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澤瑞
(山西潞安集團蒲縣伊田煤業(yè)有限公司, 山西 臨汾 041204)
隨著多年來煤炭資源的高強度開采,煤炭資源儲量逐漸減小,為提高煤炭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很多礦井采用沿空掘巷留小煤柱的方式來提高回收率[1-2]。伊田礦1101工作面回風巷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圍巖強度較低,屬于軟巖巷道,圍巖較為破碎,對巷道的支護控制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如支護設計不合理,則可能導致巷道變形較大甚至冒頂?shù)劝踩鹿?,對工作面生產(chǎn)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文中以1101回風巷圍巖控制為工程背景,通過理論計算分析,合理確定巷道支護參數(shù),為工作面后續(xù)的安全生產(chǎn)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1101回采工作面位于礦井井田南側(cè),開采2號煤層,煤層厚度為0.60~1.1m,平均1.05m,煤層傾角為1°~3°,平均2°,屬于近水平煤層,煤層結(jié)構簡單,局部節(jié)理發(fā)育,為全區(qū)可采煤層,埋深在100m左右。回采巷道掘進中,在1101工作面范圍內(nèi)揭露3條正斷層,但斷層落差較小,回采工作面幾乎不受斷層影響。工作面頂板巖性以泥巖為主,巖層強度較低,節(jié)理較為發(fā)育,穩(wěn)定性差,工作面底板以砂質(zhì)泥巖為主,局部含有白色云母片和黃鐵礦結(jié)核。
根據(jù)礦井實際條件,1101工作面回風巷屬于軟巖巷
道,圍巖變形相對嚴重,使用單一錨桿支護形式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要保證巷道圍巖穩(wěn)定,減小巷道變形,必須采用多種支護方式聯(lián)合支護。目前,對于軟巖巷道的支護最常用的方法是錨網(wǎng)索支護的形式,根據(jù)伊田煤業(yè)1101工作面沿空掘巷的實際地質(zhì)情況,參考相似工作面實際支護經(jīng)驗,決定采用錨桿結(jié)合工字鋼支護方式,對圍巖進行控制。利用錨桿提升巷道頂板及兩幫完整性,后采用工字鋼棚進一步強化頂板支護強度,達到控制圍巖變形,保證巷道使用安全目的。
1)錨桿長度確定
根據(jù)懸吊理論,可以將錨桿長度細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錨桿外露長度(L1)、錨固長度(L2)以及有效長度(L3),具體的錨桿長度計算公式為[3]
L=L1+L2+L3
(1)
根據(jù)礦井生產(chǎn)實際狀況,取錨桿外露長度(L1)為50mm,錨固長度(L2)為950mm。錨桿有效長度(L3)公式為
(2)
(3)
式中,b表示頂板冒落拱發(fā)育高度(m);B表示巷道凈寬(m),取值3.2m;fd表示頂板巖層硬度,取3;c表示巷幫破壞深度(m);H表示巷道凈高(m),取2.5m;f表示2號煤層硬度,取1.8。將上述參數(shù)代入式(2)、式(3),可得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頂部錨桿有效長度取值為巷道頂板冒落拱發(fā)育高度,取值為0.75m;巷幫錨桿有效長度取值為巷幫破壞深度,取值為0.65m。
將取值代入式(1),可以得出頂板及巷幫錨桿長度:
頂板錨桿:L=50+950+750=1 750mm,
巷幫錨桿:L=50+950+650=1 650mm。
考慮1101工作面回風巷屬于軟巖巷道,且采用沿空掘巷的形式,巷道圍巖較為破碎,考慮一定安全系數(shù),確定巷道頂板和兩幫錨桿長度均為2 000mm。
2) 錨桿直徑
錨桿桿體直徑與桿體抗拉強度、拉拔力關系為[4]
(4)
式中,d表示錨桿桿體直徑(mm);Q表示桿體承受到的拉拔力(kN),取值60kN;σt表示桿體抗拉強度(MPa),取值420MPa。經(jīng)計算求得桿體直徑為
為了確保錨桿支護安全,錨桿直徑確定時考慮一定安全系數(shù),最終頂板及巷幫錨桿直徑取值均為20mm。
3) 錨桿間、排距
支護時錨桿排距與錨桿長度關系為
Dr≤0.5L
(5)
式中:Dr——排距,m;
L——長度,取2.0m。
代入計算得
Dr≤0.5×2.0=1.0m
考慮到巷道圍巖性質(zhì),將錨桿排距確定為1.0m。
頂錨桿間距可由式(6)表示
(6)
式中:Ds1——頂錨桿間距,m;
K——附加系數(shù),取2;
γ——巖石重力密度,取值25kN/m3。
其余符號含義與前面相同,將相關數(shù)據(jù)代入式(6),可得
考慮軟巖巷道支護困難,頂板錨桿間距取0.9m。
幫錨桿間距可由式(7)表示
(7)
式中:Ds2——巷幫錨桿間距,m;
N——巷幫錨桿抗拉強度,取值157.92MPa;
Ps——錨桿錨固力,取值60kN;
Dr——鉆孔直徑,取值22mm;
k1——圍巖應力集中系數(shù),取2.5;
Qs——巷幫側(cè)向壓值,取值100kN。
代入式(7),可得
考慮軟巖巷道支護困難,幫錨桿間距可取為1.0m。
綜上分析,頂板及巷幫錨桿間、排距分別為0.9×1.0m、1.0×1.0m。
4) 其他支護設計
頂板及巷幫鋪設6號鋼筋制作而成,長2.2m,寬1.1m鋼筋網(wǎng);U型鋼外扎75°,排距為0.6m。
為了檢測工作面沿空掘巷實際支護效果,采用上述支護方式后,對1101巷道圍巖變形進行監(jiān)測,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巷道圍巖變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從圖中看出,巷道頂板變形隨時間增加不斷增大,30d時間頂板下沉量值趨于穩(wěn)定,最大下沉量約為185mm,巷道掘進支護后0~20d時間內(nèi)的圍巖變形可以占頂板下沉量的90%,在該時間范圍內(nèi)頂板下沉量增加明顯;巷幫在30d時間內(nèi)移近量值約為172mm,其中前25d移近量值占到總變形量的92%以上,隨后變形量逐漸趨于平穩(wěn)。從巷道圍巖變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可知,采用文中設計支護方案,可以確保巷道圍巖穩(wěn)定,滿足生產(chǎn)需求。
圖2所示為錨桿不同距離軸向力隨時間變化情況。從圖2中可以得出,錨桿受力的最大值位于錨桿中間位置,隨著支護時間的增加,錨桿軸向力由最初的40kN增長至105kN,且隨著時間推移,軸向力增長幅度降低,受力趨于穩(wěn)定,這表明采用的錨桿支護方案取得較好效果。
圖2 頂板錨桿監(jiān)測受力曲線
根據(jù)1101工作面沿空掘巷實際地質(zhì)條件,利用理論計算,對巷道支護參數(shù)進行合理計算,確定巷道支護方案,并通過對巷道圍巖變形量的監(jiān)測進行驗證,支護效率良好,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