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云
[摘 ? ? ? ? ? 要]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加速發(fā)展和應用,移動互聯(lián)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中國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變革。教育管理、思維方式、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無不受到新技術的影響,中國教育全面進入新時代。教育部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xiàn)“三全兩高一大”的發(fā)展目標。其中“兩高”是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普遍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紛紛搶抓發(fā)展機遇,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智慧校園”,那么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就尤為重要。從背景、現(xiàn)狀、要求等方面探討信息化時代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關 ? ?鍵 ? 詞] ?信息素養(yǎng);語文教師;現(xiàn)狀;要求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3-0150-02
“教育信息化2.0”一詞由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正式提出,相對之前的教育信息化1.0時代,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xiàn)“三全兩高一大”的發(fā)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皟筛摺笔侵感畔⒒瘧盟胶蛶熒畔⑺仞B(yǎng)的普遍提高?!耙淮蟆敝附ǔ伞盎ヂ?lián)網+教育”大平臺。
一、基于教育信息化2.0時代和智慧課堂的背景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慕課、SPOC等在線課堂逐漸興起,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日趨流行,傳統(tǒng)課堂正在向智慧課堂轉變。提起傳統(tǒng)課堂,我們首先想到就是一間教室、一位教師、一群托腮的學生,教師上課一言堂,學生不知何時思想已經開始“云游四方”。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資源途徑不統(tǒng)一,課堂單向傳輸,缺乏雙向互動,使原本木訥的教室變得更加缺乏活力。
而智慧課堂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實現(xiàn)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興趣完美對接。課前通過學習平臺教師進行任務、資料、通知的發(fā)放,引導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還可以利用學習平臺的移動閱讀系統(tǒng),進行海量資源搜集與訂閱,充分發(fā)揮校內外資源價值。課中,通過移動課堂互動系統(tǒng)實時進行互動,提高課堂活躍度。例如,課堂的簽到、搶答、測驗、投票、討論上墻,最終實現(xiàn)激活課堂。課后,學生利用學習平臺提供的課外閱讀、課程作業(yè),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化理解。教師根據學生反饋信息進行針對性指導。課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將課堂所獲理論應用到實踐。
二、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及現(xiàn)狀分析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重塑了教育生態(tài),對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不僅要求教師要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更需要不斷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何為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廣義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質,狹義的信息素養(yǎng)通常指信息能力。而當今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與不斷提高的教育信息化要求是不匹配的。
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現(xiàn)狀分析:首先,部分教師信息化意識不強,對學科相關信息的敏銳性不夠,搜集的主動性不足,同時對信息的整合、優(yōu)化和歸類能力還很缺乏。部分教師信息資源獲取范圍較狹窄,只限于從課本、教參、已有教學的課件獲取,主動從互聯(lián)網獲取信息的意識不強,信息平臺搭建意識及與學生互動溝通意識不強,更談不上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其次,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足,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創(chuàng)造、傳遞、利用和評價能力缺乏。有些教師僅限于運用文字PPT,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也僅限于課堂,更談不上課程資源設計、學習互動平臺搭建、線上線下混合學習、虛擬仿真實訓等系統(tǒng)。
最后,部分教師信息道德的缺乏。信息道德是信息領域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之一,是信息領域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在現(xiàn)實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對信息勞動價值的認同,對揚善抑惡、契約精神等社會信息道德的傳播。
三、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對語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現(xiàn)代教育及語文教學提出了如下要求:“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基本能力以及應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睘榱颂嵘龑W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教學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
(一)語文教師的信息意識敏銳性
語文教師信息意識敏銳性,即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語文學科信息的敏銳性以及有關教育教學信息工具運用的自覺性。
對語文學科信息的的敏銳性是語文教師能捕捉到哪些信息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學科信息,哪些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哪些有助于活躍語文課堂教學等。這是一個時時、處處無所不在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例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品讀》等欄目可以作為學生詩歌閱讀的教學資源,一些語文學科的微信公眾號如“語文好教師”“伴讀書單”“生命語文審美教育”等都提供了極豐富的語文信息資源。
教育教學信息工具運用的自覺性是語文教師在“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自覺地將信息工具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教師恰當地將相關語文學科信息與相應的信息工具相融合,從而做到語文學習的高效。
(二)語文教師信息能力的不斷提升
語文教師信息能力即教師對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創(chuàng)造、傳遞、利用和評價的能力。下面就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探討語文信息能力。
課前,語文教師從互聯(lián)網中獲取相關信息,分類放入學習平臺的資源包里,從而拓寬學生的語文閱讀面。運用動畫制作軟件、視頻錄制軟件等制作微課,便于學生課前學習語文知識,實現(xiàn)翻轉課堂。通過在學習平臺進行任務、通知的發(fā)放,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搜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交流。例如,在上《合歡樹》時,我通過學習平臺發(fā)布視頻,讓學生課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從而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在平臺發(fā)布任務,搜集初中時所學《秋天的回憶》中你感觸最深的語句,并發(fā)表在學習平臺上。任務的布置讓學生搜集資源,并加強了溝通與交流。
課中,語文教師利用視頻、音頻、直播、圖文、PPT等多種授課形式和資源給學生以生動、新鮮的課堂教學感受。同時課中互動教學平臺的運用,能夠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如課堂的搶答、選人、測試、投票、討論上墻、課堂報告等,最終實現(xiàn)激活課堂,完成傳統(tǒng)課堂的升華。例如,《靜女》教學中播放視頻、音頻,激活課堂學習氣氛,發(fā)布小組合作任務,具體賞析三個場景并通過投票選出最佳小組。《語言得體》教學時,通過“秀才賣柴”的動畫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測試將學生完成情況實時統(tǒng)計投屏,從而激勵學生學習。
課后,教師運用學習平臺發(fā)布作業(yè),從而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和鞏固。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課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例如,《邊城》教學后,我在學習平臺上發(fā)布作業(yè),要求學生寫一段關于家鄉(xiāng)的短文并引導學生思考諸如作家的“鄉(xiāng)土情節(jié)”。
(三)語文教師信息道德的提升
信息道德包括兩方面,即信息道德的主觀方面和信息道德的客觀方面。前者是個人信息道德,如對信息勞動的價值認同;后者是社會信息道德,如傳播社會正能力、揚善抑惡等。語文課程因其學科特點更加需要教師提升信息道德,教師加強個人信息道德,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加強社會信息道德的宣傳。如在《合歡樹》教學中,運用音頻《天之大》,烘托氛圍,從而對生命、親情有更深刻的領悟。《好雪片片》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事件,積極宣傳陌生人之間需要的“明凈的善意”。
教育信息化新時代的大幕已經緩緩打開,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日趨流行,傳統(tǒng)課堂正在向智慧課堂轉變,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迫在眉睫。語文教師要通過不斷自主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從而適應教育信息化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健,郭紹青.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綜述[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4).
[2]朱金滿.信息時代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J].中小學電教,2005(1).
[3]桑志軍.中小學語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對策[J].廣東教育學院,2005,25(2).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