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澤
摘 要 樟子松是北方林業(yè)常見的綠化樹種,因有較強的耐寒和耐旱性而廣泛種植,不僅能起到綠化防護的作用,還具有較高的水土保持效果,同時,樟子松還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開發(fā)價值。樟子松的栽培種植一直是北方林區(qū)培育的要點,在進行培養(yǎng)種植時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綜合考慮林木的生長要求,做好相關的培育種植工作。基于此,簡要論述樟子松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 樟子松;栽培技術;育苗
中圖分類號:S791.253;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52
樟子松是北方常見的常綠喬木,樹形高大,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能耐-50 ℃~-40 ℃的低溫,壽命長,樹齡一般能達到150~200年,原產(chǎn)于我國黑龍江地區(qū),是東北常見的保持水土、防風護堤、經(jīng)濟速生林樹種。另外,樟子松的樹皮可以用作栲膠,樹干能制松香和松油,樹干筆直可做建筑木材以及家具等。近年來,樟子松由于較高的觀賞價值,成為城市園林綠化中的熱門樹種。但是,受到樟子松種源以及栽培技術不足的限制,部分林區(qū)的樟子松培育水平和種植質量并不高,因此需要在種植過程中包括育苗時期進行必要的優(yōu)化,以提高林區(qū)樟子松的種植質量,完善樟子松的觀賞和經(jīng)濟價值。
當前樟子松的種植環(huán)境主要是高地和山地,這些地區(qū)環(huán)境惡劣、氣溫低、土地貧瘠、森林覆蓋量少、風沙天地多,要想實現(xiàn)防風護林、水土保持的效果,必須種植大量的樟子松,因此對種源需求量較大。而樟子松結實期較長,面對大量的種源需求會出現(xiàn)供應不足的現(xiàn)象,為緩解種源壓力,提高樟子松的種植質量就變得十分重要。當前,我國北方林區(qū)主要通過提高樟子松母林種植質量、采用多種保護措施、進行間伐種植、優(yōu)化樟子松林生長環(huán)境、縮短樹木結實間隔等方式彌補種源不足的問題[1]。
1 育苗
育苗可以選擇容器育苗和田地育苗,容器育苗一般在苗圃地完成,田地育苗則在農田進行。容器育苗一般要用厚度在0.02~0.04 mm的農用塑料薄膜制成,底部打孔10個左右,方便排水。容器的大小要根據(jù)苗木規(guī)格、運輸條件和造林地地質條件而定,盡量選用小規(guī)格容器,方便形成密集根團,易于搬運。田地育苗要為樟子松幼苗選擇種植地,要結合幼苗的生長習性,選擇土壤松軟、土質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和中性砂壤土地較為合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直接用之前種植過樟子松的土地作為育苗地,能提高幼苗的抗性,有助于幼苗生長發(fā)育。在選擇種植地時,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和土壤條件,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必要時要對育苗地的土壤肥力進行人工干預和調整,以提高育苗效果。如果育苗地地勢較低,要提前做好排水工作。育苗時期也比較重要,東北地區(qū)由于氣候寒冷,一般在5月播種,播后用噴灌、噴壺澆2次水,避開陰濕下雨天氣,一周后就可長出齊苗。
樟子松苗木在進入生長旺期后要注重施肥,為苗木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一般在6月下旬施肥,施5~10 g·m-2硫胺,隔10天施一次,具體的施肥量也可以參照苗木生長情況而定,但是要低于25 g·m-2[2]。到8月停止追肥,否則養(yǎng)分過多,苗木生長過旺,會導致冬天苗木抗性下降。在施肥時要先給苗木澆水,將肥料水稀釋后澆在苗床上,再澆清水進行沖洗。具體的肥料選擇可以根據(jù)苗木情況、氣候條件和土壤土質進行綜合選擇,必要時也可以追加復合肥。
除施肥外,苗木生長期的澆水工作也非常重要。北方地區(qū)秋冬季節(jié)雨水較少,早春季節(jié)土地往往處于冰凍狀態(tài),雨水也比較少。而早春季和秋冬季又是樟子松的主要生長期,因此要提早做好防寒和防旱工作。北方林區(qū)最常見的防寒方法是在大地封凍前用清水將林木澆透,讓林木在越冬前就儲存過冬所需的多種養(yǎng)分,保證整個冬季的水分供應,減少寒冬季節(jié)樟子松苗木的死亡率。
2 種植地選擇和優(yōu)化
如果種植地在山地,則要做好除草和松土工作;如果在沙地,則要先割除大型雜草保留草帶,進入冬春季節(jié)后可以起到防風固沙作用。如果種植地是流動或者半固定的沙丘地,那么要在種植前選擇和種植能固沙的植物,然后再種植樟子松苗木并要做好保護工作,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使其免受大風、飛沙等的侵擾。一般在沙地生長的樟子松具有較強的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土作用。
3 移栽
樟子松幼苗移栽一般在春天進行,當?shù)乇肀鶎尤诨s20 cm時,進行人工起苗,盡量保證根系完整、濕潤。起苗之后要對幼苗及時包裝捆扎,減少根部暴露時間,起苗包裝之后要盡快運輸,并做到隨起隨運。光照較強時,應當放置在遮陽棚里,避免日曬。
移栽方法一般分為機械移栽、簇植法、垂直壁法等。機械移栽主要是在較為平緩的沙地上用機械栽植,栽植深度較大,表面壓實,株間隔比較標準,成活率在70%~90%。簇植法是在較小的地塊上用植樹鍬每次移栽3株左右苗木,呈現(xiàn)梅花三角形狀,株間距為25~30 cm。如果是較為干旱的沙地上,則要進行深植以提高成活率。垂直壁法是沙地移栽中比較常見的方法,操作簡單、效率高,而且移栽成活率較高。在移栽人相對的垂直壁下,挖深35~40 cm的坑,坑上口寬度在30 cm左右,坑底寬15 cm,將苗木扶正在垂直壁一側,將第二坑土填入第一坑中,填滿踩實。
樟子松一年四季都可移栽,但春天移栽成活率較高,如果是在春夏之際移栽,則要在運輸和移栽之后噴水,使樟子松針葉氣孔不均勻關閉,減少水分和營養(yǎng)流失。對于較大苗木要在移栽后設立支架,防止苗木倒伏。移栽之后為提高成活率,要澆透水或噴施有機肥等。
4 林間管理
在樟子松林木長成之后,如果林間種植過于緊密,會影響土壤的通氣性能。因此,在林木生長過程中要適當對林下草地進行選擇性割除,保留較為整齊的草地,以改善土壤的通風換氣,有效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3]。此外,在除草時要注意美觀要求,有選擇性地清除雜草,保證樟子松林地的整體美觀。同時,還要做好定期修剪工作。
5 病蟲害防治
5.1 蟲害防治
在生長期可適當噴藥防治蟲害,進入秋冬季后要采用樹干涂白或者噴石硫合劑的方式進行防寒和防蟲害處理,同時要注意清除樹干上的蟲蛹和蟲卵。在蟲害高發(fā)地區(qū),可以給每株成材樹上捆綁毒繩,消除蟲害。
5.2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分為兩種。1)松針紅斑病,在發(fā)病初期會出現(xiàn)深褐色病斑,如果病癥得不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防治,則會逐漸加強,遍布整棵樟子松,導致針葉枯黃。樹冠下部枝條是病斑高發(fā)區(qū),逐步向其他區(qū)域蔓延。為防治紅斑病,可以在樟子松長出新葉后噴灑75%百菌清,隔1周噴1次,連續(xù)噴灑3次。2)松針立枯病,多發(fā)于1~2年生的幼苗生長期,在幼苗長成后三年也有可能發(fā)病。主要的防治工作集中在幼苗生長期,在幼苗生長1~2年后,在高發(fā)階段用藥進行防治,用30%蘇化911粉劑,每667 m2用藥量不超過0.75 kg,直接將藥撒在苗床上,30 min后用清水噴灑幼苗,將殘余藥液清洗掉,就可以達到防治病害的效果[4]。
6 母樹林管理工作
母樹林建設工作關系到樟子松的種源質量,因此在建設母樹林時,要對已經(jīng)長成的樹干結實、質量較好、符合取材要求的樟子松進行定期疏伐,淘汰質量不佳的劣質樹木,保證母樹的質量,提高樟子松種源培育質量。另外,定期疏伐還可以改善母樹的生長環(huán)境,保持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增加林間光照,保障健康母樹的成長環(huán)境良好,提高種子質量。除了疏伐外還要進行適當?shù)氖柚芾恚WC林區(qū)通風透光,提高林木生長質量,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葛海濤.簡析栽培樟子松的技術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9(17):175.
[2] 王雁.淺談北方綠化樹種樟子松的栽培技術[J].花卉,2018(24):235.
[3] 鐘鐵鋼.樟子松培育技術應用要點分析[J].現(xiàn)代農業(yè)研究,2017(5):54,24.
[4] 王薇.樟子松種植培養(yǎng)技術有關問題分析[J].現(xiàn)代園藝,2018(18):5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