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然而,洗臉的方法卻眾說紛紜,有的方法甚至完全相反。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洗臉呢?
?方式有講究
有的人喜歡用手洗,再用毛巾擦干;有的人則喜歡浸濕毛巾,用毛巾洗臉。到底哪種洗臉方式更好?
再細軟的毛巾、海綿,甚至“洗臉神器”都屬于外在刺激物,全都不如手洗溫和。毛巾看似洗得更加干凈,但如果人有特應性皮炎或皮膚敏感,此時用毛巾洗臉,不但沒法達到清潔效果,反而會產生副作用,引起皮膚感染問題。就算沒有皮膚問題,但皮膚的屏障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因為機械性、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的刺激破壞了皮膚表層,就會削弱皮膚屏障功能及其保護作用。而洗臉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刺激或損害這層屏障。所以,最恰當?shù)南茨樂绞绞怯檬窒茨樅笤儆妹戆磯菏讲粮伞?/p>
?水溫應注意
洗臉的適宜水溫應視膚質而定。皮膚主要分五個類型:油性、中性、干性、混合性和敏感性。除了敏感性指的是受到一點小刺激就容易過敏之外,其余4個都是按皮脂分泌多少來區(qū)分的。可通過洗臉判斷自身膚質。用清水洗臉后,不抹任何東西,然后感受緊繃感多久才會消失:20分鐘內消失,為油性皮膚;20~40分鐘消失,為中性皮膚;40分鐘以上才消失,為干性皮膚;部分人額、鼻部為油性,其余部位為中性或干性,為混合性皮膚。
干性皮膚:別用熱水洗臉,干性皮膚本來就分泌不出來多少油脂,洗太干凈,皮膚容易干燥脫屑,反而不好,用冷水就好。
中性皮膚:可用35℃的溫水潔面,然后用冷水沖洗。
油性皮膚:可用38~40℃的熱水,比皮表溫度稍高但不會覺得燙,把混合了灰塵和嗜油細菌的油脂統(tǒng)統(tǒng)洗掉。
混合型皮膚:用40℃左右的熱水,洗完臉后,用冷水輕拍在臉上,以增加皮膚彈性。
過敏性皮膚:可用36~37℃的溫水,這個溫度與人體皮膚表面溫度基本一致,可以避免對皮膚造成冷熱刺激。
?潔面分酸堿
跟水溫一樣,不同膚質的人,適合不同的洗面奶。
油性皮膚:可使用多泡洗面奶,因為其堿性稍大,去污力強,對油性皮膚來說是個好事,洗得干凈。但是,用潔面乳洗完臉后,仍應注意保濕護理,否則,皮膚上的油全洗掉了,皮膚又會感覺緊繃,趕緊再分泌些皮脂出來,清潔的效果就難以持久。
混合型皮膚:應選擇乳液型洗面奶,可保持很好的滋潤度,也不會很快出油。
中性皮膚:則應該選擇含堿量小于0.2%的軟皂或者無脂潔膚液。
干性皮膚和敏感皮膚:這兩類人都要選用含脂量高的洗面奶,這樣的洗面奶通常都是低泡的,有些甚至是無泡的。這類洗面奶雖然去污力不強,但溫和且刺激小。
?頻率應適宜
正常情況下,皮膚的油脂層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油脂的分泌受到一些性激素與個體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局部的清洗并不能改變這些全身因素。對油脂分泌旺盛的人來說,洗得干凈,不如洗得勤:起床要洗,睡前要洗,飯后漱完口也可以順便一洗。對于其他人,洗臉應該遵循平衡適度的原則,因為洗太勤皮膚會因缺乏油脂導致干燥不舒服。
?洗完應擦干
一些人以為洗臉后不擦干,任由水分慢慢風干,可以讓水分在臉上待的時間長一些,從而補水,甚至有些人常常用濕毛巾敷面,試圖達到保濕效果。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皮膚角質層吸收水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外界濕度高時,皮膚內外水分濃度的差距變小,皮膚對水的吸收也就跟著下降,甚至對其他物質的吸收能力也會跟著下降。風干時,由于蒸發(fā)帶走熱量,臉部會漸漸變涼,這時候,皮膚血管收縮,血行緩慢,皮膚得到的供養(yǎng)變少,變得更為干燥。反復的濕敷會使皮膚變得更干。正確的做法是洗完擦干而不是風干。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