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帆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好發(fā)年齡為40到50歲[1]。結腸癌主要分為腺癌、黏液腺癌和未分化癌,形態(tài)多為息肉狀和潰瘍型[2]。該病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為探索這一疾病有效治療方法,本院選擇95例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用于結腸癌手術中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結腸癌患者9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齡37~76歲,平均(46.32±7.28)歲;病程1~4年,平均(2.48±1.27)年;研究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46.58±7.46)歲;病程1.5~4年,平均(2.63±1.3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結腸癌手術進行治療,對患者發(fā)生病變的結腸進行切除,同時對病變部位的淋巴結進行清掃。
研究組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進行治療,指導患者采用仰臥位,行麻醉術后,對患者的腫瘤部位進行探查,評估腫瘤的腹腔及淋巴結轉移情況,將患者的雙側結腸系膜展開并分離,細心處理結腸系膜下血管的分離及夾閉,清除腫瘤部位的淋巴結及周圍脂肪組織,對患者的完整結腸系膜進行切除。
(1)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
(2)比較術后三年內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
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觀察指標比對(±s)
表1 兩組治療觀察指標比對(±s)
?
研究組三年內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三年內復發(fā)率比對
結腸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中晚期開始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腹痛、黏血便等,腫瘤潰爛后出現(xiàn)貧血、低熱、消瘦、乏力及下肢水腫等癥狀,危急患者的生命[3]。結腸癌多在中晚期發(fā)現(xiàn),而手術是治療中晚期結腸癌的主要方式。傳統(tǒng)的結腸癌根治術的術后恢復較為困難,且復發(fā)率較高。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是結腸癌的一種新型手術方法,以胚胎學和解剖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首先對腸系膜進行分離,隨后延著腫瘤的血管根部進行完整切除,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和系膜,清掃淋巴結,減少腫瘤的殘余,降低腫瘤復發(fā)的可能性,而且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是延著血管走向進行筋膜的分離,能夠使剖面保持平整,不破壞臟器層的筋膜,不影響周圍器官的正常血運,可以有效避免癌細胞脫落轉移至周圍器官,治療效果較為理想。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排氣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相比常規(guī)根治術治療結腸癌,能夠減少手術損傷,且術后排氣功能恢復較快,顯著提升手術治療效率;研究組術后三年內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能夠減少結腸癌的術后復發(fā)率,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
綜上,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用于結腸癌治療中,能夠顯著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