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 要 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教授書本知識,而是要不斷的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高深的理論變簡單,將簡單的問題變有趣?能不能教會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完成一次簡短的學習過程?因此,“微課”應運而生。
關鍵詞 微課;高中生物;課堂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7-0014-01
不難理解,微課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建設高效課堂的有力推手,是提高教師學習力、研究力的現代化手段。不僅為老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學習的平臺,更能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是傳統課堂的重要補充,尤其在復習課堂上有著極大的應用。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微課對優(yōu)化高中生物復習課的一些思考。
一、針對課本知識,利用微課夯實基礎
復習課的目標就是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在復習課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每一個學生在第一次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接受程度不同,因而造成基礎不同,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往往影響著復習課的有效性。尤其是相對基礎、簡單的知識點,班級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但個別基礎較差的同學卻存在疑惑,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會造成時間的浪費,那么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一個較好的解決策略是微課教學。例如在“生長素的發(fā)現”這一節(jié)內容中,學生面對多個不同的經典實驗,往往容易弄混,使得復習課變成了上新課,無法起到拓展延伸加深理解的作用,因此提前錄制相關基礎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先行自主復習,記下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尤其是學生在觀看時可以針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暫停、回放,反復觀看,加深印象,從而夯實基礎。
二、針對經典題型,利用微課典例精析
復習課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解答試題。尤其是一些經典題型更是需要教師進行反復講解,可這樣的教學效率是低下的:已經會的學生再聽一遍,不會的學生卻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與反思,每個學生疑難點不同,存在著差異性。例如學習遺傳學時,連續(xù)自交的過程,有的同學已經完全掌握,甚至可以在推導的過程中自行尋找規(guī)律,推出公式;而有的同學卻十分疑惑,連最簡單的加法和乘法也分不清。因此,教師將經典題型的講解錄制成視頻,學生根據自己的節(jié)奏,自主觀看講解視頻,獨立完成例題和練習題,核對答案,查找錯誤原因,梳理正確的解題思路。再比如,“DNA的復制”一節(jié)關于半保留復制的相關計算題,其中的“包含”、“只含”、“DNA分子”、“脫氧核苷酸鏈”等內容常常困擾學生,錄制一節(jié)微課告訴學生針對不同題目如何解題,非常實用。
三、針對課本實驗,利用微課進行重現
高中生物課本中有非常多重要的學生實驗,例如“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蛋白質、脂肪的檢測”等,這些實驗在復習時學生無法直觀的觀察到實驗現象,往往印象不深,難以達到復習效果。但是復習課又不能像新授課一樣在實驗室里進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微課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手段。將實驗過程錄制成為微課視頻,在復習的時候進行播放,既直觀又能喚醒學生的記憶,一舉數得。
四、針對章末復習,利用微課構建網絡
將知識內化,構建出知識網絡,是復習課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構建知識網絡,就是把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形成知識組塊,再將不同的知識組塊聯系起來,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微課就是知識組塊化的教學資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教師將復雜概念進行分解,每一個微課都只完成一個小小的知識點的學習。這樣看似是在分解知識,難以形成聯系,但實際上,通過一個個微課完成子概念的學習,再通過一定的策略將內在相互聯系的一個個子概念整合成一個復雜的概念,就將致使聯系了起來,從而構建起了知識網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再掌握了子概念的基礎上,自主建立思維導圖。并向學生推送教師錄制的思維導圖,起到示范作用,同時引導學生對比、補充、完善,教會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
微課在復習課中應用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從而解決學生差異化學習的問題。當然,學生在課堂外觀看教學視頻而在課堂上留出更多時間來進行復習和開展教學活動,而教師可以從講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時間來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學習支持,這些都是微課在復習課中提升有效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