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方舟
美國奇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中提到:“幻想小說其實是提供了一面透鏡,讓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觀察世界?!逼婊眯≌f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世界,使讀者站在客觀的、全新的立場來審視現(xiàn)實世界,發(fā)現(xiàn)并關注從前忽略的事情。尼爾·蓋曼(1960— )在其奇幻小說《美國眾神》(2001)中以獨特的寫作手法創(chuàng)建了一個如史詩般宏大的空間架構(gòu),將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神明置于同一時空之內(nèi),營造了一個以現(xiàn)實為基礎、以神話為依托的神話世界;通過對眾神形象的塑造以及眾神之間因信仰而產(chǎn)生的矛盾與戰(zhàn)爭的書寫,反映美國當下社會精神信仰缺失的危機狀況。
《美國眾神》是圍繞主人公影子的故事展開的。影子沒有父親,母親在他16歲那年病故,妻子勞拉是他唯一的親人。在監(jiān)獄的3年里他用大部分時間來想念妻子,然而他出獄時才發(fā)現(xiàn)妻子勞拉與好友羅比在偷情時發(fā)生車禍并雙雙身亡。萬念俱灰的影子接受了一個名為“星期三”的男人提供的工作——當他的專屬司機,負責接送他到世界各地。然而影子并不知道,這位“星期三”先生的真正身份是奧丁——北歐神話的主神、知識與戰(zhàn)爭之神。他周游世界的目的是挑起新神與舊神之間的爭斗,來獲得更多的信仰,以便在新神并起的現(xiàn)代社會維持自身的強大。他讓影子載著自己去游說各地神靈,讓他們同意并參與自己“瘋狂的計劃”。在這一過程中,影子見到了許多存在于神話故事中的舊神,這些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神祇在美國的土地上被主流神祇所排擠,被現(xiàn)代人所遺忘。為了維持生存,他們只能去做最卑微、最下等的工作。
美國是宗教教派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宗教匯聚的成因之中,移民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國的移民在進入北美大陸時都帶來了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小說借埃及神靈艾比斯之口清晰地描繪了美國的移民史:“如果你問我,愛爾蘭人是不是早在中世紀就來到了美國?他們當然來過了!來過的還有威爾士人、維京人……還有中國人,也多次到達了今天的俄勒岡州,他們管那里叫‘福山?!辈煌褡?、不同信仰的人們在融入這片土地的同時也不斷推進著美國文化與宗教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多元文化就是指以宗教為核心的不同群體與族裔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
神祇的多元化是作品的一大特點。舊神們來自不同的地域,擁有不同的膚色,也代表不同的宗教信仰:“這里有來自舊時代的神:擁有老蘑菇般棕褐色皮膚的神,雞肉般粉紅色皮膚的神,還有秋天樹葉般黃色皮膚的神……有火魔神伊夫里特、比奇斯小精靈、巨人族,還有矮人族。”這些神祇來源于愛爾蘭、北歐、埃及、希臘、印度等不同的神話體系,不同的神祇匯聚到一起導致了非主流宗教的被排斥現(xiàn)象。小說中殯儀館合伙人杰奎爾(杰奎爾在英文中的含義是“胡狼”,而胡狼是埃及神話中死神阿努比斯的象征)的話道明了非主流宗教的生存現(xiàn)狀:“早在我們剛剛到達這片綠色土地之前,不管那是一百年前、一千年前,還是一萬年前……我們遠渡重洋來到這里,可美國并不在乎我們的到來。要么被收購出局,要么死撐下去,要么就滾蛋。”在美國宗教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過程中,主流宗教和非主流宗教的教徒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先入為主的主流教派考慮的是如何捍衛(wèi)已有的地位,并使自己的教派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揚光大;后來的非主流教派首先考慮的則是如何使自己的教派生存下來,其后才是發(fā)展問題。小說中,非主流宗教被主流宗教排擠得幾乎沒有了生存的余地,古埃及、古印度等地的主神們現(xiàn)在居然淪落到只能當司機、開殯儀館、做妓女維生。尼爾·蓋曼對舊神生活現(xiàn)狀的描述正是對現(xiàn)實多元文化背景下非主流宗教文化艱難生存的折射與投影。
影子
作為本書的主人公,影子一出場便顯示出對生活的消極態(tài)度:“在影子看來,被關在牢里最大的好處,也許是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真正的解脫感,一種已經(jīng)深深墜入谷底的感覺……每天在牢里醒來時,他不再感到恐懼,因為他再也不必擔心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反正該發(fā)生的昨天都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影子的生活極其簡單,母親去世后,他的生活中只有妻子勞拉陪伴,在出獄后得知妻子身亡,就抱著閑暇無事的心態(tài),答應了星期三的請求為他工作。剛出獄的影子對世界的規(guī)則是迷茫的,對所有事、所有人都抱著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而在目睹星期三對舊神的鼓動、對新神的欺壓與不屑后,他清楚地認識到新舊神祇們的生存現(xiàn)狀。當聽聞眾神在這個信仰缺乏的時代是如何維系生計的,他的自我意識逐漸蘇醒,開始思考星期三的行為動機并主動關心神祇們的生存狀態(tài),直到最后為星期三守靈被縛于梣樹而死亡。
死后影子的另一重身份,即奧丁之子——北歐光明之神巴德爾的意識復蘇。此時的影子雖是神之子,卻依然保留了人類的記憶,并在死而復生后繼續(xù)履行著作為人的義務與責任:他趕到新舊神交戰(zhàn)之地及時阻止了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又找到勞拉并遵從她的愿望讓她徹底死去,接著回到湖畔鎮(zhèn)殺死了赫因澤曼恩——一個每年冬天都要殺死一個孩子作為他的祭祀的家神?;謴土松竦o身份的影子本可以對新舊神之間的戰(zhàn)爭置之不理,就像他蘇醒時說的“我接受過審判,一切都結(jié)束了”,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去阻止這場戰(zhàn)爭并說出“我寧可做一個普通人,也不愿做一個神靈”這番話。作為神祇中的一員,影子不僅對神祇們的所作所為嗤之以鼻,還去收拾神祇們?yōu)榱藸帄Z信仰而挑起的諸神之間、神與人之間戰(zhàn)爭的諸多爛攤子,不得不說這是對為爭奪信仰而不擇手段的神祇的赤裸裸的嘲諷。
星期三
星期三的真實身份是北歐神話中知識與戰(zhàn)爭之神奧丁。在現(xiàn)代各種高科技新神層出不窮并不斷搶奪人們信仰的境況下,為了獲取更多的信仰、增強自身力量,奧丁與狡詐之神——洛基聯(lián)手對所有新舊神祇設下了一個巨大的騙局,企圖挑起新舊神之間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無關乎哪方獲勝哪方失敗,只要有傷亡,就會增強奧丁的力量,多一份祭祀信仰。為此他不惜設計自己的兒子——影子的人生。從影子進監(jiān)獄,到獄中的生活,再到影子的妻子勞拉車禍身亡,一樁樁一件件事情的背后總能看到奧丁的身影。神祇在人們心中大都是具有神力、充滿斗志、公平公正、護人佑人的形象,絕不會像奧丁這樣因私欲而危害眾生。而奧丁作為一位主神,卻將自己的神力與智慧用于與新神的爭斗和對人類的欺詐上(星期三曾在銀行偽裝成安保人員騙取現(xiàn)金),從而喪失了作為神祇的權威性。
貫穿于《美國眾神》整部小說的無論新神還是舊神,都以人的形象出現(xiàn)于世人面前,像人一樣艱難求生:比奇絲(《圣經(jīng)》中的示巴女王)為求生存只能在昏暗的小房間里當妓女;精靈伊夫里特在美國當上了出租車司機,他的抱怨簡直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毫無差別;甚至神祇還會對人類下手(科技小子在開篇不久就綁架了影子),會為了獲得信仰而你爭我搶大打出手……這反映出神祇們像人一樣懷有欲望和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這種神性趨惡化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與欲望的折射與放大。作者在描述神性缺失的同時也反映出人們信仰崩潰的真實現(xiàn)狀。
在《美國眾神》中,神祇以信仰為食,信仰越多則力量越強;相對的,信仰越少則力量越弱,甚至會與人類一樣走向死亡。因此搶奪信仰就成為新舊神矛盾的焦點,也是整本小說所要突出的重點。小說中的舊神泛指通過移民從不同地域帶至北美大陸的宗教神祇,他們的產(chǎn)生與自然萬物、宗教儀式、習俗規(guī)律等有關,存在的歷史也久遠綿長。然而隨著文明的衍化,以及人類對自然、對宇宙萬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日積月累,對宗教的崇拜與依賴感卻日益下降。尤其近代以來,科技飛速發(fā)展,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斷深化,這大大改變了人們對自身、對世界的看法,使得人們開始陷入對科學與技術的狂熱追求之中。
小說中的新神們就此應運而生,例如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互聯(lián)網(wǎng)之神、電話之神。新神的產(chǎn)生與受到的狂熱追捧自然大大削減了人們對舊神的信仰與崇拜,而依賴信仰維生的舊神們不得已只能從不體面的、低賤的工作中謀求信仰以度日,曾經(jīng)的高高在上與如今低賤不堪的對比更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荒誕可笑。而看似在這場無聲的競賽中取得上風的新神們實際上也并未好到哪里去。所謂新神,即伴隨科技發(fā)展而產(chǎn)生形成的神祇,他們的身上有著明顯的時代烙印——科技。大多數(shù)新神都誕生于美國獨立以后,如較早的有傳呼機之神和霓虹燈之神等。影子形容他們?yōu)椤胺逝侄薮赖募一铩?,坦言新神僅僅是比舊神在這個時代更重要,便膨脹起來。的確,除了舊神們的爭奪,新神們本身也有嚴重的危機感:“有一個像過去的鐵路大亨,穿著過時的西裝,馬甲上垂下懷表的鏈子。他身上有那種曾經(jīng)輝煌、現(xiàn)在頹唐的神態(tài),眉頭緊皺。還有汽車之神,一群孔武有力、表情嚴肅的人,黑色手套和鉻合金牙齒上沾滿鮮血……連他們似乎也有些不安,因為世界正在改變。所有新神身上都有一股傲慢自大的神態(tài),影子看得出來,但也看出了他們的恐懼。”社會在不停地向前發(fā)展,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劇變,新神們已經(jīng)意識到,除非他們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除非他們能不斷地更新和優(yōu)化,否則他們的時代也終有結(jié)束的一天。作者借影子之口道出了這一事實:“舊的神靈被冷落、被遺忘。新的神靈快速崛起,同時也被快速拋棄。轉(zhuǎn)眼之間,他們就被甩到一邊,為剛剛誕生的下一位偉大神靈讓路。你們有的已經(jīng)被人遺忘,有的害怕自己有一天被人遺忘,成為過時的神,還有的也許已經(jīng)厭倦只存在于人類的一時興致中。”
新神們的焦慮與恐懼折射出現(xiàn)實生活中誕生在美國這片大陸上的信仰所面臨的巨大沖擊。在時代的發(fā)展中,科技與經(jīng)濟的高速進步為人們帶來了物質(zhì)上的極大便利與享受,人們逐漸沉迷于對物質(zhì)的追逐以及與這種追逐給身體帶來的愉悅感之中。在享樂欲望的驅(qū)使下人們逐漸陷入對所造物的崇拜之中,進而更加執(zhí)著于對科技造物的研發(fā),卻拋棄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造成精神世界的坍塌與信仰迷失。小說中不止一次透過不同人之口闡明這一精神危機,影子反復夢見的水牛頭說:“若要存活,必須相信?!鄙踔磷詈笥白幼约阂矊@一現(xiàn)象有了體會:“影子想,人就是這樣。他們有信仰,但是卻不會為他們的信仰而承擔責任?!麄冇糜撵`、神明、電子和傳說故事填滿他們無法把控的黑暗。他們想象出某種東西,然后相信它的存在,這就是信仰,堅如巖石的信仰?!笔聦嵶C明,人沒有精神信仰是無法存活的,精神信仰的力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xiàn)。然而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也不會等任何人改變,就像影子說的:“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p>
《美國眾神》通過新、舊神之間矛盾的建構(gòu),展現(xiàn)出美國現(xiàn)實社會物質(zhì)文明繁榮、精神卻極度荒蕪的信仰危機。在物欲時代,物質(zhì)的發(fā)展與精神信仰的追求早已嚴重脫節(jié),拜物主義在不停地消耗著人們的精神力并腐蝕著人們早已真空的精神世界。如何找回信仰、重獲信仰是當下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小說帶給人們的深刻思考與啟示。