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妹
(淮北市人民醫(yī)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各種宮腔病變當中,子宮粘膜下肌瘤是常見的一種,與疾病伴隨而來的是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及月經紊亂等表現,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由于阻礙孕卵著床而造成不孕不育[1]。因此,對子宮粘膜下肌瘤通過有效的檢查方法盡早做出診斷,對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選擇自2015年1月~2019年6月來我院婦科行陰道超聲檢查、擬診斷為子宮粘膜下肌瘤患者43例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年齡最小的是22歲、最大的是56歲,均值年齡38.2±2.5歲。
(1)經陰道檢查:采用超聲診斷儀做超聲檢查:檢查前要求受檢者排空膀胱,做好截石位的檢查體位準備;取一定量的耦合劑,用于探頭涂抹,之后取一支避孕套套在超聲探頭上,對子宮所處位置、子宮的大小以及肌壁回聲情況做常規(guī)測量,如果發(fā)現有可疑之處,應更注重對該處的檢查。
(2)宮腔鏡檢查: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用于膨宮介質、膨宮壓力設置在100~150 mmHg,受檢者行靜脈麻醉,做好截石位檢查體位的準備,以膨宮介質來膨開子宮,維持好膨宮壓力;置入宮腔鏡,經檢查確定病變部位,放置手術鏡;在宮腔鏡的直視狀態(tài)下,病變處行電切處理。
以最終病理結果為確定診斷,比較經陰道超聲檢查及經宮腔鏡檢查對子宮粘膜下肌瘤診斷的準確性。
對不同檢查方法診斷準確性差異的數據比較,使用x2檢驗計數資料,相應的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統(tǒng)計學軟件使用SPSS 19.0,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病理診斷,本組43例受檢者其中,明確疾病類型是:子宮黏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與子宮內膜息肉并存、子宮內膜息肉,相應的患者例數分別是27例、4例、12例。經陰道超聲檢查與宮腔鏡檢查結果的數據差異不明顯(P>0.05),但宮腔鏡診斷結果同病理診斷的符合率高達96.4%。具體見表1數據示。
表1 兩種不同檢查方法與病理診斷符合率的對比
上文實驗數據可見,兩種檢查方法對子宮粘膜下肌瘤的診斷皆存在漏診和誤診,究其原因來看,子宮粘膜下肌瘤的超聲表現不典型,易于和子宮內膜息肉混淆[2]。因粘膜下的小肌瘤主要表現為四周血流信號,內部血流少甚至是沒有血流,所以易誤診,本文實驗經陰道超聲檢查便將2例子宮內膜息肉誤診為了粘膜下肌瘤。
而影響到宮腔鏡確診的因素則有:小的粘膜下肌瘤和子宮內膜息肉易于混淆,本次研究有1例內膜息肉被誤診為粘膜下肌瘤;宮腔鏡屬于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手段,因為涉及到電切操作,所以可能會損傷到較小的粘膜下肌瘤,而受損的肌瘤標本則無法保證診斷的精準性[3]。
本次實驗研究發(fā)現,經陰道超聲檢查與宮腔鏡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差異比較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分別是93.1%、96.4%??梢妰煞N檢查方法的應用各具優(yōu)點。超聲檢查操作簡單、經濟性高、可重復性強,不易受到因素干擾,圖像可較為清晰的顯示出子宮內膜病變;另外宮腔鏡檢查方法則可以清楚、全面的看到宮腔內部構成,對粘膜下肌瘤所在、大小以及數量都有直接體現。
總而言之:經陰道超聲與宮腔鏡皆可作為診斷子宮粘膜下肌瘤的有效方法,考慮經陰道超聲的經濟性,可作為擬診的首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