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辈畼分^誰?世間眾人。何為千里馬?人生來獨特的天賦秉性以及社會情感體驗。天賦與特性是最難得,而最常有的。不可否認,人并非生而獨特,但是從生命在母體形成開始,我們每個人便開始因基因、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歷等的不同,逐漸擁有異于他人的天性和興趣。正所謂:每個人都是天才。
然而,縱是各有所長,絕大多數(shù)人也無法成為自己的“伯樂”。如同那“辱于奴隸人”的千里之馬,極少有人發(fā)現(xiàn)隱藏著的最好的自己,于是最終,千篇一律地陷在紛擾的大環(huán)境里,營營役役庸碌一生——“不以千里稱也”。
我們如何才能夠覓得自己真正熱愛且愿將生命真摯投入的事業(yè)和理想?如何發(fā)掘自己出色的一面,把自身能力稟賦發(fā)揮至巔峰?許多人跋涉半生,結婚生子,也許依舊困惑。
昌黎先生似有答案——“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p>
天賦和才華,是每個人都有的;興趣和熱愛,我們也并不會欠缺,但要想真正發(fā)現(xiàn)、發(fā)掘,使其顯現(xiàn),過程總是艱難的。如同那一石粟米,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苦痛去不斷摸索、嘗試。這正是如今中國青少年所面臨的現(xiàn)狀——大量的繁雜學科和文體活動。也許你在每天疲于奔命地完成課業(yè)時感到迷茫不解——它們非我所愛,也與未來無關,我現(xiàn)在忙碌的意義何在?
不妨把自己當作一個相馬人,廣泛地涉獵各領域的知識,拓寬視野。沒有認識不一樣的人,看過不一樣的職業(yè)和人生,沒有嘗試過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和了解,沒有給自己足夠多的機會,你的世界恐怕會如那“食不飽,力不足”的好馬,小得只能容下眼前的茍且?!安琶啦煌庖姟?,即使擁有過人的個性和專長,缺乏對大時代和新潮流的接觸,你也只能被埋沒,如普通人一般,安穩(wěn)生活已是不易,又何談活出自我,展現(xiàn)個性?
或許你沒有那么多的厭煩和不易。所謂興趣,誕生于努力后那個自我滿足的清晨。認認真真地寫一首詩,也許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咬緊牙關做完一本數(shù)學習題,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函數(shù)與幾何的魅力;一時興起參加的英語演講比賽,也許能堅定一個關于同聲傳譯的理想;忙里偷閑學習的歌唱或繪畫,也許會是你一生鐘情的職業(yè)……
學習,不能運用最適宜自己的方法;努力,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竭盡所能地奮力拼搏;感到前途迷茫時,又沒有充分了解自己,做出合乎心意和個性發(fā)展的選擇。當我們站在人生的路口,像那可恨的飼馬之人,發(fā)出抱怨和感慨——憑什么自己生來就如此平庸而一無所長?可是仔細回憶,我們真的生來就有所欠缺、沒有自我嗎?
——不過是不曾一往無前地突破那本不存在的桎梏,不曾像看待一匹千里好馬般地認識自己、珍視自己、磨礪自己,也不曾試著向更遠的夢想不顧一切地奔馳一回。
教師點評
作者在反彈琵琶之余,將千里馬之所以為千里馬,為什么做不成千里馬,不妨做自己的相馬人等話題漸次鋪展,表達出清晰的自我認識、不斷自我激勵的重要作用。
(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