵,屬同主音轉調。
譜例8 《問路》[2]
三、曲式結構分析:
九江縣三聲腔山歌大多數(shù)是二、二、三七字 五句體,因而單一部和分節(jié)歌居多,另也有單二部和單三部結構的三聲腔。
(一)單一部結構
這是九江縣三聲腔的常見形式,歌詞通常是2+2+3七字的五句體,旋律走向上通常是起、承、轉、合四句,如《蒼天為何不說理》中,歌詞是:叫我唱歌我唱歌,我有三門不快活,日里又無柒(吃)和穿,夜里又無油點燈,我快活哪一門哪。旋律上:起1—4小節(jié),承5—9小節(jié),轉 10—17小節(jié),合:18—24小節(jié),因而會造成詞曲錯位,別有韻味。
譜例9 《蒼天為何不說理》[2]
(二)單二部結構
《苦中作樂唱山歌》A(1—6小節(jié))、B(7—25小節(jié))。B部分可以細分為兩段,因為樂句較少,所以不再細分,一般就看成單二部。
譜例10 《苦中作樂唱山歌》[2]
(三)單三部結構
《問路》的結構為A(1—12小節(jié))、B(13—23小節(jié))、C(24—35小節(jié))。這種單三部結構在九江縣三聲腔民歌中并不多見,而且有領唱和眾合的演唱形式。
譜例11 《問路》[2]
(四)趕五句
在一般五句式山歌中,將其中間句改為“趕唱”雙聲疊韻歌詞,與其他部分形成強烈對比,構成歌曲高潮,達到特殊的藝術效果。所以叫做“急板山歌”,有的地方叫做“趕五句”、“趕句子”“趕歌子”。一般說來,歌詞的前兩句和最后一句不能趕,中間的三、四句子可以趕,如《急板山歌》:
譜例12 《急板山歌》(一)《我郎山歌唱的好》[2]
四、旋法特征:
1、特性三音列:
我國多地的音樂風格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特性音程的使用上,如陜西的re sol、湖北的sol re、贛南的mi do,而九江縣三聲腔的特色體現(xiàn)在它的特性三聲音列的使用上——do re sol或sol la re,大二+純四結構,屬非三度疊置色彩。如《情哥戀姐姐戀郎》、《新打腳車四步頭》、《扳竹筍》中,全曲始終縈繞著do re sol三聲音列。
譜例13 《新打腳車四步頭》[2]
譜例14 《扳竹筍》[2]
2、字腔比例:
為了容易上口,九江縣三聲腔歌詞的韻律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一首五句頭的歌詞,一、二、四、五句末要押韻(第三句可以不押韻),如《新打腳車四步頭》中的第五句,就有四句的韻腳是“頭、溝、柔、流”(十三轍:九、由、求)。
九江縣三聲腔既有一音對一字的山歌,如《窮人也有出頭時》,有的音多字少的地方則用襯詞填滿,偶爾有一些裝飾音,給人一種淳樸的美感;也有多首一字對多音的山歌,如在《唱歌要唱隔山拖》中運用了大量的一字對多音,拖腔中既有疏松型的一音長時值的拖腔,也有一字對多音、節(jié)奏緊湊、變化靈動的拖腔,從而將整個曲體結構擴展。
本論文通過對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骨干音與非骨干音的厘清、調式調性的分析、曲式與結構分析、旋法特征的研究,對贛北九江縣三聲腔的音樂形態(tài)特點有了一個詳細介紹,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來認識、了解并關注這種類型的山歌,后續(xù)本人將從它的歌詞、演唱方法、潤腔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軼舫.贛北九江縣三聲腔山歌腔音列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2).
[2]九江縣民間歌曲編選小組.九江縣民間歌曲集(初稿),油印本, 1981,6
作者簡介:
王軼舫,九江學院藝術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九江民歌‘三聲腔研究”(16Y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