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王琳
靜脈置留針也被稱為套管針,由于其具有材質(zhì)柔軟、能夠長時間靜脈置留,從而避免反復多次血管穿刺引起的疼痛,目前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本文主要針對靜脈置留針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兒科收治需要靜脈用藥的患兒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患兒中有男孩27例,女孩23例;平均年齡為(14.6±1.2)歲;對照組50例患兒中有男孩25例,女孩25例;平均年齡為(15.8±1.1)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一次性針頭穿刺輸液。觀察組則采用靜脈置留針穿刺輸液,具體措施為:首先,合理選擇穿刺部位:結(jié)合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穿刺靜脈,嬰幼兒通常在頭皮靜脈穿刺,這主要是由于嬰幼兒頭皮血管豐富且血管較淺,加上頭皮不容易出現(xiàn)滲液、腫脹的癥狀;此外嬰幼兒正處于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四肢活動量大可能導致固定脫落,因此多在頭皮的顳淺靜脈、額靜脈等血管進行穿刺;而年齡>3歲的患兒通常進行四肢穿刺;其次,穿刺操作:穿刺之前需要核對患兒的一般資料;常規(guī)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膚,穿刺范圍為8cm×8cm;利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緊繃血管兩端皮膚,然后用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加緊雙翼回,在明確靜脈走向之后的0.3~0.5cm以15°~30°的角度進針,回血之后壓低5°~15°,之后進針0.2cm;輸液管連接穿刺針,取出肝素帽之后連接置留針,在肝素帽內(nèi)插入穿刺針;另外,封管:每天輸液之后需要使用肝素鈉鹽水封管,確保封管內(nèi)充滿肝素液;同時,健康教育:需要做好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講解置留針護理的要點,并叮囑家屬多加看管患兒的行為,不能讓患兒觸碰置留針,減少置留肢體的活動,同時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滲血、腫脹的現(xiàn)象,若有異常需要及時拔出針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靜脈輸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詢問家屬對醫(yī)療服務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兒穿刺結(jié)果比較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兒靜脈輸注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靜脈輸注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兩組家屬對臨床服務的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對臨床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4.0%,優(yōu)于對照組的84.0%(P<0.5)。
新生兒在靜脈用藥過程中,由于血管較細,在穿刺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尋找合適的穿刺部位,此外許多患兒由于畏懼打針而出現(xiàn)哭鬧的現(xiàn)象,這給穿刺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可能引起反復穿刺的問題,不但增加了患兒的痛苦,同時可能損傷患兒的淺表靜脈,從而引起靜脈輸液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這對于需要長期靜脈用藥的患兒來說,造成了身心上的壓力。而靜脈置留針由于其材料柔軟,能夠長時間的置留,不容易損傷患兒的血管,可應用于需要長期輸液的患兒[2]。靜脈置留針的一次性成功率較高,從而避免了復發(fā)穿刺引起的患兒疼痛,也能夠提高家長的滿意度,從而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有助于提高醫(yī)院護理服務質(zhì)量。但是在靜脈穿刺之前需要注意做好無菌操作,并尋找良好的穿刺位置,并且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做好置留針的固定以及患兒和家長的健康宣教,講解靜脈置留針的重要性和護理要點,確保置留針能夠在患兒體內(nèi)保留足夠的時間,從而避免反復穿刺引起的血管損傷。
附表1 兩組患兒穿刺結(jié)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兒靜脈輸注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靜脈置留針在新生兒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長時間置留在血管中,從而避免由于反復穿刺引起的疼痛,能夠降低靜脈輸注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從而提高家長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