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娜 劉駿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現代印刷工藝中“錯印”效果在蠟染藝術中的探索與實踐?!板e印”作為現代印刷工藝中產生的一個“錯誤”的現象,卻能讓畫面產生出豐富的層次,我們對其呈現出的不同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出其審美特性及創(chuàng)意性,使蠟染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萬花筒中多了一種表達方式。在現代化機器發(fā)展的當下,“錯印”效果的嘗試或能為手工藝蠟染藝術帶來新的突破,產生新的視覺沖擊,使其藝術表現形式實現由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的轉變。
關鍵詞:“錯印”;蠟染藝術;印刷工藝
一、蠟染視覺語言表現研究的重要性
蠟染藝術的視覺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首先,是由點、線、面組合而成的表現形式。蠟染藝術圖案通過巧妙地運用點、線、面的組合,使其在圖案構成上主題形象突出,色彩關系明朗且色調豐富,更富有層次感。其次,蠟染藝術中有豐富的傳統(tǒng)植物和動物紋樣。在古代,人類通常將自然界的動植物通過繪畫方式來記錄下來,其造型精美繁復,語言樸素,畫面具有強烈的形式感及裝飾美感。傳統(tǒng)蠟染主要以圖案的形式來呈現其藝術價值,骨架布局相互對稱,傳達出蠟染的自然表現力,形式相對局限。
再次,蠟染藝術中有豐富的技法。傳統(tǒng)的技藝中有我們所熟知的通過搓揉而產生的“冰裂紋”,現代技法的表現形式則是將傳統(tǒng)的蠟染技藝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如將水彩畫技法中的暈染法、中國畫技法中的皴法、油畫技法中的刮除法等表現方式與之結合,從而產生新的表現語言。肌理技法是目前蠟染發(fā)展中重要的探索方向,希望從中尋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最后,蠟染藝術中有不同的色彩表現。隨著當代藝術審美的提升,傳統(tǒng)的蠟染表現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更關注蠟染所帶來的直觀視覺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以及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因此它需要更多的新元素和新藝術形式來展現給眾人。人們需要轉變對傳統(tǒng)蠟染的一般認識,不僅要從形式表現上發(fā)生改變,同時也能通過設計內容對民族文化進行宣傳與保護,為蠟染的發(fā)展道路提出一種新的可能性。
二、錯印效果
(一)“錯印”的概念
“錯印”是現代印刷工藝中的一種“套印不準”的效果,是指在顏色層層疊加的印刷過程中,印刷出的圖案發(fā)生位置上重疊的失誤。產生錯印的原因有很多,如圖案與紙張之間的位置沒有對齊,紙張的傳送不準確,顏色相互間銜接不恰當等因素都會造成套印不準的現象。在這里要明確的一點是,“錯印”不是印錯,它不是一種錯誤,而是對蠟染的發(fā)展進行一種新的嘗試。
在過去,當印刷工藝中出現“錯印”效果時,人們常常選擇廢棄而重新開始,這種效果是認知意義上的錯誤。而隨著現代藝術的發(fā)展,藝術形式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人們更能接受新鮮事物的產生,在許多當代海報的呈現形式中就有此類疊印的效果,法國的先鋒派和超現實主義對此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錯印”的效果分類
“錯印”的效果主要有兩種,首先是方位上,紙張的位置(包括前后、左右、前后及左右同時)發(fā)生變化,形成重影或者虛影的效果。根據重影的方向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上下重影、周圍重影和不規(guī)則重影。其次是顏色上,在色彩再現時,不同顏色的圖像被反復轉印到指定的圖像位置上,體現了不同單色間相互重合的過程。
三、“錯印”的效果在蠟染藝術中的運用研究
(一)蠟染的原理與特性
蠟染是以蠟作為防染材料,在需要顯示花紋的部分進行各種手法的涂繪,再經過染色,其中涂蠟處由于染液不能滲入,從而顯示出所繪花紋圖案。蠟具有排水性,當蠟高溫燒成蠟水融入到布料中時,蠟可以隔絕染料的上色,使有蠟的地方能夠保留布料原本的顏色,而沒有蠟覆蓋的地方則為染料的顏色。蠟具有易碎性,將上蠟的部分進行搓揉,可呈現蠟染獨有的“龜裂紋”。單色印染的程序簡單,畫面層次單一,復色印染工序繁瑣,畫面層次豐富,卻具有不確定性,難以把控。
(二)如何在蠟染中表現出“錯印”的效果
傳統(tǒng)的蠟染技法基本上是先上一次蠟,再染一遍色。將“錯印”效果運用至蠟染技術中,首先是畫稿,就是先在布料上打好畫稿,可將圖案打印出來與拷貝臺結合將圖案復制到布料上。然后是畫蠟,運用蠟刀將畫面第一層次(最淺顏色)用蠟涂滿,利用蠟的排染性將畫好的布放入藍靛染料中進行染色,第一遍的顏色由于是最淺的層次,所以無需浸染過長時間。之后是脫蠟,對氧化好的布料進行脫蠟。最后,進行圖案的錯位上蠟,將圖形進行錯位涂蠟,使原來的圖形在位置上產生偏移,涂滿蠟后繼續(xù)進行染色與脫蠟的流程,直到畫面層次飽滿。成品的畫面在顏色與構圖上都能達到視覺上的層次感頜前后關系的空間延續(xù)性。
由于“錯印”效果在視覺上產生出重影的感受,所以方位上不能進行隨意的位移。應主要向空白的地方進行錯位,進行再次封蠟時應保持整體的構圖形式不變形,若某一局部紋樣過于繁密,這塊地方則不需要運用“錯印”效果,以免出現畫面雜亂的情況。封蠟時須注意畫面勢的發(fā)展,疏密關系,突出主體,層次分明。
(三)研究“錯印”的效果在蠟染中的價值取向
“錯印”的效果能讓人產生類似萬花筒的視覺觀感,在進行與少數民族相關的內容創(chuàng)作時,產生事半功倍的氣氛渲染效果。多次運用“錯位”手法進行封蠟后所產生出的藝術作品,打破了現在蠟染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二維空間的單一視覺效果,并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利用“錯印”手法可以使蠟染作品產生出新的層次,使觀者主觀上對其造型進行變化,使畫面具有一種特有的主觀美感。
蠟染藝術作品形式的多樣性決定其審美層次的多樣性,復雜的工藝及富有人情味的純手工制作技法將蠟染推向全新的發(fā)展道路。蠟染藝術作品畫面層次的多元化發(fā)展,標志著人類思想和手工技法得到多角度、多層次的擴展,同時亦提高手工藝者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思維轉變的創(chuàng)新效率。
為了實現其在畫面空間上的創(chuàng)新,中國蠟染工藝大師楊曉珍和王月圓等在創(chuàng)作時,通過在原位置進行復色印染,力求使畫面達到具有多層次的視覺效果,或通過圖案的疏密,突出主體,從而使作品具有前后、遠近的空間關系?!板e印”的效果能夠使蠟染藝術作品中的空間關系更顯靈活、生動,緊隨時尚的發(fā)展潮流。蠟染藝術的承襲與改革應該雙管齊下,如今藝術與藝術之間的界限被打破,而這種在現代印刷中產生的“美麗的錯誤”卻能產生全新的藝術效果,使藝術作品在視覺效果上由簡單的二維視覺形式向三維轉變,滿足人們對蠟染的新的審美需求,使蠟染藝術作品在當今市場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藝術價值。在藝術形式上不存在絕對的評判其好與壞的標準,故而蠟染藝術與“錯印”的效果相結合,拓寬了蠟染的發(fā)展道路。
四、不同的“錯印”方式在蠟染中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一)位置的“錯印”
位置的“錯印”是指將原有圖形進行位置上的“錯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同圖形由于顏色深淺不一樣,圖形與圖形之間產生空間關系,出現透疊和重影效果,能夠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有秩序、重復的節(jié)奏,穩(wěn)重且有規(guī)律的走勢。如圖1所示,將兩個相同圖形交錯排列,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
(二)差異性圖案的“錯印”
差異性圖案的錯染是指在圖案的原有位置或其他方位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具有差異性的圖形的“錯印”,能夠使畫面活潑,極具運動感,呈現出活躍的視覺感受。如先畫一個人的身影,此時可以在偏移的位置上畫動物的身影或者其他形態(tài)的身影,使圖形的形與形間雖不一致,卻有關聯(lián)性。
(三)顏色的“錯印”
通過運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天然純植物染料,進行不同顏色、不同位置的“錯印”。能夠使畫面產生色彩上極具層次感、空間感的視覺效果,畫面既靈動性又符合人們對色彩多變的需求。如圖1所示,畫面中運用深藍及淺藍兩種顏色,深淺不一的顏色變化使畫面在視覺上產生一定的空間感。
(四)點線面綜合“錯印”
點線面相結合的“錯印”效果是指通過進行點線面之間的轉換運用,使畫面具有理性的構成感。運用線條與線條、線條與點或者線條與塊面結合進行的“錯印”,使圖形變得更加豐富,而塊面與塊面之間的錯染則能使畫面具有面與面之間的穩(wěn)定性,層次分明,“錯印”的效果顯著。若反復進行,則可產生單色或者復色紋樣。圖2中運用到了這個方法,點線面是構成畫面最基本的三元素,相互貫穿、相互融合能夠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
五、結語
蠟染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人們都力求找到表現形式上的突破口。在關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及對現代蠟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問題上,兩者并不矛盾,并能夠相互融合,相互進步。“錯印”的效果作為現代機器時代下的偶發(fā)產物,通過手法上的變化,結合傳統(tǒng)圖形紋樣,在個性化的現代社會中能夠體現蠟染多元化、科學化的發(fā)展。立足于人對美感的根本需求,利用現代化審美的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實踐能力,蠟染工藝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李潔.論少數民族蠟染藝術及其發(fā)展[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28-131.
[2]劉子龍.彩色蠟染的新意蘊:兼論蠟染藝術及新工藝的應用[J].南寧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09(4):120-123.
[3]徐藝銘,譚向東,李洪蕾.苗族蠟染藝術的審美特征[J].藝術科技,2016(9):162.
[4]溫良軍.淺析套印不準和重影的區(qū)別[J].印刷雜志,2003(7):57-59.
[5]賈京生.凝練之美:論中國民間蠟染藝術形式要素的構成美[J].美與時代(上),2009(12):95-99.
作者單位:
馬娜,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劉駿,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