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471000)王少華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復雜,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生活質量的精神類疾病。目前對精神分裂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患者精神分裂情況不一,因此實施藥物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護理可以緩解病情發(fā)展。近年來發(fā)現,通過綜合性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行為及交際能力[1]。為此,我院在原有護理條件基礎上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通過科學評估有效證實,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人。觀察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8~54歲,平均(37.5±10.2)歲,病程1~10個月,平均(4.78±1.17)月;對照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25~55歲,平均(38.2±9.9)歲,病程3~9各月,平均(4.83±1.21)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給予相應護理,對照組均接受本院傳統(tǒng)康復護理。觀察組在實施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病區(qū)環(huán)境優(yōu)化。綠色環(huán)境,安靜,光照良好,通風良好。②患者心理溝通。我院專門篩選溝通技巧好,有耐心較為開朗的醫(yī)護人員經常與患者交流走動,緩解患者孤獨及抑郁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樂觀心態(tài)。③生活引導。精神分裂癥患者多伴有社交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因此由護理康復人員引導患者聽輕松音樂,參加短暫性跑步或打球等,從而提高患者主動參與及認知能力。
1.3 康復評定 依據陽性與陰性精神分裂癥評定量表(PAN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進行評定;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評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護理前后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PANSS評分對比分析 護理前,觀察組PANSS評分為(87.9±6.43),對照組為(88.4±7.62),護理后,觀察組PANSS評分為(62.5±10.2),對照組為(70.2±11.4),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差異顯著,護理后PANS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護理前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PAN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分析 由附表可知,觀察組在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精力以及總體健康狀況方面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在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及軀體疼痛方面,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
目前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措施主要為藥物治療觀察與護理雙重結合,這種方式在保障患者癥狀減輕的同時,從多角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保障患者心理健康,降低因精神分裂在生活與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2]。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刺激,容易加劇其癥狀惡化,因此實施綜合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其心理陰影,保障患者與外界的有效聯系。
本研究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多角度生活質量評定。通過對不同患者實施不同的康復護理工作,結果有效證實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表現在患者的情感健康與社會功能方面的改善較為顯著(P<0.05)。因此,在結合藥物治療同時實施綜合性健康護理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的陽性癥狀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推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